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赤子雜誌網
陳威 發自 北京
#赤焰深度#近日,曾在呼格案件平反中發揮重要作用、被媒體稱為“中國測謊界鼻祖”的著名刑偵技術權威楊承勳教授,喊話被網友認為是清華大學朱令案最大的嫌疑人孫某進行測謊。楊承勳教授強調說,測謊的目的就是最大化保護無辜的人。
2023年12月23日,朱令在北京去世。而就在11月,朱令剛在病床上撐過50歲生日。據她的清華校友張黎利說,“因為它(朱令案)觸動了太多人的良知。隻要朱令活著,我們每年還能祝她生日快樂,就非常有意義”。
清華大學“朱令案”鉈中毒事件之謎
公開報道顯示,朱令原是清華大學化學係92級學生。1994年11月,朱令開始出現奇怪的中毒症狀,1995年3月,朱令病情嚴重,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等情況,最終被確認為鉈中毒。同年5月,朱令父母即向北京警方報案,5月7日,警方正式立案調查。直至1998年8月25日,警方決定“結辦此案”。
與朱令同宿舍的女生孫某,當時被認為是唯一能夠合法取得鉈鹽並接近朱令的人。北京警方曾對孫某展開調查,但由於鉈中毒測試報告出得太晚,相關場所無監控設施,犯罪痕跡物證已滅失。盡管辦案人員盡了最大努力,采取了當時能夠使用的各種刑事偵查措施,仍未獲取認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證據。
2013年,北京警方發布通報稱,由於案件證據滅失,盡管辦案人員盡最大努力,但案件仍未能偵破,並表示辦案“未受到任何幹擾”。
近期,曾擔任朱令案的代理律師李春光表示,北京警方所用的“結辦案件”一詞並非“法言法語”,對於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要麽“偵查終結”並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要麽“撤銷案件”。被害人是否在世,與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是否終結偵查,沒有法律上的聯係。從程序上來講,這個案件本身不會因朱令女士的離世而終結。
被網友認為朱令案最大嫌疑的投毒人
據公開報道,朱令宿舍還有另外三名室友,同為北京生源的孫某,以及來自新疆的王琪和陝西的金亞,她們住在6號樓114室。在朱令身邊的人中,隻有孫某是當時唯一能“合法”接觸鉈的人。所謂“合法”,是指孫某當時參與的一個課題使用了鉈,孫某也因此一度被警方列為嫌疑人。
此前,2005年底,孫某曾在天涯網站以“孫某聲明”首次對朱令案進行了回應。在聲明中,孫某並不否認她接觸了鉈,但她強調自己接觸的是鉈溶液,並不是固體鉈鹽。
孫某還稱,自己絕不是學校內唯一能接觸到鉈的學生,因為她幫老師做實驗使用的鉈溶液是別人已經配好了放在桌上的。為此她還查閱了文獻,化學係在實驗中使用鉈試劑有很長曆史了,僅她查到的論文就有若幹篇,收稿日期分別為1991年10月16日(那時孫某還沒入學),1994年12月20日,1995年8月16日,1995年10月2日,1995年11月8日和1996年2月16日。直到1997年公安部門開始調查,化學係才禁止使用鉈。
“係領導後來也說除了化學係,其他係實驗室也有鉈。最重要的是學校對於有毒試劑沒有嚴格管理,鉈溶液和其他有毒試劑在桌上一放就是好幾年,實驗室有時也不鎖門。很多同學課餘時間下實驗室幫老師做實驗,實驗室也對外係學生開放。做實驗的時候,同學們互借儀器藥品也是常有的事。這種情況多年來一直如此,即使在朱令中毒確診後也沒有太大改善。”
如今,孫某是否像她所說的那樣,清白無辜,至今我們都無從得知。
助推“呼格案”平反的測謊專家喊話孫某測謊
近日,曾在內蒙呼格案件平反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測謊界鼻祖人物楊承勳教授向赤焰新聞表示,朱令案至今成謎,網友認為此案的最大嫌疑人孫某應該進行測謊,以證清白。
“測謊的原則就是保護無辜的人,寧可放掉一個壞人,不要冤枉一個好人。我們應該為朱令和他的家人討回一個公道,事情總是有一個真相的。”
楊承勳教授解釋說,放掉一個壞人是隻犯一個錯誤,可以通過後續偵查等,再將壞人重新緝拿歸案。如果冤枉了一個好人,就是犯了兩個錯誤,既放走了壞人,又冤枉了好人,而且有時受冤枉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比如呼格案中的呼格被槍斃了,根本無法彌補給父母帶來的傷害,也無法彌補18歲消失的生命。
“很多人對測謊的認識存在很大偏差,實際上測試分析並沒有這麽簡單。”楊承勳教授稱,目前測謊最成熟、準確率最高、實踐證明最有效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叫做LVA深層語音分析係統(以下簡稱LVA係統),另一種叫做多道心理測試。
LVA係統也稱心理測試,是指不與對方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僅通過正常對話,詢問對方一些問題,對方對問題進行說明,進而對說過的每一句語音進行分析,通過對話判斷出對方現在的心理。“換句話說,可以在對方完全不知情、沒壓力的情況下,進行調查,特別是對相當級別的領導,更是一種尊重。”楊承勳教授稱。
