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627)
2022 (1672)
2023 (1804)
在晚清的曆史上,李鴻章的蹤跡處處可循,不管是慈禧的西逃,還是之後與列強談判的會議,都少不了李鴻章的身影。
自閉關鎖國之後,清朝的統治者一代不如一代,加之西方列強的虎視眈眈,國內百姓的困苦生活,從而使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而李鴻章,也是在這背景之下,逐漸登上曆史的篇章。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李鴻章則創辦了淮軍,立下戰功,也因此得以麵見慈禧。
這也是他第一次麵見慈禧,卻不想回家之後便跟兒子說了八個字,語句的真實,可謂是一針見血。
世人的評價
說起李鴻章,世人對於他的評價褒貶不一,其中貶義往往大於褒義,主要是因為幾乎所有的不平等條約上都有他的簽字,這就是時代給他刻下的深深烙印,毀不掉也泯滅不了。
但大家不能忽視的是,李鴻章的簽字並不是自己的屬意,他是晚清最傑出的外交官,條約上的名字也確實是他。
可在那樣的環境之下,他早已做了自己能夠做出的所有努力。至於所有對外關係交涉的失敗,歸根結底還是在於落後的經濟實力,軍事力量以及國家製度。
當然,這也不是李鴻章一人就能夠力挽狂瀾的,李鴻章的有心無力,是印證在時代的背景上的。
我們不能說李鴻章是一位純粹的愛國人士,但也不能夠直接忽略他自身所做出的貢獻,換而言之,如若沒有李鴻章的存在,相比現如今清朝的滅亡則會降臨的更快一些。
所以,值得肯定的是,李鴻章應該得到大家應有的尊敬,這是對於有心愛國,無力報國人士的一種認可,也是大家對於當時時代背景的一種理解。
李鴻章早年在道光年間就嶄露頭角,正式出麵則已經是慈禧執政的時期,而他初入官場的時候,正巧趕上了太平天國運動。
當時的清政府搖搖欲墜,內憂外患的境遇,讓李鴻章實屬為難。最初,李鴻章開始組建淮軍,隨著隊伍的不斷加大。
加之太平天國內部的瓦解,趁此機會李鴻章率領著淮軍和湘軍一舉擊潰太平天國,在這一戰上,其實可以看得出李鴻章自身的軍事能力以及才華智慧。
李鴻章第一次麵見慈禧
對於太平天國的失敗,李鴻章一點也不例外,當即之下,需要解決的事情,便是西方列強的打壓。
麵對岌岌可危的局麵,李鴻章不斷地推進洋務運動,知道自身與西方列強之中的差距在於技術以及武器。
所以,從19世紀60年代~90年代,便大規模的引進西方的軍事裝備、先進的科學技術,甚至支持民辦企業,想要以國富民強的目的,去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清。
然而,這場以“自強”“求富”為指導思想的運動,並沒有得到皇室的支持,所有的一切都已失敗告終。
要知道,盡管當時的清朝政府危在旦夕,但是皇族勢力的存在依舊是阻攔李鴻章發展運動規模的最大障礙。
這也是李鴻章最大的難題,直到太平天國的成功鎮壓,讓慈禧注意到了李鴻章,甚至宣傳他入宮麵見,這也是唯一一次可以為自己洋務運動謀取利益的機會,李鴻章不想放棄。
李鴻章進宮見到慈安,慈禧兩個太後之後,還看見了同治皇帝。李鴻章便將洋務運動的想法,對著慈禧太後逐漸的闡述。
他分析了現如今清朝麵對的局麵,分析了西方列強的攻占雖遠必到,同時還分析了敵眾我寡的觀念,最後告知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一切的一切,條理清晰,,一旁的慈安以及同治依舊是一臉的平靜,沒有發表任何見解的欲望,隻是全程聽著李鴻章對慈禧所說的一番言論。
可話語結束,慈禧卻不置可否,忽的,話鋒一轉,就賞賜李鴻章一桌飯菜,讓他好好吃,吃完回去好好休息。
這樣的做法,到讓李鴻章十分詫異,在他心目當中,隻要將事情條理清晰地羅列出來,確定是可行的,就可以直接下令行動,也就是說李鴻章是屬於行動派的。
慈禧的反應,讓李鴻章也是知道她對於洋務運動的興趣沒有多大,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洋務運動的重要性。
這導致李鴻章十分的失落,吃了閉門羹的李鴻章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念頭,轉而來到了恭親王府,並與恭親王說明的自己的想法。
也因此,恭親王成為了洋務運動堅定的支持者之一,可盡管得到恭親王的認可,洋務運動終究還是失敗了。
慈禧勢力的強悍,讓李鴻章主張的洋務運動根本執行不了,一切的一切悉數破滅。
八字言語,一針見血
話又說了回來,當時,回到家中的李鴻章一臉愁思,這時,他的兒子李經芳便湊上來問一些情況。
因為不是任何人可以見到宮中的慈禧太後的,出於好奇,總歸想要知道父親李鴻章進宮之後的感覺。
回到了家中,李鴻章也沒有絲毫的顧忌,看著一臉真誠的兒子,回想起自己在宮中的事情,便歎息著說出了八個字:
“似有韜略,或無大才”。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直接將慈禧說透了,可謂是一針見血。
從大清曆史上的種種事跡來看,慈禧太後是有著屬於女人的精明的,畢竟能夠事實掌權的女性在中國曆史上是少之又少的。
可她終究沒有多大的雄才,後人對她的評價也是奢靡浪費,在李鴻章看來,慈禧也隻是一介平凡女子罷了,沒有男人應有的魄力。
客觀地來說,李鴻章所說的“似有韜略”指的是他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將權利自始至終地攥在自己的手中。
這也是承認她的厲害。至於之後的“或無大才”便指的是比起國家利益,她更加看重的便是自己的利益,喜歡收集各樣的奇珍異寶,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
值得一提的是,帝王之中,最忌諱的便是“自私”,對於這樣的當權者,清朝的滅亡其實指日可待。
其實,縱觀李鴻章的一生,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可謂是鞠躬盡瘁,同時為了保全慈禧。
更甚至,他多次為其善後,這樣的人物最後卻淪落為晚清曆史上最具有爭議的人物。所以說,對於功過是非之事,都是由後人評說. (ZT)
K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