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和俄羅斯近日鬧得沸沸揚揚,前幾天說要開戰,今早更傳出擦槍走火的消息。兩國本來同源,為何走到如此地步,它們有何曆史恩怨?
1. 兩國同源及分裂過程
從曆史上看,烏克蘭和俄羅斯其實都是同出一脈,出自曆史上的古斯拉夫人,也就是古羅斯人。當時古羅斯人分散在東歐各處,很長時間維持部落製度,在古代歐洲屬於最落後的民族,也是最晚建立王國的民族。在862年,於諾夫哥羅德建立了留裏克王朝,後又占領基輔建立了基輔羅斯。另一方麵,一部分古羅斯人向西推進,遇到了古維京人部落後與其通婚混居後,在公元10世紀前後建立了莫斯科公國。
這個時候,古羅斯人已經開始分裂,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原始雛形就是基輔羅斯和莫斯科公國。公元13世紀時,兩國遇到了西征的蒙古軍隊。莫斯科公國在1220年被蒙古人打敗;而基輔羅斯也沒能抵抗住蒙古軍隊的鐵蹄,1240年蒙古軍隊衝進了基輔羅斯,他們也隻能向蒙古人投降。基輔羅斯和莫斯科公國從此成為了金帳汗國的附屬國,基輔羅斯和莫斯科公國的命運也導致了羅斯人的進一步分裂。莫斯科公國吸收了大蒙古文化,在韜晦了一個多世紀後自行趕走了蒙古人。而基輔羅斯則更為詭異,在現今烏克蘭西部地區曾被波蘭人一度占領,後波蘭等國合力擊退了衰落的蒙古人,可烏克蘭東部卻因為長期被蒙古人占領,於是出現了哥薩克人。在14世紀之後,隨著古羅斯人的進一步分裂,烏克蘭地區也就發展出了獨立的語言和民俗習慣。
古羅斯人的這一分裂過程,逐漸釀成了烏克蘭的不穩定因素。因為烏克蘭西部和東部存在有文化上的差異,所以西部和東部在先天上就存在著矛盾。其中東部的哥薩克人更是一個詭異的存在,雖然名義上他們是烏克蘭人,但在文化上和傳統上更接近於俄羅斯人,因此他們先天就對俄羅斯有好感,對於烏克蘭西部的歸屬感反而不夠強烈。烏克蘭西部本身則也對東部有排斥心理,自認自己繼承了“羅馬正統文化”,和東部的蠻子不同(烏克蘭東部和俄羅斯),因此這種就矛盾也就出現了。
2. 恩怨糾葛
烏克蘭西部和波蘭聯手對於東部的歧視打壓造成了惡果,雖說在第聶伯河一帶形成了現代的烏克蘭民族雛形,可是東部的哥薩克人卻不願意被烏克蘭西部歧視,反抗心理也自然出現。在1654年,烏克蘭的哥薩克領袖赫梅利尼茨基和俄國沙皇結盟,並將烏克蘭東部並入了正在崛起的俄羅斯帝國,這一舉動自然引發了占據烏克蘭西部的波蘭不滿,雙方轉而爆發了激烈而短暫的戰爭。波蘭當時已經在走下坡路,自然擋不住俄軍的凶猛進攻,整個烏克蘭在18世紀被俄羅斯徹底吞並。
這種統治維持了近兩百年,在1917年隨著沙皇俄國的解體而終結。在沙俄垮台的同時,烏克蘭的民族獨立運動爆發,建立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但這個共和國過於短命,在當時亂作一團的沙俄帝國的土地上,不僅有內戰中的白軍和蘇俄紅軍,還有各路幹涉軍和割據勢力,烏克蘭本身亦因此成為了戰場。其中波蘭幹涉軍則是抱著吞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而來,烏克蘭內部也出現了主張於波蘭合並的呼聲,而蘇俄紅軍和白軍也聞訊而來,一場混戰就此爆發。
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1921年的蘇波戰爭結束,戰爭撕裂了烏克蘭,烏克蘭東部並入了新生的蘇聯,而西部卻落入了波蘭之手。這一結果導致了烏克蘭西部仇視波蘭,各種獨立運動從未停止,而蘇聯也從未忘記要收回被波蘭占據的烏克蘭西部。1939年的波蘭戰役期間,蘇聯出兵攻占了波蘭控製的烏克蘭西部。當時烏克蘭人認為這是一次偉大的勝利,並認為烏克蘭的民族獨立就在眼前。
