公仆,即公眾的仆人,指為公眾服務的人,在國內泛指公務員,也就是各級官員。公仆經濟,也就是公務員經濟,這一詞匯最早出現於中國經濟學家李昌平的文章《警惕縣城經濟萎縮到隻剩“公仆經濟”的地步》中,形容在中國經濟通縮的大環境之下,縣市公務員和準公務員的吃喝依舊熱鬧不減。
1.李昌平其人其事
李昌平,男,漢族,1963年4月生於湖北省監利縣。先後就讀於湖北省機電學校、華中農業大學農經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其先後四次擔任鄉鎮黨委書記、縣農村工作部副部長等職。
2000年3月,致信朱鎔基總理,反映當地麵臨的突出問題。信中指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此信引起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同年10月,首次公開在國內媒體呼籲:給農民以同等國民待遇;12月當選《南方周末》2000年年度人物。後辭去職務,任《中國改革》、《改革內參》記者、編輯、副主編、執行主編等職。2002年1月,其專著《我向總理說實話》一書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後就職於香港樂施會西南項目官員、中國部顧問兼朝鮮項目高級專員;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2011年創建中國鄉建院。現任中國鄉建院院長、中國體改研究會研究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珠海市政府農業顧問、珠海橫琴華夏鄉建融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2.何謂“公仆經濟”,其出現的背景及後果
目前國內經濟的不景氣,首先在縣城經濟的嚴重萎縮中體現出來。李昌平到全國各地實地考察後發現,絕大多數縣級城市的經濟已經嚴重萎縮,普遍呈現的景象是:工業園區冷冷清清,房地產冷冷清清,唯獨“吃吃喝喝”依然熱熱鬧鬧。
文中直言,中西部地區好多的縣市,年財政收入隻有2~6個億,年支出卻是幾十個億或更多。
為什麽很多縣市的吃吃喝喝依舊盛況如前呢?李昌平分析,那是因為縣市城區居住著數以萬計的公務員和準公務員,其中包括退休幹部、在職幹部及事業單位人員、老師、醫生等群體,這些人的收入是穩定的,中央每年數十個億的轉移支出是相對穩定的。所以,縣城吃吃喝喝經濟還算穩定。
在當前國內的經濟背景下,縣城的龍頭產業幾乎就隻有教育、醫療和罰款。農村經濟的“荒漠化”,導致大量農村人以前靠從事農業經濟活命,現在隻能靠出賣勞動力活命。而地方政府也跟著“轉型”,從過去靠吃農業稅、工業稅轉向靠吃房地產及中央轉移支付。現在房地產不行了,又轉向靠吃病人、學生和形形色色的罰款,把病人和學生當礦來開采。
文章指出,一旦中央轉移支付減少,同步禁止巧立名目亂罰款,不允許把學生和病人當人礦,縣城的吃喝經濟也會立馬崩盤。
李昌平的這篇文章發表後,引發輿論關注。清華大學社會學和經濟學教授孫立平7月6日在其微信公眾號發文表示,應當重視李昌平的這個警告,警惕縣城經濟萎縮到隻剩“公仆經濟”的地步。
3.感懷
縣級政府是中國各級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如縣級經濟如此,不但關係著數以億計的基層民眾,而且不可能不向上蔓延,波及到省市、甚至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