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與職業
(2021-12-29 15:17:20)
下一個
今天女兒就飛波士頓,再去紐約正式開始“藝漂”生涯。看到她自信滿滿,項目應接不暇,開始理解她為什麽把愛好變成職業。
誰都沒想到她放棄起點就高於我們終點的職業,選擇百老匯日光族的藝術夢想。大一暑假,她就在華爾街實習過,錢很多,人不樂,便排除這職業。如果選擇在大學工作,數學專業女性有優勢,容易找到教職位,即使沒空缺,一旦有優秀女性申請,都會增設一個位置。
她在校時,哈佛數學係沒女性教授。一次期中考試,小課教授分發批閱的卷子,念到她的名字,分數很高,教授不相信怎麽是這不起眼,也沒與他交流過的女孩。後來接受校報釆訪時,她描述當時的心情和憤怒,順便表達咒語。 後來她選了一門難度不小的課,競然發現低一級的同學是助教,這簡直是差若天淵。我博後導師不知是否同樣發現與同學間的差距後,數學係畢業才改念醫學博士的?
她參加劇團是為調劑數學的枯燥,做事太投入,任財務部長籌款拉讚助爆棚,餘錢還能放在股市,被推到主席團長位置。她技術上從編劇,服裝燈光設計,樂隊經理,缺什麽樂器,自己上,即使從未學過。
她兒時吹過單簧管,薩克斯風和長笛,都是買回照書攤譜就吹。我弄到“洪湖水浪打浪”的五線譜,檢驗她是否吹得對。後來我熟悉的歌簡譜也行,說“簡譜太簡單了”。當時,我覺得出了一個基因突變的音樂天才,便找老師學,老師首先問學了幾年了? 說明真吹對了,當然指法不完全對。
四年級參加初中部樂隊,當時缺一個吹巴鬆管,她舉手想嚐試。比她人還高的樂器,經老師指點一下,就可以吹,參加演奏算是首席演湊家。 她在西雅圖交響樂團的朋友,也是首席演湊家,隻是此首席非彼首席也。 大部分管樂,她都能來一下,隻是一時興趣而已,倒是鋼琴堅持了好多年。即使拿到了許多級別證書,當與專業同學聊,隻能說學過。這些玩意兒,即便是天才,必須極其刻苦且耐受枯燥地練。據說朗朗老爸,扁擔都用上了。朗朗比李雲迪要勤奮若幹倍,當然兩人都有天份。沒天份的,一天24小時練也沒用。 像莫紮特貝多分那樣的超級天才,幾百年才出一兩個。
說到選擇舞台設計,劇團前輩介紹一行業大咖,她熱切期盼見到大師,坐車去紐約。大師十分冷淡,你誰呀?她耐心等待,忍饑挨餓觀察他們一天,發現他們人工機械地控製燈光移動,然後弱弱地說一句,這可能是什麽弧線。三兩分鍾弄出一個小程序,自動控製燈光移動,被他們稱之為Kat弧線。最後大師請她晚餐,並建議她若走專業路線,得先上學。這就是為什麽她第二次放棄劍橋數學係,選擇去念MFA。MFA是這行業終級學位,一般是藝術本科工作幾年才申請,而且一個學校一年隻招一至二人。記得她當時去耶魯麵試,回來的路上心情十分沮喪。與我聊天時複述了經過,說一絲絲希望都沒有,不過我覺得教授看到了她的潛力。最後所有的學校都錄取,包括紐約的Tisch學院。估計她不太好意思再花誰都不看好的行業,就選擇有獎學金和生活費的波士頓大學。
談到興趣和職業,應該是選有興趣的職業,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喜歡,就有激情,就有創造性,至少有愉悅感。
至於學四年數學,徹底放棄,是不是可惜。哈佛通識教育,教會每個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這樣他們都能憑興趣從事自己熱愛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