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pika

旅居美國的所見所聞所感
個人資料
laopika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國日記(10)中美醫院對比

(2025-02-04 14:29:08) 下一個

     今天陪太太一起去九院,做了個全麵的眼睛檢查,這也是聽了鄰居推薦才去的,說九院引進了新設備,檢查眼睛無需擴瞳了,所以我們反正有醫保,不妨就去檢查一下也好。

    上海三甲醫院依然是到處擠滿了人,熙熙攘攘的,比菜市場還熱鬧。

     我們的檢查曆經7、8個程序,前後耗時一個多小時,最後的檢查報告,當場在主治醫生那揭曉,我看到前麵有人檢查出來有問題的,被醫生建議盡快住院做手術,我倆還算順利,除了視力下降,眼底有點黃斑外,並無大礙。

     與美國醫院比,上海醫院的優勢,一是快捷,當天掛號,當天檢查,當天出報告(包括拍的片),當天診斷;二是價格便宜,全套檢查才497元人民幣(幾乎全部由醫保承擔了,當然前提是你醫保賬戶裏有錢)。

      但是,就醫院環境而言,九院則差了好多,檢查需要去七八個房間,每個房間都得排隊等候,也無人指引,我們隻能四處亂串。我在美國也經常去檢查眼睛,也需要經過幾個護士檢查的步驟,最後才由醫生問診,全程均有笑容可掬的護士帶著你檢查,安安靜靜的,雖然價格很貴,但也是優質優價吧。

     此次回到美國後,我的華人鄰居,一位可愛的老先生,跟我聊起了在霍普金斯醫學院,做手術的詳細經曆。

     2024年12月的一天淩晨,70多歲的他,突然感覺腹痛,開始以為是消化不良,就吃了點止疼藥,可疼痛愈演愈烈,蔓延到肚臍周圍,他夫人趕緊讓兒子開車送急診。兒子當機立斷,直接送他去霍普金斯醫學院就診。他兒子拿著他的中國護照在大廳排隊辦完手續,將他安排在一個座位上,沒多久就來了一名護士量血壓,看他疼的厲害,很快給他打了止痛針,10分鍾後疼痛慢慢緩解。隨後醫生就開始問診了。他不懂英語,醫生立即推來一個上麵有平板電腦的翻譯器,那裏麵一位譯員用中文,翻譯醫生和他的對話,然後進行掃描、抽血化驗,很快結果出來是闌尾炎。醫生決定5小時後做手術。一位男護士,推著他坐的輪椅去到另一個地方,做磁共振掃描,接著另一位護士安排他進了急診室病房,躺在病床上,再次查血壓、體溫,抽血化驗,女護士帶著 ipad 來房間,再次詳細詢問了病史和病因,包括以前得過什麽病、是否有藥物過敏、是否有心髒病、糖尿病,是否感染過心冠肺炎,身上有沒有金屬等,最後一位男護士送他到手術室旁的小房間,又進來了幾個護士,她們自我介紹,分別是麻醉、手術室和護理護士,3個護士送來手術服、手術帽子,還有醫院專用的防滑襪子,把他脫下的衣服和鞋襪分別放到醫院的塑料袋裏,拿去存放起來。又拿來一代熱的醫用衛生紙巾,讓他兒子幫忙用紙巾搽搽全身,再穿戴手術服,準備進手術室。此時,主刀醫生和麻醉師先後來觀察室看望他,握手後笑著說,我們馬上就要給你解除“麻煩”了,進入麻醉狀態,大約一小時左右後,他感到有人在叫他,隻見一位男醫生微笑著對我說:“您好!我是您的術後護理醫生,你的手術非常成功,大約二十分鍾左右就完成了,全程都有錄像記錄。你現在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全麻手術,他醒來如麻醉師所言,沒有任何感覺,就像睡了一覺。接著醫生交代了術後注意事項後,笑著說:你們可以回家了。

