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交易風格從目標導向轉變為過程導向,需要轉變思維方式、交易習慣和日常操作流程。
1. 目標導向與過程導向的差異
目標導向交易:關注結果(例如,“我想這支股票會漲到xxx 點“,“據此會有10%的回報”)。這可能導致情緒化決策而忽視風險。
過程導向型交易:關注執行、紀律和一致性(例如,“我是否遵循了交易計劃?”或“我的風險管理是否正確?”)。這能減少情緒壓力並提升長期成功率。
2. 轉變思維方式
專注於你能控製的:你無法控製利潤,但你可以控製你的策略、風險管理和紀律。
接受不確定性:承認虧損是交易的一部分;良好的流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帶來盈利。
以不同的方式衡量成功:
不要問“股市會漲到哪裏?”,而是問:
我是否遵循了交易計劃?每筆交易的風險是否合理?我是否避免了衝動交易?
3. 建立結構化交易流程
明確你的優勢:擁有清晰且經過驗證的策略(如價格行為、指標、成交量分析)。
設定入場/出場規則:不做主觀決策——嚴格遵循預設標準。
風險管理優先:每筆交易固定風險比例(例如資本的1-2%,或幾個ATR)。
在入場前明確止損位和獲利目標。
4. 跟蹤關鍵指標
除了關注盈虧,還應跟蹤:勝率與風險回報比;平均盈利 vs. 平均虧損;交易次數(避免過度交易);是否遵守了交易計劃(跟著計劃走)
5. 記錄交易日誌(交易過程)
記錄每筆交易:不僅記錄盈虧,還包括:為何進行這筆交易?(基於規則還是情緒?);是否遵循了規則?有哪些改進空間?
每周回顧:關注流程錯誤,而非僅關注交易的虧損。
6. 避免結果導向思維
擺脫短期結果的束縛:要確信執行得當的虧損交易仍是“好交易”, 而風險管理不善的交易即使盈利但仍“不算好的交易”。
以概率思維來評價結果:在100筆交易中,你的優勢會顯現——而非1或2筆交易。
7. 練習耐心與紀律
等待交易機會:避免FOMO(害怕錯過)。
避免報複性交易:即使虧損也要堅持計劃。
適當休息:若情緒波動,暫時離開。
8. 與他人交流與持續改進
向注重過程的交易者學習;加入交易社區:與同行討論交易的過程,而非僅僅聚焦最終的利潤得失。
以目標為導向的交易者往往需要“不斷預測“ 市場的走向,時時關注市場動靜,並爲此而焦慮。以過程為導向的交易者隻需要專注於執行——知道利潤將會跟隨正確的操作過程而來, 讓科學化和工程化的程序去創造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