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設計丨又火了!河南衛視中秋奇妙遊,嫦娥仙子美出圈,網友怒讚:不愧是文化卷王!
中秋佳節走到尾聲,大家都吃月餅了嗎~
八台爭奇鬥豔的“秋晚”,大概是這個小長假裏最熱鬧的事。
近幾年,《唐宮夜宴》、《洛神水賦》頻頻出圈,
讓國風國潮、傳統文化,儼然已經成為晚會的流量密碼。
今年中秋晚會,自然也是好一番比拚較量。
央視的選址暨陽湖與圓月舞台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交相輝映。
湖南衛視的巨型信箋牽引出《月夜看潮圖》等古代名畫,經費燃燒。
但是最讓小編怦然心動的,還是河南衛視低調大氣的中秋奇妙遊。
當嫦娥轉身奔入月亮,當土泥赤煉為鈞瓷,當孩童唱響千裏共嬋娟,
我就知道,這次河南衛視又贏了。
文化卷王河南衛視
又出王炸
河南衛視中秋晚會圍繞《水調歌頭》展開,從中提取了四個詞:
相思、療愈、團圓、逐夢。
節目組這樣解釋中秋最大的主題——團圓:
真正地關照自己,讓自己的內心圓滿,這才是真正的團圓。
嫦娥奔月
這才是我們心目中的嫦娥姐姐!
作為開場的第一個節目,《嫦娥奔月》被寄予厚望。
曾打造出洛神、金剛的河南衛視,打算再造一位與月亮息息相關的神。
在往常的想象裏,淒清廣寒宮有玉兔搗藥,吳剛伐桂。
唯獨嫦娥仙子,寂寞成一個美麗的符號,
奔月那一瞬的驚異不舍,似乎就已成就了她全部的人生。
河南衛視將視線聚焦在嫦娥身上,
她在人間生活起居是如何,在天上施展神力又是如何。
飾演嫦娥的演員李倩,曾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獨舞。
她直言,根本沒想到會有這麽苦。
節目組說好了拍五天,沒想到是五天五夜。
她在綠幕裏飛,在老君山上飛,
才飛出嫦娥奔月的淩雲之氣。
而她做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在水裏艱難起舞。
明明錄製前早已練得嫻熟,在水裏的第一遍卻像打了醉拳。
但當網友們紛紛點讚,這才是我心目中清冷飄逸的嫦娥仙子!
種種不易,總算值得。
思鈞如見君
“出窯變色的瞬間,我整個人都在戰栗”
思念,是中秋的另一個主題。
河南衛視在這裏玩了個諧音梗,思鈞如見君。
鈞,是指鈞窯。
宋代生產瓷器的五大名窯,官汝哥定鈞之一。
鈞窯位於河南禹州,出產的瓷器不同於常見的青瓷白瓷,
而是一種通過窯變,色澤不可預測的彩色瓷器。
圖源:動脈影
《思鈞如見君》將萬千種情愫,寄托於鈞瓷燒製的過程。
畫麵在捏製胚體的陶輪裏外,不斷閃回。
從外看,有情人的雙手交握,覆在陶胚之上,圈圈成型。
從裏看,頭發也刷成土色的姑娘們在演示塑造的過程和波動的感情。
窯變的瞬間,貢獻了整場最為壯觀的畫麵。
紅藍青紫交匯,紋理鬥折蛇行,色澤燦若雲霞。
這就是我們萬彩而美妙的鈞瓷。
當它逐漸沒落,被人遺忘,
還有這樣的舞台勾連過往與當下,現實與情感,已經值得潸然淚下。
用世界語言
齊誦千裏共嬋娟
從古至今,什麽都變了,隻有月亮還是當年那個月亮。
月亮照耀過李白,照耀過蘇軾,也照拂今日的我們。
世人共享這月亮,用無數門語言吟誦這月亮,而孩童代表希望。
我想沒有比這更好的中秋晚會結尾。
當膚色或深或淺、頭發或曲或直的孩子,
用稚嫩的童聲唱出河南衛視翻譯斟酌三四輪的《水調歌頭》,
更別說,他們站立的地方是少林寺、是應天門、是觀星台、是清明上河園、是隻有河南幻城……
屬於河南的古與今相互照應,遙馳千裏的月啊,你是如此慈悲。
此輪中秋奇妙遊的重磅節目不止這些,
孔子在清華園與學子相遇,
王寶釧的故事有了新的演繹,
遊盡神都洛陽,一夜看盡長安花也不是奢望。
爆款背後
“電視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兩年每逢傳統節日,河南衛視定會推出新的文化破圈節目。
以前,人們會問:為什麽是河南衛視?
