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寒山寺《楓橋夜泊》詩碑千年詛咒之謎。。。。。。。

(2022-07-18 09:42:37) 下一個

那麽一首有名又迷人的古詩,和它的詩碑,有著千年的玄案流傳著,還有近世抗日侵奪的血淚史,真叫人不得不掩麵歎息啊!

來龍去脈,非常複雜,請看網絡記載。。。。。。。。。

 

寒山寺《楓橋夜泊》詩碑千年詛咒之謎

 
 

寒山寺,坐落在蘇州古城西閶門外七裏古運河畔,比鄰楓橋,曾稱楓橋寺。提起寒山寺,讓人不禁想起唐代詩人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曆史上,寒山寺幾易其名。相傳,寒山寺始建於梁武帝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在唐代改名寒山寺,北宋時改名“普明禪院”,南宋年間稱楓橋寺,元代始複稱寒山寺,沿用至今。關於寒山寺一名的由來,又與民間傳說中的“和合二仙”分不開。傳說,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和拾得來到這裏住持,才改名寒山寺。

 

 

在唐代以前,寒山寺是不知名的小寺,自從有了張繼的《楓橋夜泊》才讓寒山寺名聲大振。寒山寺屢毀屢興屢建,能延續千年,張繼功不可沒。

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且鑒於佛教勢力泛濫,損害國庫收入,在道士趙歸真的極力鼓動和李德裕的支持下,於公元845(會昌五年)年下令拆毀佛寺,並派禦史分道督察。經數月努力,全國拆毀寺院、招提、蘭若共4.46萬餘所,還俗僧尼26.1萬人,奴婢15萬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由於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

由於武宗服用所謂的仙丹妙藥,身體受到極大損傷,道士們告訴他,生病是因為他的名字叫李瀍,“瀍”這個字中有“水”,與唐朝崇尚的土德不合,土克水,所以不利,應該改名為“炎”,炎從“火”,與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災禍。然而,改名並沒有給他帶來鴻運,他的病情日漸加重,宰相李德裕等請求覲見,也沒有得到允許。就在他將名字改為李炎之後12天,一命嗚呼了,成為曆史上又一位因為服食“仙丹妙藥”而死的皇帝。

傳說,唐武宗酷愛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詩,在他猝死前的一個月,他還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呂天方精心刻製了一塊《楓橋夜泊》詩碑,當時還說自己升天之日,要將此石碑一同帶走。於是在唐武宗駕崩後,此碑被殉葬於武宗地宮,置於棺床上首。並且,唐武宗臨終頒布遺旨:《楓橋夜泊》詩碑隻有朕可勒石賞析,後人不可與朕齊福,若有亂臣賊子擅刻詩碑,必遭天譴,萬劫不複!

也就是說:“《楓橋夜泊》詩碑也隻可有此一塊,隻要有人再刻《楓橋夜泊》詩碑,就會死於非命。”

 

 

公元846年(會昌六年)4月22日,李炎駕崩於含風殿,廟號武宗,葬於端陵。端陵位於陝西三原縣徐木原西邊(今三原縣徐木鄉桃溝村東北),東距唐高祖李淵獻陵約5公裏,西北距唐代宗李豫元陵約6公裏。

端陵在曆史上曾被盜過,至於盜墓者是誰,眾說紛紜,不過焦點都集中在兩個人身上。

第一個人是大名鼎鼎的黃巢。理由是黃巢在退出長安城後,唐軍大將高駢在寫給唐僖宗的奏章中,曾說到“今則園陵開毀”。

第二個盜陵的人是溫韜。溫韜盜掘唐皇陵是有案可稽的,不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有明確記載。在長安做了七年行政長官,關中地區幾乎所有唐朝皇陵都被他趁戰亂時動手掘掉過,隻有乾陵僥幸躲過災難。

至於端陵被盜何物,由於曆史久遠,根本無據可考。不過,唐武宗對一塊詩碑的下咒穿越千年的光陰而陰魂不散,後世有人刻了《楓橋夜泊》詩碑,果然都身遭不測,難道真應了唐武宗的詛咒而“必遭天譴,萬劫不複”?