    一名女護士推著輪椅送他到醫院門口,坐車回家。他對主刀醫生和他的團隊的醫療水平,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之細致和周到,真是深有感觸。

    回家後,他與老伴聊起在醫院的經曆和感受,感慨頗深。從走進醫院候診室開始,不論是坐輪椅,還是躺在醫療床上,都有護士推他前行,兒子隻是拿著病曆等跟著護士,走過一道道由護士打開的自動門,按程序完成檢查。不論是在醫院走廊,還是候診室,看不到國內病人家屬那種為病人四處奔走的狀況,醫院白牆上也沒有貼大大的“靜”字,但周圍都是靜悄悄的,沒有人聲喧嘩。手術室那層樓更是絕對的寧靜。

    他完全不懂英語,可在兒子不在場的所有場合,醫護人員都通過翻譯機與他無障礙溝通,使他格外放鬆。

    他跟我說,在如此優良的醫療環境下,醫護人員和病人的心情會變得放鬆、平靜。醫護人員更容易發揮醫療水平,病人會更加積極配合治療。

    他得出的結論,美國醫療條件,各方麵都比國內強。

    我沒問他手術最後費用多少,因為這牽涉到他的隱私,我想價格肯定不菲,但估計絕大部分是由保險公司承擔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6)
評論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藍色的星空' 的評論 : 是的,國內醫生開藥拿提成是眾所周知的,這是體製使然。我也一直相信中醫,女兒小時候一生病就去看老中醫,但現在好的老中醫越來越少,不容易掛上號。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疫情肆虐時,紐約的醫院是蠻恐怖的,我們虧得是躲在奧蘭多半年,悠哉悠哉,這幾年我們都沒陽過,真是幸運:)
藍色的星空 回複 悄悄話 國內醫院病人太多,體製上醫和藥不分家,醫生也是人,很辛苦,病人更辛苦,可能過度治療,國內看病,不是簡單的事情。