多道心理測試,需要在對方身上安裝心髒、血壓、皮膚、呼吸、血容量等各種傳感器,通過對方每一次回答後的生理反應來判斷是否撒謊。這種方法是最有效的,因為生理反應直接與人的自主神經係統有關,不受大腦意識控製,撒謊必然會引起生理的一係列變化。
楊承勳教授表示,作為清華同係校友,朱令案值得同情。而隨著朱令的離世,朱令案再次引發輿論熱議,在案件至今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測謊的方式尋找真相。
“我們可以選擇LVA係統,應用到朱令案中,對與案件相關的人員進行一次談話,對談話錄音進行分析,為進一步調查提供方向。”
測謊在多起重大案件中取得成績
據媒體公開報道,2005年10月,被外界稱為“殺人狂魔”的趙誌紅落網,並交代了1996年的“4·9”女屍案,而該案在案發當年已經結案,呼格吉勒圖已經被作為主犯實施死刑。
為了核實具體作案情況,內蒙古公安廳趙誌紅專案組邀請楊承勳教授對趙誌紅進行測謊。
當年在針對趙誌紅的測謊中,楊承勳教授采用了美國測試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最終在對趙誌紅測試後,證明“趙誌紅的供述屬實”,其就是“4·9”案件的凶手,進而在呼格案平反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從技術鑒定來說,趙誌紅的交代是真實可信的。因為這個案子中的很多細節,他不交代,別人是不知道的。”楊承勳教授說。
在對濮陽童屍案犯罪嫌疑人孟祥現的測謊中,楊承勳教授使用了兩種測謊方式,結果均顯示孟祥現沒有作案,也不知道童屍去向等問題。楊承勳教授稱:“測謊顯示孟祥現是冤枉的,我們立刻向濮陽市進行了反饋,新上任的公安局長也很認可這件事情。”
楊承勳教授還舉例,在早年的一起殺人案中,凶手逃到黑龍江一偏僻小城隱居20多年,身份“全洗白了”,並已結婚生子,在當地的口碑也挺好。為了進一步核實相關信息,對他進行了心理測試,確認了他的真實信息,最終20多年的積案得以還原。另一起案件發生在內蒙,一所中學的13歲學生被殘忍殺害,當時根據現場情況分析,將嫌犯範圍放在了其他方麵,對200多人進行了測謊排查,都排除了嫌疑,隨後測謊團隊建議辦案機關嚐試將嫌犯範圍放在學校內部進行測謊排查,立刻發現是同校一個學生所為。
楊承勳教授補充說,許多案件中,更多的是指出了準確的方向。如果沒有測謊,還放在其他方麵進行排查,案子是不能偵破的。朱令案現在也是如此,雖然幾十年過去了,但我們可以對相關人員進行一次測謊,采用語音的分析方法,判斷誰在撒謊,如果說的都是實話,那就再找其他方向進行調查。
測謊技術在多個部門中作為首選
因LVA係統測謊的方式具有隱蔽性,已經在多個領域發揮作用。楊承勳教授舉例稱,有人舉報公職人員違法違紀線索後,可以通過約談被舉報人的方式記錄下來進行測謊,他本人並不知道是在做心理測試。此前,一公職人員拒不承認受賄600萬元,通過測謊發現,600萬受賄款已在某某城市購買了房產,經過調查,辦案機關很快掌握了證據,類似的案例很多。
楊承勳教授還介紹,一些涉密、特殊單位,已經將LVA係統測謊列入了人員錄用中,特別是海歸人員,除去正常的文字檔案資料審查後,也會對其選擇測謊,是否存在造假、犯罪或受他國委派等,測謊如果不通過,直接不予錄用。
“目前,LVA係統測謊的準確率已經達到90%以上,相關部門已經把這個技術作為他們列裝的一個計劃,有些特殊部門已經納入到必備中,采取‘一票否決’製,不通過測試不錄用、不提拔。”
對於朱令案,楊承勳教授建議有關部門能用LVA係統的測謊方法進行一個初步調查。發現問題後,再進行下一步偵查。
“目前,全世界把測謊作為證據使用的隻有日本,日本的刑事犯罪中,測謊結論直接可以作為證據定罪。在美國也有不同的州認可測謊作為證據使用,另外還有一些州,如果雙方提前達成一致意見,認可測謊,也可以作為證據使用。”楊承勳教授稱。
據資料顯示,日本最高法院從1968年首次裁決認定測謊結論具有證據能力以後,已有多例以測謊結論定罪的案件。而美國各地的警察機構已普遍把測謊儀作為犯罪調查的一種輔助設備,每年至少進行26萬人次測謊檢查,至少有36個州的州法院明確規定可以將測謊結論作為證據,隻是在采納時有限製性規定。
近年來,LVA係統應用增長非常迅速,除去特殊、涉密相關部門外,大型民企、國企、銀行、司法機關都已采用,進行風險評估、心理評估等。
最大化保護無辜的人
“測謊技術可以最大化保護無辜的人。通過大量的實踐和研究證明,通過了解到具體的測謊原理、方法長期針對性的訓練,是可以降低準確度,但對此長期訓練的一般是特殊部門,一般人沒有這個條件。而且針對反測謊,也有反測謊的對策和方法。”楊承勳教授說。
他還強調,現在公安係統已經把測謊技術列入到第八技術鑒定係統。
如今,已經80多歲高齡的楊承勳教授,並未選擇在家頤養天年,而是選擇在北京某家從事測謊應用的高科技公司擔任技術顧問,致力於測謊技術應用的推廣中。他多次作為主講師,對全國範圍內司法機關的測謊員進行培訓工作,他希望通過這樣的工作,讓更多的測謊員更加專業可靠,從而幫助刑偵破案,最大限度地減少甚至是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