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動用70萬人修了30年的秦始皇陵,裏頭究竟藏著什麽寶物

(2023-10-22 16:31:56) 下一個

關於秦始皇陵裏的情景,由於缺乏直接的考古發掘,我們隻能在古代流傳下來的典籍,比如司馬遷《史記》裏的秦始皇本紀,以及口耳相傳下來的野史傳說中,去尋找蛛絲馬跡。

考慮到司馬遷所處的時代,離秦國滅亡才六七十年,有些壽命較長的秦國遺民尚在人世。或許個別知道些詳細內情的關鍵人物,被考證嚴謹、注重第一手材料收集的司馬遷采訪,所以他記錄中有關秦始皇陵地宮的描述,應當比較靠譜。

《史記》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如果這段記錄屬實,那秦始皇陵工程真可就真稱得上是空前絕後了!

從嬴政繼位到駕崩,前後時間跨度長達30年,而且在他統一六國正式當皇帝的十多年裏,驪山修築陵寢的囚徒最多時高達70萬!怪不得地宮的修建能夠“穿三泉”,也就是挖斷整整三層地下水。

依著史書材料的記載,按照墓道、墓室的順序打開秦始皇陵地宮,首先映入眼簾的估計是場麵瘮人的大量人體骸骨。

二世皇帝胡亥將始皇帝下葬時,曾下命令將後宮中沒有生養過子女的妃子,全部遷入地宮陪葬。

緊接著,為了掩蓋沙丘政變不正當奪位的陰謀,消除潛在的政治禍患,胡亥和趙高又處死了一大批秦始皇的子女,這些人據說是被以殉葬的名義埋進了地宮。

還有那些掌握地宮建築構造和機關機要的工匠,出於嚴守皇陵秘密的需要,最後也讓胡亥設計封閉在墓門之內,活活得渴死、餓死、缺氧而死。

再來看看皇陵的地宮主體,估計麵積不會超過300平米。

受製於秦朝時期的建築技術,當時的工匠很難建造出堅固的穹頂,來支撐出更大的內部空間,即便他們使用堅硬如鐵的金絲楠木,抑或是直接拿青銅澆築粗大的柱子。

我們現代的鳥巢、水立方等大型體育館,用的是硬度和韌性質量都過硬的鋼結構。秦朝時期可沒這玩意,就算是最堅硬的青銅,在韌性方麵也達不到建築要求。更何況地宮頂上還有那麽大的封土堆,換成現代的體育場也吃不消壓吧!

因而秦陵地宮主體的麵積不可能像外界吹噓的N個足球場那麽大,不過有個兩三百平米,也是很嚇人的規模了。

至於配上其它什麽車馬坑、珍禽異獸坑、殉葬坑等,就可能拚湊出規模更大的空間。畢竟觀察兵馬俑坑的設計,可以發現秦國的工匠已經掌握了土梁隔離支撐技術,因而造出一個個小麵積相對獨立,總規模龐大的空間,技術上絲毫沒有任何問題。

就人們關注的地宮主體,根據司馬遷的描述是“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生前希望自己死後到達地下亡靈世界,也能坐擁萬裏江山,於是按照秦帝國的版圖打造出山川地形,又用水銀填充出河流、湖泊。秦始皇的棺槨就浮在水銀上不斷漂流,酷似皇帝生前的巡遊。

而在地宮穹頂上,工匠們用從六國王宮裏收集上來的珠寶,鑲嵌出一副天空中日月星辰排布的畫麵,營造的是“君權神授、天命所歸”的震撼氣象。

作為秦始皇千年萬年的陪伴,各種青銅兵器、銅車馬、金銀器皿、諸子百家典籍等珍貴文物,自然不會短缺。而且從史書記載的情形看,象征天下權力的九鼎,和收繳六國兵器鑄成的12個巨大銅人,在秦始皇死後都沒了下落,它們能去哪裏?說不定就埋在地宮中。

最受聚焦的中心——秦始皇的遺體,又會是怎樣一副情形呢?

從長沙馬王堆墓女主人“辛追”遺體的保存情況來看,隻要地宮維持絕對的密閉條件,2200多年前的秦始皇屍體,也不是沒有保存下來的可能。

但秦始皇從死亡到下葬,中間從沙丘到驪山皇陵,足足耽擱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還是溫度較高的盛夏,這樣的情形極不利於屍體的保存。

事實上,秦始皇的屍體早在返回國都鹹陽的途中,就已經發出了臭味。胡亥和趙高害怕外界得知皇帝的死訊,於是往車裏裝了許多腥味濃重的鮑魚,用來遮蓋屍體發臭的味道。

因此,秦始皇的遺體肯定已經腐爛得不成樣了,絕不可能像馬王堆墓的“辛追夫人”那樣保存完整。

盡管秦始皇陵地宮的秘密讓所有人都感到萬分好奇,但以目前的考古技術,還遠遠不具備去發掘秦始皇陵的條件。參考明朝萬曆皇帝定陵的考古發掘,我們對絲綢製品、木質器具等文物的保護技術,還有很大的短板。

既然各項外部條件都尚未成熟,就不應該貿然啟動對秦始皇陵的發掘。

完整的秦始皇陵,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民族瑰寶,更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征。克製住好奇心,保護好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