國內看中醫,比如皮膚濕疹,找掛號費最貴的專家大夫,開中藥可能有效。好的皮膚中醫有部分是回族大夫。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國內就是人太多了, 別說去看病, 就是出去玩都擠得要命興趣大減。 美國在疫情開始的時候, 醫院裏病人太多, 也挺恐怖的。 NY的醫院就發生了看病的人坐在椅子上都死了半天才被發現的情況。 想想即使有人全程坐輪椅,在人山人海中也是很累的。 醫生也累。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要50萬美元啊?真是天價了,如果沒有保險的話,豈不是要傾家蕩產了;),海風老師的先生也是好福氣,能夠平安完成搭橋手術,還不
用自己花錢。祝新春快樂!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李培永' 的評論 : 非常感謝你的長文,仔細閱讀了,基本清楚了來龍去脈,需要說明兩點,一是,我鄰居在霍普金斯醫院動了盲腸炎手術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有照片為證,而且他79多歲的老人也沒必要去編故事:),二,我隻是轉述了他在微信群裏給我講的故事,仔細比較了你的博文,確實看到他有“借用”你的金句,尤其是那個大大的靜字,說明他肯定是你忠實粉絲哦:)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上海醫院還不錯,沒有大病的話,看看病不錯,很方便。如果住院治療,美國這裏的醫護人員太好了,我先生幾次手術住院,從來不要家屬陪,醫護人員全包了,而且態度好得無可挑剔。費用自然比較高,我先生一個搭橋手術,住了9天醫院,沒有醫保的話,要50萬,因是在network的醫院,減為13萬,因有保險,而且滿足了當年的自付上限,所以最後一分錢也沒交。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我的海外生活(22)我的疝氣手術主刀醫生DR.11月15日,上午十點,被一位男護士送到觀察室,那裏麵的女護士立即給我送來手術服、手術帽、還有醫院專用的直接穿著走路的防滑襪子。把我脫下的衣服和鞋襪分別放到醫院的塑料袋裏,拿去存放起來。然後拿來一代熱的醫用衛生紙巾,讓我先用紙巾搽全身,然後再穿戴手術服,準備進手術室。此時,主刀醫生和麻醉師先後來觀察室看望我,握手後笑著說,我們馬上就要幫你解除“麻煩“了,很快的!同時對我女兒說:“你現在可以回家了,下午二點以後,我們會電話通知你來接你爸爸回家。”然後,護士推著我去手術室。到手術室門口,按門鈴後,開門的護士接過觀察室的護理床,關門後推著我到手術台旁邊。
我躺在床上,環視手術室,大約有我們學校的教室那麽大,還不能用“燈火通明”來形容,室內七八位醫護人員在室內忙碌而不見“身影”,用不上”如影隨形“,但看得清清楚楚。特別是那位身材高大的麻醉師一直在我的身邊,他讓站在手術台對麵的兩位護士,幫忙把我用被單從護理床上抬到手術台上。然後,那兩位護士把我的雙腳用“安全帶”係在手術台上,又從手術台兩邊拔出兩隻手長的小平板,讓我雙手伸直,他們在我的左右手腕處分別係上“安全帶”。我忽然想到,如果此時把我躺著的手術台豎起來,是不是有點像“耶穌”被掛在十字架上了!一刹那想到而已,不敢褻瀆我們的神!。
這時,麻醉師對我說:“一會兒護士給你注射麻藥以後,隻要我給你帶上呼吸麵罩,你醒來以後,最後的的記憶就隻有這一點了。預祝你手術成功!”
大約兩個小時候,我努力睜開了雙眼,整個手術室,隻見一位男醫生親切微笑著對我說:“您好!我是您的術後護理醫生,你的手術非常成功,大約二十分鍾左右就完成了,全程都有錄像記錄。你現在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先請你說說感覺如何,可以嗎?”
全麻手術,醒來如麻醉師所言,沒有任何感覺,就像睡了一覺。然後我就問他,術後我要注意些什麽?他詳細解答了方方麵麵需要注意的問題之後,笑著說:“我們通知你女兒兩點多鍾來接你回家,先送您去觀察室休息,有什麽需要就對護士說啊!”觀察室的女護士來接我,到了那裏安頓好了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想尿尿。護士立即拿來一個塑料尿壺,讓我躺在床上尿,我感覺是心理問題,從記事以來就沒有躺在床上尿過尿,於是護士來把床搖起來,讓我坐著尿,還是不行,最後,我站在床邊,一下就尿出來了,真是暢快之極!
再躺上床,護士送來兩小包餅幹,一包裏麵隻有兩塊;還有兩小盒冰橙汁,還沒等護士轉過身,我就吃完了,還想吃。護士告訴我,剛做完手術,隻能吃這麽多。但她還是又給我送來一包餅幹一盒橙汁。笑著說:“多喝水吧!”然後,把我的衣服拿來,幫我換下手術服,最後蹲下去幫我脫掉醫院的那雙襪子扔進垃圾桶了。
