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626)
2022 (1670)
2023 (1785)
2024 (1123)
2025 (28)
7月,甘肅省博物館推出了新一輪的文創商品,其中一隻呆萌憨厚的綠色小馬玩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這隻小馬玩偶的原型就是收藏在甘肅省博物館的國寶——馬踏飛燕。
為什麽一個嚴肅的考古文物能做成如此可愛的小玩偶呢?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一般看到的是馬踏飛燕的側麵,看起來是嚴肅的,但是其實它的正麵非常搞笑,很多人看到都會忍不住哈哈大笑。
每一位來到甘肅省博物館的旅客,都會看到廣場前有一座非常熟悉的雕塑,那就是著名的馬踏飛燕。馬踏飛燕是我國青銅器考古史上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不僅僅是甘肅省博的鎮館之寶,更是大家公認的中國旅遊標誌。
每年的5月1日到10月15日,我們都能在甘肅省博物館的絲綢之路展廳中看到馬踏飛燕的真身。
這是一隻高34.5厘米,寬13厘米,長45厘米的奔馬青銅器。飛奔的駿馬仰天嘶鳴,三足騰空,一隻後腳踏過一隻正在飛行的龍雀之上,龍雀毫發無損,完美得表現出了奔馬速度之快,令人拍案叫絕。
經專家鑒定,馬踏飛燕運用的是東漢已經成熟的分範合鑄的鑄造工藝,由不同的工人先製造出馬身、馬腿、龍雀等零部件,然後再將所有的零部件鑄造成一個整體。
由於馬的造型呈現的是飛馳奔跑的狀態,所以在馬腿處工人還放進了鐵芯來增強整隻馬的支撐力,足以體現出東漢時期鑄造工藝之高超。
而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馬踏飛燕的正麵,與側麵的淩空飛躍不同,正麵看到的是一隻咧著嘴歪著頭,臉部扭曲身體傾斜的駿馬,毫無嚴肅可言,看起來十分憨厚搞笑。
雖然搞笑,但是卻精準地表現出了馬飛奔踩到飛鳥時驚嚇和失衡狀態。可以說,這件青銅器將奔馬刻畫得惟妙惟肖。
今天的馬踏飛燕享譽全球,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之一。很少人知道,剛出土時的馬踏飛燕並不叫“馬踏飛燕”,而是叫“銅奔馬”。為什麽會叫“馬踏飛燕”,這其實也有一段故事。
1969年,在古絲綢之路的重鎮,甘肅省威武市,新鮮人民公社第13生產隊的村民正在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雷台,進行著挖防空洞的作業。
鋤頭之下出文物在今天都不算一件稀奇的事。一名正在挖防空洞的工人挖到了一處牆壁,不曾想卻意外地發現了雷台之下的一座古墓。在後來的考古證實,這是一座東漢時期的夫妻合葬墓,墓主人有可能是當時一名姓張的守張掖長。
古墓重見天日,大量的隨葬品被村民送到了公社,公社的書記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將雷台出土漢墓的事情上報到了考古部門,考古部門決定將文物放置到甘肅省博物館。
雷台漢墓的發現出土了的大量的珍貴文物,其中金銀玉等器皿有230餘件,銅器127件,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銅車馬儀仗隊,儀仗隊為首的馬匹就是馬踏飛燕。
對於馬踏飛燕的命名,考古界一直存在爭議,很多考古學家都認為它應該就叫出土時的命名“銅奔馬”。
馬踏飛燕中的“馬”是毋庸置疑的。漢代時候,馬匹在生產和戰爭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天子到平民對良馬的追捧到了狂熱的程度,所以在墓葬中使用馬匹隨葬是非常常見的。
但是,這一尊“銅奔馬”馬腳踏的鳥是不是燕子,專家對此持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這是“龍雀”,有的認為這是“燕隼”或者“烏鴉”,直到考古學家郭沫若來到了甘肅省博物館。
1971年,郭沫若陪同外賓來甘肅博物館參觀,他一眼就看上了“銅奔馬”這件青銅器,並指出古代能被製作成為雕塑的飛鳥不多,燕子是吉祥之鳥可能性最高。於是,他提議將“銅奔馬”改名成為“馬踏飛燕”。
此時,正值故宮博物院舉辦全國出土文物展,郭沫若又提出“銅奔馬”是一件天馬行空的佳作,應該去故宮參與展覽。由此,“馬踏飛燕”正式走向了世界。
在北京展覽後的“銅奔馬”開始了全球刷臉之旅,不僅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亮相,還出現在各種郵票、畫冊之上,幾乎是家喻戶曉。出名隨之而來的就是爭議。
“馬踏飛燕”腳上所踏的飛鳥到底是不是燕子,還是一直存在的爭議。2020年,考古學家從一批內蒙古出土裏看到了一頂匈奴鷹金冠,他們發現金冠上的鷹與馬踏飛燕腳下的鳥十分相似,猜測馬踏飛燕腳下的鳥應該是隻鷹。鷹在匈奴人心中是權力的象征,這尊雕塑很可能是它的主人戰勝匈奴後所造的紀念品。
第二個爭議就是關於這匹馬馬種的爭論。匈奴的力量在漢武帝之後受到了大大的削減,但在東漢馬依舊是主要的對匈作戰工具。
有學者認為馬踏飛燕的馬是漢文帝的“紫燕騮”,但持反對意見的學者認為皇家禦馬不會出現在普通墓葬。有人認為是天馬或者神馬,還有人認為是產自青藏高原的特種馬特勒驃。
第三個爭議就是關於墓主人的爭議。雷台漢墓沒有出土關於墓主人身份的墓誌銘,卻在一組銅車馬上找到了一些銘文寫著“守左騎千人張掖長張君”,還有一些刻著“破羌”二字的印文。
專家認為墓主人可能是東漢時期駐守在威武的太守張江;也可能是度遼將軍張奐,或者是破羌將軍張繡。關於墓主的身份業內一定沒有定論,但從跟隨著馬踏飛燕出土的銅車馬儀仗隊來看,主人應該是一名血戰沙場驅除外敵,一心建功立業保護家園的將軍。
馬踏飛燕身上至今還存在著許多曆史謎團,以它為原型創作的玩偶一經推出就全網火爆。一尊來自千年前的青銅文物,不僅僅記錄了曆史的變遷,也激活了今天的文化創作。
馬踏飛燕,無論是正麵的搞笑,還是側麵的嚴肅,文物的本身除了觀賞價值還有其背後的深厚意義,它都反映了漢人昂揚向上,驅逐外敵的精神力量,這才是最寶貴的財富。(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