現在,人們會說:果然是河南衛視!
那麽,小編想問:河南衛視憑什麽?
這一切要追溯到兩年之前,那個本以為沒人看的春晚。
鮮為人知的是,表演了《唐宮夜宴》的2020年河南春晚,收視率甚至沒有進入當日電視頻道的前25名。
節目組正在為該場春晚籌備討論
但兩天後,意外在互聯網上走紅,轉發上萬,觀看過億。
而此時的河南衛視,還沒有開通自己的第一個媒體賬號。
這也許是《梨園春》後,勁頭最大的一次東風,河南衛視抓住了。
他們必須抓住。
幾經分析,節目組提取了走紅的關鍵詞,傳統文化、新興技術、國潮、劇情……
圍繞中國傳統節日的節日奇妙遊係列,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技術先鋒,水下舞蹈
很快,迎來了第二個出圈節目《祈》。
這個全程在水下拍攝的節目,幾乎贏得了所有人的驚歎與掌聲。
水下的燈光布置,妝容發型,裙擺控製,
都比在陸地上難了幾個等級。
而4.5米的水深壓力,8到12小時的下水時長,
都是對舞蹈演員身體機能的絕對挑戰。
舞蹈演員何灝浩,有十年花樣遊泳經驗,憑憋氣完成了全部的拍攝。
在今年八月的端午奇妙遊中,何灝浩再次受邀完成了《水語遊龍》。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比起洛神服飾的飛天配色,
深海中與遊龍嬉戲的龍女,通體為海水的藍綠色。
河南衛視也做出了新的突破,不滿足於舞者單純與水互動,更多特效參與進來。
兩分鍾、高精度,合成起堪稱龐大的製作量。
最終,美感、韻味,隻增不減。
七夕乞巧,不隻浪漫
另一則美得讓人久久不能回魂的,是去年七夕奇妙遊中的《龍門金剛》。
在前麵的講述中,舞蹈節目多以女子為主角。
但《龍門金剛》不同。
適逢七夕推出,節目組特意選擇了男性和女性結合的視角,
以剛柔並濟應和節日主題。
大佛寶相莊嚴,當飛天仙女和金剛力士接連登場,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比鵲橋相會,更幽然的浪漫。
背景中的大佛,是在龍門石窟奉先寺實地取景,
360度拍攝建造3D模型,再用AR後期加強,實現了完全複刻。
而舞蹈的基本元素,細致到演員的每個動作,
均為龍門石窟石刻內容,底蘊可見一斑。
做曆史文化,我們是認真的
在節日奇妙遊係列之外,河南衛視對曆史文化有著更多的關照和考量。
今年四月,上官婉兒墓誌銘首次展出。
青石石刻,牡丹紋帶,瑞獸畫像,纏枝忍冬。
這些均說明墓誌為上乘之作。
而墓誌銘聲聲泣血的982字記載,最終落在“千年萬歲,椒花頌聲”的讚譽。
這不僅揭開了曆史傑出女政治家上官婉兒的政治人生,
也展現了她和太平公主的深情厚誼。
河南衛視再現了這對盛唐雙姝綿延一生的友情,
而出現的梅花妝、襦裙服、曼妙樂舞,
這些對曆史的考究還原,
更是讓網友們齊齊喊道:請古裝劇一律按照河南衛視標準!
千年之前的婉平感情,綿延無絕期。
千年之後的河南衛視,創意似乎也沒有瓶頸期。
爆款製造機
會否江郎才盡?
說回中秋晚會,顯然各大衛視都已陷入國風內卷之中。
不過小編遍覽一番,倒確實發現了最大贏家。
不是央視,也不是河南衛視,而是——蘇軾。
蘇東坡像
雖然確有玩諧音梗之嫌,但情況屬實。
尤其是當你聽到每個節目,每個人的嘴裏都在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誠然,今年中秋河南衛視的成績不如以往誇張,動輒過億。
但依托傳統文化的強勁生命力,沿著曆史的脈絡,
河南衛視總會做出下一個足夠叫好叫座的作品。
魏晉,《逍遙》
大漢,《相和歌》
三國,《關公》
盛唐,《酒仙》
隻是我仍有疑問,如果一切創作最終都指向確定的過去,
我們的思想會更孱弱還是更健壯。
我們的創作者會更開放還是更保守。
在中秋奇妙遊的幕後花絮中,總導演李鵬也透露出他的迷茫和思考:
“我們的緯度在變寬,可是縱深卻沒有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