大約三點鍾左右吧,我的女兒來接我回家。護士請她去拿帶回家吃的消炎和止痛的藥。消炎藥和一種幫助融化腸胃裏麵粗纖維的藥,就不說了。就說止痛藥,有三小瓶,分別用英語注明“微疼”、“比較疼”、“很疼”(醫生把人感覺到的疼,從0到10,分類,依次分別是0—3,4—7,8—10)。
女兒拿藥回到觀察室,護士把一瓶一瓶藥給女兒講清楚多長時間吃哪種藥,然後給她一張詳細文字的“冰箱貼”,請她回家貼在冰箱門上。然後告訴我們,過一會兒,有護士來用輪椅推你們下樓去醫院門口坐車回家。
老伴在家已經燉好了排骨藕湯,那藕是早上十點女兒回家時,去中國大華超市買的墨西哥產的新鮮蓮藕。跟我們武漢這個季節的蓮藕一樣,燉好後,好粉好粉,入口即化。完全符合醫囑,盡量吃“軟食”的要求。老伴最關心的還是術後感覺怎麽樣,我告訴她,現在有麻藥在發揮作用,外麵、裏麵的傷口都不疼。看看24小時後吧。不過,我相信主刀醫生和他的團隊的醫療水平,精湛的醫術,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之細致和周到;還特別相信自己強有力的自愈能力,我一定會很快好起來。
飯後半小時,我還感覺不到外麵的微創傷口和裏麵的傷口有疼痛,哪怕一點點疼都沒有。於是,決定不吃“止痛藥”。隻吃“消炎藥”和“助消化的藥”。
飯後與家人聊聊在醫院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曆和感受,即所思所想。從走進醫院候診室開始,不論是坐輪椅,還是躺在醫療床上,都有護士推我前行,女兒胸前掛著一張紅色的“探視卡”,拿著我的病曆等跟著護士,走過一道道由護士打開的自動門,一直到手術室那一層樓的“觀察室”。護士把我交給了觀察室的護士,反身推著輪椅走了。
觀察室的那位護士,按程序完成了任務後,請我女兒回家等醫院電話再來接我。
不論是在醫院走廊,還是候診室,看不到病人家屬為病人急急忙忙奔走,白牆上也沒有貼大大的“靜”字,但是靜悄悄的,沒有人大聲喧嘩。手術室那層樓的走廊和觀察室更加靜悄悄。
我相信,在這樣優良的醫療環境下,醫護人員和病人的心情會變得放鬆、平靜。醫護人員更容易發揮醫療水平,病人更加積極配合治療。像我這樣的“常見病“、”小手術“,當然就非常成功啊!
疝氣手術完成一周後,主刀醫生DR.BAYO電話通知我的女兒,讓我們11月27日下午一點鍾去醫院複查。我們如約到DR.BAYO初診的4號診療室,報到登記一會兒,護士先來稱體重、量血壓。過了一會兒,DR.BAYO進來笑眯眯地與我握手後問:“手術後感覺怎麽樣?”
我用雙手的大拇指為他的精湛醫術點讚,連連說:“非常成功!非常感謝你和你的團隊,特別感謝你的麻醉師!從出院回家,到現在我都沒有疼痛感覺,你們給的止痛藥,一顆都沒有吃!”DR.BAYO笑著說:“非常感謝你的誇獎!如果你能對我的病人說說就太好了!”我急忙打開手機給他看我寫的博客文章《我的海外生活(十八)在澤西市醫療中心做了疝氣手術》。DR.BAYO笑著表示感謝,請我把文章發到他的網站上。
不由得想起範仲淹說的”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還有一個成語說”醫者仁心“。都是說醫生的崇高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其核心在於醫生應具備仁愛之心,始終將患者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我在美國澤西市的醫院,深刻感受到了醫護人員的”仁心“!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桔子熟了' 的評論 : 是的,醫患之間良好的互動可以降低病人的緊張和焦慮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渥太華鬱金香' 的評論 : 我此次回國就完成了種牙的第二道程序,裝了牙冠,現在使用下來,非常好,後續日記會有記述。
桔子熟了 回複 悄悄話 患者被尊重對待,等於是心靈的藥劑。就診的良好體驗實在太重要了。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完全讚同!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渥太華鬱金香' 的評論 : 不得病,少得病,得小病,不得大病:)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渥太華鬱金香' 的評論 : 所以說加拿大的全民福利令人羨慕:)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渥太華鬱金香' 的評論 : 鬱金香的體驗很說明問題,國內醫院的硬件現在都很先進了,如果服務態度再跟上去,那就完美了。但一般專家醫生一天得看好多病人,所以隻能快刀斬亂麻。你先生的妹妹真是太可惜了,親信國外醫生,當時如果 再在國內選個醫院,請專家檢查一下,或許情況就不一樣了。
