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周傑倫“陽台票”爆火,年輕人為何舍得為演唱會花錢 |

(2023-10-14 06:57:01) 下一個

共同的偶像讓年輕人確證了在群體中的身份。

演唱會資料圖。圖/社交媒體平台

  文 | 王亭蘇

  搶不到演唱會門票?周傑倫的粉絲們玩起了“陽台票”。

  據紅星新聞報道,10月12日—15日,周傑倫“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上海站火熱進行中。演唱會現場一票難求,場外“陽台票”也火上了熱搜。所謂“陽台票”,指在上海體育場周邊居民家陽台上參與演唱會。10月12日晚的周傑倫演唱會,附近居民樓上就出現了居民揮著手機電筒、舉著熒光棒,隨場內音樂搖擺的“盛況”。

  “陽台票”是搶不到票的觀眾的一種自娛方式,卻也再一次映射出周傑倫演唱會的火爆程度與搶票難度。事實上,票難搶的不隻周傑倫演唱會,可以說2023年演唱會場場爆滿,每場演唱會門票都炙手可熱——

  五月天北京鳥巢演唱會的6場近30萬張門票瞬間售罄,“誰搶到了五月天門票”等多個相關話題頻繁衝上熱搜,也令網友喟歎:“10萬人的鳥巢容不下一個我!”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一票難求”使得演唱會門票水漲船高,但調查顯示,為高昂票價買單的不乏經濟基礎沒那麽雄厚的年輕人。

  那麽,為什麽這屆年輕人這麽舍得花錢看演唱會呢?除了積壓已久的集體性娛樂需求在今年井噴式爆發外,這或許還與年輕一代特殊的消費觀念有關。

  相比於“60後”“70後”甚至“80後”,“95後”“00後”年輕人對自我幸福感的關注度明顯提高,體驗式消費不再是上一輩口中“浪費錢”的“敗家”行為,而是“治愈”身心的精神必需品。

  熱火朝天的氛圍、恢弘盛大的場景、耳熟能詳的曲調共同織就一場精致幻夢,觀眾沉醉其中,在兩三個小時內短暫忘卻現實的瑣碎,並在情緒釋放之後獲得再度出發的積極能量。

  毫無疑問,年輕一代同樣有物質上的壓力與追求,但演唱會所塑造出的超脫式集體情境,卻可讓“買房”“育兒”“養老”等現實束縛得到頃刻間的鬆綁。諸如演唱會、話劇、音樂劇,則正契合了這一“悅己消費”的趨勢。

  與“悅己性”一同出現在年輕群體消費中的,是消費的“圈子化”。成長於網絡化時代的“00後”享受了更多生活上的便利,但也明顯體會到數字化生存裏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與疏離。而演唱會作為一種充滿儀式感的現場集體活動,正是對普遍存在於年輕群體中孤獨情緒的心理代償。

  在“圈外人”看來,粉絲們的狂熱似乎不可理喻,但於年輕的“圈中人”而言,共同的偶像使他們感受到群體的親近,在演唱會上組織應援、現場大合唱、物料分享等行為,則更進一步確證了其在群體中的身份和存在感。

  為此,五月天重慶演唱會在暴雨中仍是首首大合唱,伍佰更在成名曲響起時放下話筒,聲情並茂地指揮起台下觀眾……諸如此類的場景,幾乎已經成為演唱會標配。

  在某種意義上,這些年輕人為之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的,並非某項既定的文化產品,而是在誌同道合的圈子裏獲得的情感聯結與共鳴。

  可見,年輕人舍得花錢看演唱會,並不完全是非理性的“偶像崇拜”,其實也是消費年輕化傾向轉變的必然。當然,作為消費者,年輕人也應該保持理智,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收入水平,量入為出。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從票務平台等方麵,加強對“演唱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規範與引導,以使其更廣泛地融入社會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撰稿 / 王亭蘇(大學生)

  編輯 / 劉天紅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