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8集,看【頂級士族】之爭。
越來越有高度的曆史劇。。。。。。。。
網上有說;
在長安城南的韋曲,至今流傳著一句俚語——“城南韋杜,去天尺五”。這句誕生於盛唐的民諺,道出了韋氏家族在唐朝的顯赫地位。作為中國曆史上延續千年的頂級士族,京兆韋氏在唐朝達到權力與文化的雙重巔峰,其影響力滲透到政治、文學、婚姻乃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成為解讀唐代社會結構的重要密碼。
一、權力巔峰:二十位宰相的家族傳奇
韋氏家族在唐朝的仕宦成就堪稱空前絕後。據《舊唐書》記載,唐代韋氏共有20位成員拜相,這一數字遠超其他士族。從唐初的韋待價(武則天時期宰相)到晚唐的韋昭度,韋氏宰相貫穿整個唐朝289年曆史,形成“韋相世係”的獨特政治現象。
家族成員的仕宦軌跡覆蓋朝廷要害部門:

韋安石:武則天至唐中宗時期三度拜相,以剛直敢言著稱,曾當麵駁斥武三思;
韋皋:唐德宗時期任劍南西川節度使,鎮守西南二十一年,平定吐蕃叛亂,被加封為南康郡王;
韋見素:唐玄宗時期宰相,親曆安史之亂,隨玄宗逃亡蜀地,後輔佐唐肅宗複國。
這種“代有宰輔”的現象,得益於韋氏家族獨特的仕宦策略——門蔭與科舉雙軌並行。一方麵,家族通過門蔭製度直接推薦子弟入仕;另一方麵,積極培養子弟參加科舉,如韋應物之父韋鑾雖以門蔭入仕,但其家族中亦有韋執誼等通過科舉登第者。這種雙保險策略,使韋氏在科舉製逐漸取代門閥製的轉型期依然保持政治優勢。
二、皇室聯姻:權力網絡的終極擴張
韋氏家族與唐朝皇室的聯姻堪稱一部縮略版唐代宮廷史:
唐中宗李顯的皇後韋氏,在神龍政變後臨朝稱製,試圖效仿武則天稱帝;
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韋秀,其家族成員韋堅任刑部尚書,掌管全國財政。
據統計,唐代韋氏有近30位成員與皇室通婚,這一數字遠超其他士族。更值得關注的是,韋氏聯姻對象不僅限於李唐皇室,還廣泛涉及武則天家族、太平公主勢力等政治集團。例如,韋後之女安樂公主先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後嫁武延秀,通過婚姻將韋氏與武周殘餘勢力緊密綁定。
這種密集的聯姻網絡,使韋氏家族成為唐代政治風暴的中心。神龍政變、韋後之亂、唐隆政變等重大事件背後,都隱現韋氏家族的身影。即便在家族衰落期,韋昭度仍能以宰相身份參與唐昭宗時期的平叛戰爭,足見其政治影響力之持久。
三、文化鼎盛:詩人與藝術家的搖籃
韋氏家族的文化成就,與其政治地位形成完美呼應。唐代韋氏湧現出近百位文學家,留下詩文數千首,其中以韋應物和韋莊最為著名。
韋應物:中唐著名詩人,其詩風清雅淡遠,被譽為“五言長城”。代表作《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自橫”成為千古名句。他的家族交往詩和悼亡詩,深刻反映了韋氏家族的內部情感紐帶。
韋莊:晚唐五代詩人,其長詩《秦婦吟》以安史之亂為背景,以“內庫錦繡燒為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等句震撼文壇,被譽為“樂府三絕”之一。
除文學外,韋氏在藝術領域亦成就斐然:
韋鑾:韋應物之父,以善畫山水、鬆石聞名,其作品被收入《唐朝名畫錄》;
韋偃:唐代畫馬名家,與韓幹並稱“韋韓”,杜甫曾作《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讚其畫技。
這種文化繁榮,得益於韋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作為關中首富,韋氏擁有大量藏書和田產,能夠為子弟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同時,家族與顏真卿、柳公權等文化名流的交往,進一步提升了其文化品位。
四、衰落與餘暉:權力遊戲的終章
韋氏家族的衰落始於唐末的政治動蕩。唐昭宗時期,韋昭度因參與平叛不力被貶,標誌著韋氏在中央權力的式微。904年,朱溫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韋氏家族隨皇室東遷,逐漸退出曆史舞台。907年朱溫篡唐,韋氏成員或隱居鄉野,或投靠地方藩鎮,這個延續千年的士族終於走完其輝煌曆程。
然而,韋氏的文化影響並未隨之消散。宋代以後,京兆韋氏仍是關中地區的重要姓氏,其家族傳統中的“詩書傳家”理念,繼續滋養著中國文化。直到今天,韋曲作為韋氏家族的發源地,依然保留著“韋杜”的古稱,見證著這個傳奇家族的千年滄桑。
好劇,大家續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