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也可以過得幸福

(2023-04-23 13:57:42) 下一個

我們也可以過得幸福


外卷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年輕的時候,若是有機會,應該離開家,到外麵求學,開闊視野。

我以前提過,我來自北方的一個小城市。高考考到了北京。我當時去北京的原因就是北京是首都。離老家不遠,但是也不近。這樣我便可以有了放飛自我的空間。

我的大學同學隻有15個人,其中有6個是北京人。我當時的感覺就是北京很大,我的北京同學們的格局也都比我大。比如有一位北京同學的爸當過外交官,我也聽她說過一二有關外交官的事情。也有二位同學的爸是大學教授,其中的一位還是剛剛解放不久,特意從美國回到祖國,為了參與祖國(新中國)的建設。我的北京同學們德智體都發展的比較全麵,因為北京的中學一定比我老家的資源要好。但是我的學習成績並不比他們的差,甚至比有些北京同學們的成績還要好。

當時的分配製度就是從什麽地方來,大學畢業後就分回到什麽地方。北京要比其他城市文明許多。我當時的感覺就是在北京生活不需要靠關係生存。另外北京也有好的大學、公園、博物館等等。所以我也想在這樣的地方生存。雖然我的成績比有些北京同學們的還要好,但是這個硬件對我留在北京沒多大用處。於是我就決定考研究生,因為考研會產生新的機會。這個經曆就是我的第一次外卷,我要努力成為可以生活在北京的人。

上麵提到過我的一位北京同學的爸曾經留過洋。我們大學同學們去他家玩,我第一次在那裏聽到了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古典音樂,並且第一次看到他爸在家裏煮咖啡。當時是八十年代,這些對我這個從小城市來北京讀書的大學生,是個新鮮事兒。於是,我對出國留學感了興趣。我喜歡讀一些翻譯成中文的古典國外名著,我很想知道外麵的世界和那裏人們的生活。這個也可以稱為我第二次的重要外卷。我認為的外卷就是要向外開拓,向新的標杆看齊。

之後我出了國,去了歐洲留學,又去了北美安家。其中我和我的先生一起經曆過了無數次的外卷曆程,我們有艱辛、快樂和痛苦。我和我的小家曾經住在公寓,我們一起為生活努力奮鬥。我當時的期望就是我想擁有一個獨立別墅。我覺的我們有了別墅,我就徹底幸福了。其實不然。因為外卷是個無底洞,永遠沒有止境。比如說,我的獨立別墅有兩個車庫,認識的人有別墅配三個車庫,幾英畝大的後院;有些人甚至還會有船和放船的水邊。這個時候,我的內心開始有了轉變:其實我們擁有的就是很好的。我們可以幸福,我們幸福了。

內卷嗎?

當我們的兩個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帶著她們去開車半小時以遠的中文學校學習中文。孩子們讀書的時候,中文學校的華人媽媽們就在一起聊天兒。她們談論孩子們的奧數、周末緊張的課外活動安排,昂貴的私立幼兒園等等等等。相比之下,我的娃們好像生活在山上散養的羊,沒有被如此精養。但是她們卻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自由地玩耍,也可以參加同學們的sleepover parties (去同學家聚會玩耍,並且過夜). 新澤西的某些好學校,在全美國的排名都是頂級的。學校裏50%都是亞裔學生,其中主要是華人和印度人。而我們所在的賓州學區隻有0.3%的亞裔學生, 其中包括越南人和日本人。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已經選擇了不內卷。我們的日子沒有那麽多因為內卷而引起的焦慮。我們的兩個孩子學習壓力不大。所謂是“寧當雞頭,不當鳳尾”。我們所住的地方,許多華人都因為這裏的學區不夠好,不願意搬來住。在這樣的學區裏,我們的各方麵的條件都算是好的,孩子們的感覺也都不錯。我們家的小孩在學校裏都是雞頭,之後有幸也都去了不錯的大學。看到她們健康的成長及成人,我們心裏都有了安慰。

外卷可以是正麵的,也可以是負麵的。我相信我從一個小城市,高考到北京,從北京又跑到歐洲,然後安家在北美,都是一路外卷的結果。因為北京市和和我北京的同學們,打開了我的眼界。是它/他們激發了我向上向遠發展的熱情和動力。但是外卷也可以是負麵的,它可以使人們永遠無法滿足。但是內卷一定是不健康的。我們當時若是選擇去一個非常好的學區,我們的日子可能會過得很不開心。我們慶幸我們當時選擇了外逃。 正如現在許多北上廣的漂流者們,也可以選擇一些二線或者三線的城市,何樂而不為?

是的,外卷或者內卷,都是從心開始。其實我們都有可能有機會選擇幸福。

老樗, 230414, 寫於費城

注解:

1. 內卷是指在現有資源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參與競爭的人紛紛更加努力以獲取資源,最終獲取資源的人沒有增多,但每個人付出的努力都增多了。

外卷這個詞語和內卷是相對的。外卷會向外擴張,開拓出新的資源。

2. The writing is for personal feelings, it can only represent very personal experience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回複 悄悄話 石女士!謝謝分享!
石假裝 回複 悄悄話 "年輕的時候,若是有機會,應該離開家,到外麵求學,開闊視野。"這點非常重要,日本人很多家庭孩子滿18歲就轟出去獨立生活。
跟你的經曆相似也是考大學進京,出國也經曆了很多辛苦。信仰“三頓飯一張床”,有了這些就覺得很滿足、很幸福了。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so much sis 菲兒!you have been always very kind and encouraging to me! take care!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讚有思考的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