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齡宮的項鏈,到底是怎麽回事?
說到南京的美齡宮,很多人會想到那浪漫的“項鏈”。這個用法國梧桐栽植成項鏈的形狀,一個四季變換著顏色,現在又加上燈光的點綴,美輪美奐。那麽,美齡宮建成之初是什麽模樣?看上去一本正經的蔣介石真有那麽浪漫嗎?
1929年6月,宋美齡跟隨蔣介石參加孫中山靈柩的奉安大典後,在中山陵西南側的小紅山上麵,發現一塊地方。便向蔣介石提出:能不能在這個地方造一個度假別墅?不光謁陵途中可以歇腳休息,周末的時候也可以到這個地方來度假。
1930年秋,蔣介石向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提出:“擬建陵園小紅山建築別墅”。經陵園同意,拆除了小紅山上原有的陵園警衛處的分駐派出所。於1931年春開工,由南京市工務局長趙誌遊設計,工務局技正陳品善主辦,上海新金記康號營造廠以24萬元包價承建。所需建築費用,工務局直接向財政部領取,先後領支了23.76萬元。
不料工程開始後,項目不斷增加,有未將預算呈請核準就擅自興工的,有隻是奉蔣介石、宋美齡口頭之命增加的,結果大大超出預算,隻得向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借款3萬元,後來又由南京市財政局陸續墊支1.65萬餘元。
工程到1932年秋完工,而這筆賬卻一直拖到1934年,最後由中央政治會議批準,全部從國家總預備費項目下報銷,包括內部裝修等,實際工程費達31.65萬元。而當時一個普通科員的月薪不過30元左右,在當時隻能買3雙皮鞋或者50斤牛肉。
小紅山官邸位於四方城以東200米的小紅山上,正式名稱是國民政府主席官邸,由於蔣介石和宋美齡曾在這裏居住,接見國民政府要人,民間俗稱“美齡宮”。美齡宮主樓是一座中國古代宮殿式建築,雕梁畫棟,飛簷翹角,四周綠蔭環抱,鬱鬱蔥蔥,四季鳥語花香,清幽靜謐。由於建在山上,在山南的空曠處遠遠地就能望見這座覆蓋著綠色琉璃瓦的巍峨宮殿,十分氣派。
美齡宮由主樓、警衛室、汽車庫、花園組成。門口設門衛用房,進門後便是橄欖形環狀車道,車輛可以直接駛到主樓門前。主樓聳立在小紅山的山頂,依山而建,高三層,另有地下室。建築麵積2000餘平方米。從外部看,是仿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屋麵覆蓋綠色琉璃瓦。
牆身用現代手法,貼棕色耐火麵磚。其內部設施完全西化,建築材料都是西式建築中常用的鋼筋混凝土。整個建築既繼承了中國古典宮殿建築的優秀傳統,又吸收了西方建築的精華,寓富麗於精巧之中,莊嚴華貴。美齡宮占地麵積約120畝,建設麵積2800平方米。當時被譽為“遠東第一別墅”。初建成的美齡宮周邊一片荒涼。
美齡宮設計者趙誌遊是浙江寧波人,早年留學法國學習市政和土木工程,又是蔣介石的遠親,時任南京工務局局長,受到蔣宋夫婦依賴,設計美齡宮。趙誌遊後任杭州市長,發現西湖北緣寶石山上的保俶塔年久失修,傾斜度大,磚瓦掉落,與杭縣人程學鑾發起集資重修,得到杜月笙、張嘯林捐助支持。可見趙誌遊十分重視保護文物。
美齡宮依山而建,從趙誌遊設計的美齡宮圖紙上不難看出,整個建築根據地形特點設計為“水滴”形狀。這“水滴”似乎是設計者根據主人的喜好,體現出精巧用心。
二層大廳外的“凸”字形平台四周圍以清式漢白玉雕鳳欄杆,顯得雍容華貴,富麗堂皇。大陽台場地開闊,可供露天活動與茶飲之用,也是欣賞自然景觀的最佳之處。平台雕鳳欄杆共有34根,每根立柱上各雕鳳凰一隻,象征別墅的女主人。宋美齡自1897年出生至1930年提議建造這座別墅正是34周年,34隻鳳凰即寓此意。這不僅是設計者的用心,更體現出蔣介石的“浪漫”。
以美齡宮主樓為中心,周邊分內、外兩層種植法國梧桐。而內外兩條環形路的法國梧桐長大後成為“項鏈”,特別是秋天的“金項鏈”,而深綠色的琉璃瓦猶如垂在項鏈末端的綠寶石掛墜。連蔣介石都想不到自己會有這麽浪漫!
許多國民黨高級官員,如林森、汪精衛、孫科、何應欽、張治中、陳果夫、陳立夫、馮玉祥、唐生智等人,在抗戰之前都在紫金山建造了自己的公館。
資料記載,抗戰初期的宋美齡執意留在南京。淞滬抗戰期間,她一直陪著蔣介石住在美齡宮,日寇飛機曾多次轟炸這裏,最危險的一次,炸彈把距別墅僅10步之遠的另一處小屋夷為平地。但宋美齡並沒有被日軍沒日沒夜的空襲嚇倒,相傳她能在日本飛機轟炸時,沉著地給客人衝茶而不溢出一滴,在指引客人進入防空洞時,談話聲調還像平時那樣應對有致。
那段時間,宋美齡以“第一夫人”的身份,穿越南京、上海之間,直到首都淪陷。南京的美齡宮見證了宋美齡在國難期間的沉著應對。抗日戰爭結束後,蔣氏夫婦常在此居住。
蔣宋患難與共,才是真正的浪漫。而美齡宮的“鑽石項鏈”之說,則隻是一種巧合而已!
(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