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我們通常用後
“宮佳麗三千來”
形容在皇帝的後宮有很多美女,對於美女皇上自然是十分寵愛。然而日本向中國進貢了兩位美女,
當晚卻把皇帝嚇了一大跳
,這怎麽會是美人,長相竟如此嚇人,隨之下令把兩位美女關在了籠子裏麵。
為什麽日本認為的美女在皇帝眼中卻視為怪物一般呢?難道是日本天皇在欺騙唐朝皇帝麽?
阿諛諂媚卻弄巧成拙
在唐朝鼎盛時期可謂是
大唐盛世
,當時不僅僅經濟發達,而且軍事,文化,製度等都達到了頂峰,當時皇帝的地位就是萬人之上,皇帝要什麽,一句話吩咐下去,都可以得到,周圍國家都特別羨慕。
他們紛紛來到唐朝學習,還設立了遣唐使等,這些國家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像唐朝一樣的繁榮昌盛。
日本一直都是一個小國家,在唐朝時期
,日本無比瞻仰中國。
日本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在一百多年裏,日本就多次訪問唐朝,次數高達二十餘次。為了討好唐朝,每次日本要向皇帝奉上各式各樣的豪禮
,基本他們國家最好的東西,日本都獻給唐朝,為的就是想要得到唐朝的眷顧。
在唐高宗李治剛登基時,很多國家都擔心新的皇帝會不允許外來人學習唐朝,所以多次命遣唐使來調查皇帝的喜好。高向玄理是當時的遣唐使,他因為多次來過唐朝,所以比較了解唐朝的一些文化和風俗
。了解到唐高宗李治特別喜歡美女,高向玄理向日本天皇透漏,唐朝流行身形圓潤,而且皮膚白嫩的美女
,所以他建議日本天皇,不僅要進貢金銀珠寶,而且還要進貢美女。
高向玄理提出要求之後,日本天皇就立即答應了
,因為討好皇帝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
為了討好唐高宗,
天皇就忍痛將自己心愛的兩個自認為很美的公主貢獻給皇帝。之後,高向玄理就帶領著兩位日本公主去見皇帝,當時的衣著打扮都是模仿唐代美女,所以皇帝唐高宗李治對她們非常的喜歡。當向皇帝提出請求時,皇帝毫不思索的答應了下來,不僅如此,還專門設計了一個院子,提供他們學習唐朝的製度,風俗,技術等等。
日本天皇得到消息後非常的高興
,可是才過了幾天,就傳來消息說,皇帝李治把他們進貢的美女當晚就直接關進了籠子。日本天皇和高向玄理
忐忑不安
,以為是日本美女在服侍皇帝的時候沒有得到皇帝的喜歡,不知如何是好。畢竟都是日本的公主,是日本天皇的掌上明珠,天皇怎麽舍得自己的女兒受到這種委屈。所以,
第二天一大早,就讓高向玄理趕快詢問情況
。
經過調查才知道真相,兩個公主是按照日本的標準進行打扮,臉上塗滿了白粉,
牙齒被塗得漆黑,剃掉了眉毛,並且嘴唇還是殷紅色。當皇帝醒來看到
身邊躺著兩個“女鬼”,嚇得當場魂飛魄散,所以立刻叫人把這兩個“女鬼”關進了籠子裏麵。兩位公主也是一頭霧水,這樣
的妝容是日本有名的“美人妝”,隻有在接待重要來賓時才會這樣裝扮。麵對巨大的文化差異,
本來是想取得皇帝的開心,但是沒想到卻
弄巧成拙
。隨後高向玄理向皇帝解釋,這樣的“美人妝”在日本是特別流行的,
但是李治對兩位公主再也沒了興趣。
“女鬼”真相
日本國土麵積特別的小,本身就是一個藩國,而且自幕府時期開始,日本就實行“
閉關鎖國
”,也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是怎麽樣的。
在江戶幕府的晚期,美國人打開了日本的國門,
美國人看到日本的少女都非常喜歡。因為她們的皮膚都非常的細嫩,個子矮矮的,臉型平平的,而且當遇到她們時,都會彎腰打招呼,而且平時都下跪服務,所以美國人認為日本女孩子很有禮貌。
有一本美國人布朗特寫的書叫
《江戶幕末停留記》,
書中記載,日本女人和邋遢醜陋的日本男人不同,日本女人的皮膚都是白裏透紅,而且擁有嬌憨的樣貌,柔順的黑色長發,她們每個都是大美人。但是在日本女人接待他們時的樣子特別的恐怖,各個就像“女鬼”一樣。所以很多人就疑惑了,
日本女人到底是美還是醜呢
?他們為什麽會裝扮如此奇怪,英國駐紮日本的領事曾評價說:日本女人化了妝以後就是女鬼!
為什麽日本女人要如此裝扮呢?她們為什麽覺得那樣的濃妝就是美人呢?在日本貴族圈內,自古就有拔眉染齒的傳統,而且這都是在曆史書籍上麵都是有記載的
。比如在《紫式部日記》中就有記載日本女人的穿著“著裝(女子成人式)、慶祝日,眾婦人皆染黑齒、紅赤化妝。”
唐朝一直都有女人修眉毛的習俗,
日本也學習唐朝的剃眉習俗,因為唐代的畫中美女,眉毛都是柳葉細眉,
但是沒有全部剃光。日本學到之後稱之為“
引眉”
,她們把眉毛全部剃光,另外在原有的地方塗上長短粗細不一致的眉毛,這看起來就異常的奇怪。
根據史料記載,拔掉眉毛,染黑牙齒,麵塗白粉這樣的化妝方法是日本貴族早期的審美裝飾。而且,
這樣的裝飾也體現在日本女子的成人禮,後來慢慢演變就成了在正式場合上麵使用的妝麵
。所以,當時的日本人確實喜歡這種樣貌的,而且日本男人隻會娶這種裝扮的女子進門。
結語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審美,每一個地域都有每個地域不同的審美
,對於國外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比較對與錯,而且要懂得尊重,
才能彰顯我國的大國風範。(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