渥太華鬱金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中國也能治疑難雜症的。N年前我在挪威滑雪摔成重傷,洋人醫生說我定會癱瘓!我是帶著氧氣瓶回中國的,在當時南京著名的一位骨科大夫救治下痊愈且無任何後遺症。我的祖父生前也是位醫生,不少外籍華人特意從歐美回去找他看病的。我的一位親戚原是海軍退役的軍醫,她擅長治療不孕不育症的,退休後自己開門診,她的病人幾乎清一色美籍華人還有台灣人,這些人送她的錦旗上都稱她是送子觀音!我的一幼時小夥伴是一牙醫,他在一次美國旅遊團在南京車禍後,救治了一個牙受重傷的患者後被發現了他的高超醫術,他的好口碑和費用便宜因他的患者傳誦,一批又一批需醫牙的洋病人來南京找他看牙……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魅力野花' 的評論 : 非常讚同!可是俗話說,吃五穀的哪有不生病,隻是希望最好別生大病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真是不比不知道:),住院連吃飯都免費,怪不得人家說加拿大福利好,成大家拿了:)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你的保險真好,還覆蓋配眼鏡,我們就不行,全部自費的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李培永' 的評論 : 是嘛?請發個鏈接給我,可以去拜讀一下,看看我鄰居是咋回事,但他都把出院時護士與他的照片都發給我了:),應該不會是抄襲吧:)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閑聊幾句' 的評論 : 對,所以我說優質優價嘛:)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osohard1' 的評論 : 我對其他國家不了解,所以隻能就事論事比較中美了:)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雲霞姐姐' 的評論 : 在雲兒麵前,我對美國醫院理解是班門弄斧了:),不過我鄰居真對美國護士的體貼服務,讚不絕口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棒棒' 的評論 :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因為你在國內沒有醫保,所以費用全部自理,自然就高了,尤其是現在許多進口藥,醫保都不能用,幾乎全部自罰,例如做個心髒支架,人們都喜歡用進口材料,隻能自己花錢。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中美醫院最大的不同是:美國可以治療疑難雜症。
渥太華鬱金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魅力野花' 的評論 : 唯一能夠做的是,不得病,少得病,接受它。+1
花花說得對!
渥太華鬱金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同感!我在加拿大生孩子和做過一個微創手術都感覺特別好!覺得和國內高幹一樣的待遇啊!且完全免費
渥太華鬱金香 回複 悄悄話 我娃爹的妹妹在美國,N年前她懷孕擔心(做過CT)胎兒會不會畸形,她孕期四個月回國在南京婦幼保健醫院檢查結果顯示胎兒有異常,她回了美國後美國醫生檢查正常,孩子生下來後就是畸形兒,成了一個家庭永遠的痛,無論她自己多麽成功多麽富有,每次說到這個都追悔莫及的!我當時是極力勸她聽南京醫生的,因為土著老南京人都知道這個醫院曆史悠久,民國政府時期就有不少留美的博士在這裏工作的,我外婆我媽我都在這醫院出生的,但她隻信美國醫生。我覺得中國一二線城市的三甲醫院醫生水平和美加差不多吧!中國硬件設施更好,醫院及病房建得豪華氣派!我寶寶去過南京新建的兒童醫院簡直就是入了童話世界啊!一個蜘蛛俠的造型橫跨兩三層樓撲麵飛來,醫院整個建築群太漂亮太現代了!但軟件上還是存在漏洞,我在省人民醫院做過一次加強CT,打針的護士喚病人如喚牲口一般的口吻,讓我這個聽慣加拿大醫護輕聲細語的人真的不適應的。我投訴,辦公室主任也是我朋友還笑我呢!她說你們加拿大做個CT預約兩三個月,我這態度硬,效率也硬,一個CT兩個小時搞定。
魅力野花 回複 悄悄話 醫療價格低,條件差。
全民醫保,需要等得久。
醫療條件好,價格高。
此事古難全。

