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626)
2022 (1670)
2023 (1784)
2024 (1109)
2025 (48)
蔣公獅子頭,是一道傳統的中華美食,以著名的國共合作締造者蔣介石的名字命名。它是福建省福州市傳統的名菜之一,以肉質鮮美、香氣撲鼻、口感獨特而著稱。
蔣公獅子頭的主要原料是豬肉和竹筍,經過精細加工和烹調,製成了球狀的肉丸,色澤金黃,外酥裏嫩,香味撲鼻。在烹調過程中,還會添加一些傳統的中藥材和調味料,如陳皮、八角、桂皮等,使得肉丸更加美味可口。
蔣公獅子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深厚的曆史和文化內涵,它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的精華和魅力。
真正的“蔣公獅子頭”如下:
幾年前,聽傅士玲作者講,她的暢銷書“蔣公獅子頭”,會後第二天,我就馬上照書中食材買齊了,照菜譜煮了,結果,並非想像的那麽“好吃的不得了”,隻是“還好”啦!
為什麽呢?我個人認為“獅子頭”吃的是肉味,它的方子裏加了蛤蜊,幹貝等海鮮,分了肉香味。跟我們以前吃獅子頭的印象和口感有違,這也是我們評斷“好吃與否”的常據,不是嗎?
【來源:蔣公獅子頭】獅子頭的做法,每家都有各自的一套秘方,蔣介石愛吃的這款“砂鍋蛤蜊獅子頭”是當年奚家大師傅的手法。以前的人家口味比較重,也較能接受肥肉。但是後來大家的環境改變,口味改變,我們做獅子頭也跟著改變了。
原則上,若肥肉的比例高,獅子頭的口感就相對滑嫩鬆軟,咬起來會覺得較為腴美多汁;若是減少肥肉的比例,獅子頭就會變得比較有咀嚼的口感,但隻要做法得當,吃起來絲毫沒有幹柴之感。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調配肥瘦肉比例,因為美食就是適口,符合自己的口味最重要。有些人喜歡的獅子頭要滑嫩柔細,以湯匙舀食,有的人喜歡肉在滑腴之外還要有咀嚼的快感。
蔣公獅子頭采用基本的配方,原本大師傅用肥四瘦六的比例,我們後來改用肥三瘦七,甚至直接選用前腿肉,也就是稍微肥嫩的梅花肉來做,而且純用手切或絞肉製成肉餡,當中隻添加必要的蔥薑酒基礎配料。甚至肉餡內隻加醬油不加鹽,因為屆時高湯內還要加上本身就等於鹽的金華火腿。肉餡也不額外添加什麽豆腐泥、山藥、蛋白、荸薺等,就是純粹品嚐肉的滋味。但是,這不是說獅子頭就不應該添加其他食材在肉餡裏,純粹看個人或各家偏好。
材料:
以下分量可以做成8 顆拳頭大的獅子頭: 嫩梅花肉1 斤;蛤蜊半斤做高湯,另外準備8 顆用來鑲嵌獅子頭; 幹貝6 粒,發好備用; 金華火腿5 片; 大白菜1 棵,一片片拆下,嫩的菜心放在砂鍋底部;外圈老葉最後覆蓋在獅子頭上麵; 1 顆雞蛋的蛋清; 蔥薑酒(蔥2 根切段、薑絲2 大匙放碗中,倒入酒2 大匙壓擠,隻取酒的部分);醬油適量。
做法:
1. 絞肉放入大碗內,加入醬油與酒,用筷子順同一方向攪拌3 分鍾。
2. 絞肉分成拳頭大小,握在手中,甩肉的動作是來回在左右手打大約8 回。
3. 砂鍋煮半鍋水,水沸後把蛤蜊放入燙煮至稍微打開,熄火,將蛤蜊撈出,把白菜菜心部分放進鍋底。
4. 把獅子頭放入開口的蛤蜊內,一顆顆處理好,用蛋清糊住肉的外層表麵,一顆顆整齊放入砂鍋。
5. 接著將火腿片、幹貝放入砂鍋,然後把外圈的老葉白菜攤開來覆蓋上去,將所有食材封住才蓋上鍋蓋。
6. 用小火煨煮3 ~ 4 小時即大功告成。隨時留意將浮出湯麵的浮油或雜質泡泡撈出。
每道菜肴的起源都不同,而飲食是流動的文化,美食與烹饌的樂趣有大部分就是在於它可以百分之百仿效,也可以沒有規則與框框的限製另辟蹊徑,尤其後者更有助於開創我們的新文明與文化交流。
蔣介石喜愛的這個獅子頭是以砂鍋清燉,肉丸子沒有經過油炸的步驟。將肉餡拌好也甩過處理好之後,團成肉丸子放入鍋中前,要以蛋白稍微在肉丸子表麵上糊過一層,避免獅子頭下鍋散開。肉丸子在鍋中要烹煮很久,久煮不散的獅子頭才能吸取高湯的精華封存在肉餡內,吃起來汁多味美。如果一煮就散,丸子的肉汁統統散失在湯中,那麽做好的獅子頭本身就不好吃,也可惜了。
《蔣公獅子頭》——蔣介石最愛的私房美食。不管是尋常百姓,還是官邸貴人,家,都有自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