但烏克蘭並沒有能夠獲得獨立解放,而是成為了蘇聯的一部分。蘇聯認為烏克蘭是屬於俄羅斯的領土,理應被納入他們的統治,而烏克蘭民族主義者也對蘇聯采取了敵視態度,雙方的衝突日漸激烈。這種衝突在二戰時非常明顯,德軍對蘇聯發動進攻的初期,有大量的烏克蘭人充當向導,而日後的烏克蘭不僅有親蘇遊擊隊,也有親德國遊擊隊,意圖依靠德國獲取民族獨立,整個烏克蘭都亂成一團,也為日後俄烏兩國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3.俄烏衝突
二戰勝利後,烏克蘭的民族情緒日漸平息,蘇聯在戰後重建時也著重地加強了烏克蘭地區的工業水平。可隨之而來的大量俄羅斯移民則加劇了當地烏克蘭人和俄羅斯的人矛盾。本就不滿蘇聯的烏克蘭人在冷戰期間曾多次反對蘇聯,尤其是在烏克蘭西部地區的反蘇情緒更是強烈。在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事件之後,烏克蘭各地都因該事件而對蘇聯政府非常不滿,烏克蘭的民族主義情緒和獨立情緒再一次抬頭。
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也趁機脫離了蘇聯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按理說,烏克蘭本已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業國,並且有較高的農業基礎,完全可以依靠和俄羅斯做生意,出售重工業產品換取俄羅斯的低價能源,充分發揮自己的地理優勢,成為俄羅斯連接歐洲的一條通道。但是烏克蘭政府和控製烏克蘭政府的經濟寡頭們卻采取了去工業化,壓榨烏克蘭東部人口,竭力融入歐盟體係的策略。
這一策略很快就遭到了反彈,不僅烏克蘭東部對於烏克蘭政府滿懷怨恨,烏克蘭自身也被西歐各國和美國視為遏製俄羅斯重新崛起的工具。烏克蘭不僅沒有獲得任何好處,反而變成了棋子。其結果是烏克蘭東部地區和烏克蘭政府離心離德,烏克蘭自身的經濟和工業能力也損耗殆盡。這時的烏克蘭就像是一個高壓火藥桶,隨時都有爆炸的風險,尤其是在烏克蘭東部先天親俄的情況下,風險就更加巨大了。
烏克蘭東部地區在文化上更加接近俄羅斯,而且有大量的俄羅斯族,因此烏克蘭政府很快就將其視作了不穩定因素,並對烏克蘭東部進行鎮壓和管製。這一策略引發了東部地區的不滿和反抗,繼而導致了東部地區和烏克蘭政府的衝突,而俄羅斯適時的介入則成為了烏克蘭眼中的“侵略行為”——在烏克蘭,反俄羅斯是一種“政治正確”,為此他們可以和任何人聯手,包括烏克蘭的納粹主義分子等,並希望借助西歐各國和美國之手收複“失地”。
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民兵組織眼裏,他們是為自己謀求獨立和和平,烏克蘭當局對他們的欺壓難以讓人接受,故而選擇和俄羅斯結盟。而俄羅斯則認為自身的戰略環境受到了威脅,若烏克蘭徹底倒向西歐和美國,則俄羅斯的戰略環境將變得非常惡劣,所以在這一切變成現實之前,俄羅斯無論如何都必須阻止這一局麵的發生,對烏克蘭內戰的介入就是俄羅斯的手段。
在這樣的局麵之下,烏克蘭的內戰本身其實是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衝突,但在背後則其實是俄羅斯和烏克蘭長久以來的矛盾,又有美國和西歐國家在暗中作為推手,將這場戰爭愈演愈烈。烏克蘭和東烏民兵的廝殺,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物資援助,甚至是直接派出軍事顧問和部隊,這一切都會讓烏克蘭的局麵愈發混亂。顯然,烏克蘭能否重獲和平,又能否和東部民兵組織與俄羅斯和解,已經全然是一個未知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