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及軍事實力的迅猛增長,使得“中國威脅論”成了一些國家間及內部的共識。在一些國家的選舉中,選戰雙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但雙方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卻出奇的一致,似乎不攻擊中國,就拿不到選票。可見當今的中國再使用“韜光養晦”、“悶聲發大財”的招數已經不靈了,樹大招風。
但世界各國由於國家關係、曆史淵源、地緣政治迥異,對中國帶給他們壓力和威脅的感受並不相同。有的國家國民感覺雲清風淡,有的則如坐針氈。
不久前,為呼應G7峰會,作為當今國際戰略與安全領域最重要的論壇之一,慕尼黑安全會議委托專業調查機構,進行了一個跨國民調,並在此基礎上推出了“慕尼黑安全指數”。
1. 何為“慕尼黑安全指數”?
這是一種用0至100表現受訪者對某種威脅主觀感知的統計指數。該民調受訪民眾有12000名,分別來自“七國集團”,即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以及“金磚五國”,即中國、巴西、南非、印度、俄羅斯。這個指數共涉31項安全要素,其中之一是對所謂的“中國威脅”的數據調查。
2. 中國受訪者的調查結果
對於中國受訪民眾來說,美國以44分位居威脅感知榜第一,歐盟的得分為28分。慕尼黑安全指數報告作者解釋稱,總體而言,中國的風險意識低於世界其他地區,這可能是中國人對自己國家實力有信心的一個標誌。此外,在感知到風險的地方,中國民眾堅信他們的國家已經做好了應對風險準備。
3. 外國受訪者的調查結果
對於德國民眾來說,中國崛起所帶來的威脅和風險較低,指數值為45分,德國人對中國的風險評估值低於歐洲其他國家。法國受訪民眾對中國的威脅認知為49分,俄羅斯受訪者對中國威脅的評分值為21分。
值得重視的是,根據慕尼黑安全指數的最新調查結果,日本人對中國崛起最為擔憂,分值為69%;美國人的擔憂程度排名第二,分值為58分。
4. 關於日本
中國國歌中,那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就讓人聯想到曾經導致我們民族最危險的國家 – 日本。曾經給我們民族帶來巨大犧牲的日本,對二戰的反省程度遠不及德國。前幾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還跳出來聲稱要“保衛台灣”。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基於兩國間的曆史過節,日本人小小的臥榻前站著,而不是睡著一位有世仇的龐然大物,不恐懼倒是怪事。
關於慕尼黑安全指數的各項安全要素的統計結果,聽聽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張維為教授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