唯一能夠做的是,不得病,少得病,接受它。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加拿大也是差不多,等候最艱難,一旦進入專科醫院,就是國內高幹待遇了。不但醫療免費,連吃都免費。我先生住過兩次院,第一次告知四人病房,如單間要額外加錢,結果也沒有加。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我剛配了新眼鏡,我們這的醫療健康部門推薦到眼鏡店做檢查,當然是配眼鏡為主,也查眼底什麽的,因為我以前在醫院查過眼睛檢查。我在新加坡做過手術,也是睡一覺就做完了,什麽都不用參與,當然得和保險公司說好了,出院時要自己先墊上,回頭保險公司再退回來。國內看病服了,沒病都能折騰出病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讀後發現該文大量抄寫我的博文《我的海外生活(22)我的疝氣手術主刀醫生DR.BAYO》,如果你事前打個招呼,也不是不可以,不打招呼就抄錄,實在不應該呀!
閑聊幾句 回複 悄悄話 光談體驗不談價格有什麽意義?國人不常說一分錢一分貨嗎
Nosohard1 回複 悄悄話 把人口很大不同的國家做比較比較不理智
雲霞姐姐 回複 悄悄話 皮班的這個係列,篇篇都有獨道之處,愛讀!
小棒棒 回複 悄悄話 這個經曆和我所經曆的非常類似。我自己在廣州看醫生,雖然現在的服務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但是醫院人滿為患,嘈雜,不好好排隊的情況到處都是,而且做不同的檢查,到處找科室也讓人筋疲力盡,好處是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看到醫生,查出結果。在瑞典做個小手術,自己去,做完了讓朋友來接,全程都有護士跟著,不用自己找地方。連住院都不需要家人,全程有護士照顧,而且免費。不過在瑞典看醫生除了掛號費和藥費(拿回家吃的去藥店買的藥)需要付錢,手術是沒有費用的,屬於全免費,所以要說價格的話,我在國內看病在錢上沒有優勢。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水星兄的經曆很能說明問題,國內動手術除了護工費,一般都還要送紅包的,公開的秘密:)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oodmum' 的評論 : 國內必須通過翻牆軟件才能上文學城的,而且時斷時續,不穩定:)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狗2014' 的評論 : 這個真不能比的,我上麵提到的別的病人情況,就是因為護士讓我在醫生房間裏坐著等,這樣前麵病人的隱私就沒有了,這點瑞金醫院就做的比較好,病人隻能在醫生房間外麵等候。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anqin3' 的評論 :在上海三甲醫院看大病,最好是找熟人介紹的專家,醫生一旦認真治療,有時候會事半功倍,尤其是需要動手術時。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我前些年做膽結石手術,整個過程和皮卡兄那個鄰居一模一樣。戴上了一個麵罩,睡了一覺醒過來啥事都沒有了,而且還一分錢都不用花。我兒子中風住醫院和康複中心好幾個月,包治包吃包睡,包護理包鍛煉包訓練,出院以後還經常返院檢查和訓練。也是一分錢沒有花。同樣的病人說,在國內請護工一天就要好幾百塊錢。
goodmum 回複 悄悄話 國內上文學城需要代理服務器嗎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國內醫院總覺得對病人和家屬不尊重
zhanqin3 回複 悄悄話 就醫院環境而言,美國的醫院確實好.國內醫院的好處是接觸病人多,實操經驗多.美國醫生也有很多是隻為了錢的.作為一個曾經在芝加哥看過幾個大醫院的病人來說,有時上海的三甲醫院是個好選擇.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廣陵曉陽' 的評論 : 曉陽這一說,我還真想起來了,你也做過類似手術,而且自己又是在醫院工作多年,體驗一定比我深:)。我在這裏隻是去看病,做胃鏡進過手術室,所以感受還不深。我鄰居現在術後恢複的特別好,見人就對美國醫生讚不絕口。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現在國內三甲醫院的專家也是需要預約的,但不需要那麽長的時間。我們這裏家庭醫生預約體檢一般兩三個星期就可以了,我去做胃鏡腸鏡檢查時,醫院也是提供翻譯的,因為醫生也怕你孩子翻譯,英語醫學專業詞匯不懂,會誤會,萬一出事故就說不清了:)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皮卡(派克)兄的分享,生動實在。我父母退休前都在醫院工作,分別是臨床醫生和藥劑師,我從小在醫院家屬樓裏長大;雖然出國多年,但有親朋好友在國內醫療機構工作,並且幾年前也陪老母親在上海五官科醫院做過眼睛方麵的手術,對國內就醫環境和經曆有一些了解。而在美國的醫療機構工作30來年,加上我去年急性闌尾炎穿孔急診手術住院的經曆,對美國就醫環境和經曆也比熟。我對中美就醫的感受與你相同。