第一個刻《楓橋夜泊》詩碑的是北宋翰林院大學士王珪。王珪自刻碑後,家中連遭變故,王珪本人也暴亡。

史載:王珪,是李清照的外公,也是秦檜夫人王氏的爺爺。史書上記載,王珪為人膽小怕事,一貫順承帝意,以明哲保身處世,是出了名的“三旨宰相”。雖在政治上碌碌無為,但是文學造詣確實不錯。其實,書了碑文後,他本人在朝廷上的權勢並沒有削弱。元豐四年(1081年)10月,皇帝發現有大臣和大理評事石士端之妻王氏通奸,有人想趁機陷害王珪父子,但陰謀沒有得逞。王珪的死,雖然沒有明確記載死因,但史書上說他死在任上,活到了67歲。

第二個刻《楓橋夜泊》詩碑的是明朝書畫家文徵明。400多年後,由於王珪寫的《楓橋夜泊》詩碑已經不知去向了,於是,當時中國書壇最有名氣的文徵明便再次寫了這塊詩碑。但據說,詩碑“玉成”不久,文徵明也身染重疾,在世間受盡病痛折磨,含恨辭世。

史載:文徵明去世前,他在一艘小船上,正在為別人寫墓誌銘。當時他很安靜地寫著小楷,但還沒寫完,就放下筆坐在凳子上安詳地辭世了。據推測,文徵明很有可能死於心髒病突發。

 

唐代張繼詩《楓橋夜泊》詩碑,該碑由清末學者俞樾書寫,已成為寒山寺一絕。詩碑高約3.5米,寬約1米。

第三個刻《楓橋夜泊》詩碑的是清代大學者俞樾。又過了近400年,江蘇巡撫陳龍重修寒山寺時,有感於滄桑變遷,古碑不存,便請俞樾手書了這第三塊《楓橋夜泊》石碑。俞樾作書後數十天,便倏然長逝了……

史載:俞樾寫這首《楓橋夜泊》時,是在清末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身為曾國藩的得意弟子的俞樾已85歲高齡,但他仍以其飽滿的情懷、穩重的章法、渾圓的筆意,揮灑淋漓,一氣嗬成。

第四個刻《楓橋夜泊》詩碑的是蘇州刻碑高手錢榮初。抗戰時期,日本侵略軍大肆掠奪中國文物,著名的《楓橋夜泊》詩碑尤為日人所矚目。當時,日本大阪朝日新聞社企圖以舉辦“東亞建設博覽會”的名義,把詩碑運到日本,大漢奸梁鴻誌不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韙,逆人民之意把詩碑運出國門,於是就請原刻俞樾詩碑者、曾隨蘇州一批碑刻藝人承製南京中山陵碑刻工程的蘇州刻碑高手錢榮初,依照原樣以假代真刻碑。

 

 

史載:1939年3月20日早晨,在通往寒山寺的路上,錢榮初被香客發現死於非命。在其衣服口袋裏發現一張用鮮血寫的紙條:“刻碑、褻碑者死!吾忘祖訓,合(活該)遭橫事!”

第三個刻《楓橋夜泊》詩碑的是國民黨元老張繼。1947年,蘇州名畫家吳湖帆請國民黨元老張繼也寫刻了一塊《楓橋夜泊》詩碑。請現代詩人張繼書唐代詩人張繼的詩,這在當時被傳為佳話,但張繼寫了《楓橋夜泊》詩碑後,第二天便與世長辭了。

史載:張繼是因為疲勞過度,導致心髒病突發而亡。

唐武宗的詛咒或許隻不過是一種心理暗示,並不存在真正的詛咒,有些事的發生隻不過是巧合罷了。

作品原文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一首詩,牽扯出多條人命,和國寶維護的感人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