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忽然想到】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又遭抗議者“潑墨”

(2024-01-28 06:42:04) 下一個
名畫遭鞅,常事,所以博物館得研究更多的保護法來護畫。希望中國的清明上河圖,不要被瘋子破壞。。。。。。
 

  據法國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月28日,兩名女性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向《蒙娜麗莎》潑灑灌裝湯料,以表達對法國農業政策的不滿。

  為防止破壞行為,《蒙娜麗莎》畫作目前被保護在鋼化玻璃罩內展出,該行為並未對畫作本身造成損壞。(總台記者 馬瑾瑾)

  此前報道:

  被扔蛋糕、砸杯子、潑硫酸、噴紅漆……《蒙娜麗莎》招誰惹誰了?(澎湃新聞)

  法國盧浮宮鎮館之寶《蒙娜麗莎》又雙叒叕遇襲了。

  巴黎當地時間5月29日,在《蒙娜麗莎》前,發生了令所有參觀者目瞪口呆的一幕:

  一名喬裝成老奶奶的男子突然從輪椅上站起來,並衝向這幅名畫。他先是試圖砸破保護《蒙娜麗莎》的玻璃,失敗之後,便開始在玻璃上胡亂塗抹奶油。

  所幸,因為有防彈玻璃的保護,畫作在這事件中沒有遭到破壞。

  目擊者稱,當該男子被安保人員帶走時,他還大喊大叫:“想想地球吧,藝術家們都想想地球,所有的藝術家都要為地球考慮,這就是我這樣做的原因!”

  隨後,警衛人員將其逐出展館,並重新擦拭了畫作。

 

  這不是《蒙娜麗莎》第一次遇襲了,這幅世界級的名畫曾遭遇過多次襲擊。

  1956年,《蒙娜麗莎》被人潑灑硫酸,導致畫作底邊嚴重被損。

  同年12月30日,一名玻利維亞男子用石頭砸向《蒙娜麗莎》,打破了當時的防護玻璃,導致畫中人蒙娜麗莎左肘附近的顏料掉落。

  而據《世界報》的報道,被問到為什麽這麽做時,這位肇事者雲淡風輕地說:我當時口袋裏正好有一塊石頭,突然就想扔一下……

  1974年,《蒙娜麗莎》受邀在日本展出,當時一位女士因為不滿博物館的殘疾人政策,朝上麵潑了紅顏料,幸好被防護罩擋住了。

  2009年8月,一名俄羅斯女性因為無法獲得法國公民身份,又將火撒在了蒙娜麗莎身上,她朝畫作扔了一個空茶杯,砸在了防護罩上。

  這些人襲擊《蒙娜麗莎》的原因,大抵是因為這幅畫太出名。

  作為達·芬奇的傳世名作,這幅畫被冠以眾多“世界級”的稱號:全球最珍貴的藝術珍寶之一,世界上被觀看次數最多、報道次數最多的名畫之一。

  襲擊這樣一幅畫,自然能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為什麽《蒙娜麗莎》這麽有名?達·芬奇有那麽多作品,憑什麽《蒙娜麗莎》封了冠?

  其實,這也源自一樁罪案。

  1911年8月21日,《蒙娜麗絲》在盧浮宮被偷走了!

  當時的《蒙娜麗莎》還沒有現在這麽出名,一個叫佩魯賈的意大利人把它直接塞到衣服裏,就大搖大擺地走出了盧浮宮。

  佩魯賈曾在盧浮宮工作,熟悉館內設置,他在閉館前潛入了盧浮宮的儲藏室中,趁著第二天閉館的時機將畫作藏在衣服裏帶了出去。

  就這樣,《蒙娜麗莎》在看門人的眼皮底下從盧浮宮消失,沒有人知道這畫是怎麽被偷走的,去了哪裏,一時間報紙鋪天蓋地都是在報道這件盜竊案,盧浮宮也掛出了高額尋賞金。

  於是,《蒙娜麗莎》火了,甚至有不少人專門去盧浮宮看沒了蒙娜麗莎的空位置。

  兩年後,佩魯賈覺得風頭過去了,打算將《蒙娜麗莎》賣給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這才被警方逮捕。

  但是佩魯賈在意大利卻成了一個英雄般的人物。

  因為達芬奇原來是意大利人,由於種種原因,《蒙娜麗莎》歸了法國盧浮宮所有。

  佩魯賈認為這種優秀的作品得還給意大利,民間普遍認同他的觀點,最後意大利方麵隻是象征性地判了他七個月。

  當然,意大利還是把《蒙娜麗莎》還給了法國盧浮宮,可是因為這一起轟動性的被盜事件,《蒙娜麗莎》成為了世界級的知名畫作。

1913年《蒙娜麗莎》失而複得後先在佛羅倫薩展出,然後歸還盧浮宮1913年《蒙娜麗莎》失而複得後先在佛羅倫薩展出,然後歸還盧浮宮

  《蒙娜麗莎》火了以後,很多藝術家也來“蹭它的熱度”。

  1919年,法國藝術家馬歇爾·杜尚創作了一幅《L.H.O.O.Q。》(又名《有胡子的蒙娜麗莎》)開啟了對《蒙娜麗莎》“惡搞”的時代。

馬歇爾·杜尚(法國) 《L.H.O.O.Q.》21×13cm 現成品 1964年馬歇爾·杜尚(法國) 《L.H.O.O.Q。》21×13cm 現成品 1964年

  20世紀60年代,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創作了重複的《蒙娜麗莎》。

安迪·沃霍爾(美國) 《蒙娜麗莎》(一組4幅)108.5×72cm 網格布上重複壓印 1979年安迪·沃霍爾(美國) 《蒙娜麗莎》(一組4幅)108.5×72cm 網格布上重複壓印 1979年

  哥倫比亞畫家博特羅創作了肥胖版的蒙娜麗莎,巨大的麵龐和小得幾乎看不見的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博特羅《蒙娜麗莎》布麵油畫187x166cm 1978年博特羅《蒙娜麗莎》布麵油畫187x166cm 1978年

  以及各種各樣的蒙娜麗莎。。。

  從此《蒙娜麗莎》越來越火,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一幅繪畫。

  如今的《蒙娜麗莎》就仿佛一個文明的象征,它的境遇,或許也是一種啟示:即便是經曆了曆史淘洗、成為當代人知識底色的美好事物,同樣需要小心翼翼地嗬護。

  文明如此頑強地從蠻荒之中成長起來,成為千千萬萬人的心之所向,但它依然脆弱。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價值,應該讓人毫無保留地認同,但現實是冷峻的,這並不會自然而然的發生:從來不乏想要破壞這些共識、毀壞文明之物的人。

  所以,一道防彈玻璃的阻隔,雖然不是文明之物最完美的呈現,但卻是必須的。文明,我們再引以為傲、再覺得毋庸置疑,同樣需要竭盡全力地保護。

(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