另外,你的老鄰居很幸運,及時就診,所以,闌尾炎手術後不必住院。而我的痛閾比較高,有些木裏木足的,去年3月發生急性闌尾炎穿孔之後因發燒才去看急診,手術進行了好幾個小時,住了4天醫院。請代向你的鄰居問好,誇誇他和家人的行動及時。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美國人少,中國人多,所以醫院的擁擠程度不同,美國樣樣需要預約,有些醫生要半年才能給你看病。大城市中國人多的地方可以,像我們這裏沒有翻譯。我要做體檢年檢,家庭醫生約出去5個月,還說因為是老病人,新病人要7個月:-)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enjianyong' 的評論 : 歡迎新朋友光臨,謝謝鼓勵!
chenjianyong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作者的撰文對比。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山地羊0822' 的評論 : 完全同意新朋友對兩國醫院的評價,我的美國醫保允許我在Emergency 時,可以憑保險卡去上海的國際醫院就醫,但我一次都沒發生過 Emergency ,所以無從體驗一把他們的服務:)。
山地羊0822 回複 悄悄話 過往的西 發表評論於 2025-02-04 16:28:26
皮卡老哥,這樣的對比是不恰當的吧,如果你在上海去國際醫學中心,中山醫院佘山分院等等,或者各大醫院的國際部也可以享受這樣的服務,而且可以更好,你想象不到的好。
。。。。。。
無法同意這種誇讚。在米國,普通醫院就可以享受到國內國際醫院的待遇。而且,國內的國際醫院價格也和“國際接軌”。普通老百姓根本承受不起。國內醫院的好處是,隨時可以找醫生看,不需要預約。另外,接觸病人多,實操經驗多,可以效率高。醫者仁心,醫生熱愛自己的工作,尊重病人與否應該是兩國醫生的根本差距。可惜,這些軟指標多少人看不到也體會不到。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過往的西' 的評論 : 歡迎新朋友來訪留言,我是聽說了,上海現在辦了不少民營醫院,設施和服務都挺好的,隻是偶爾回國一次,我也沒有去實踐過,但我去過民營的拜博口腔醫院洗過牙,環境和服務都不錯。我這裏隻是將自己此次在九院檢查的情況,與美國醫院做個對比而已:)。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愛梔子花' 的評論 : 你英語好,肯定是不歡迎請翻譯的,可能還有隱私問題,所以我去看病,一般還是由女兒陪同,這樣也省去了很多麻煩:)。
過往的西 回複 悄悄話 皮卡老哥,這樣的對比是不恰當的吧,如果你在上海去國際醫學中心,中山醫院佘山分院等等,或者各大醫院的國際部也可以享受這樣的服務,而且可以更好,你想象不到的好。
我愛梔子花 回複 悄悄話 國內的三甲醫院人滿為患,其他醫院瀕臨倒閉。美國的醫院太貴了,但服務確實好。我來麥迪遜換了家庭醫生後,他們給我請了一個翻譯,讓我特別不自在。我都不知道他們請了翻譯,隻要我去醫生那裏,翻譯肯定去。我覺得緊張,好在隻是家庭醫生,不需要做什麽。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