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秒穿越回宋朝 《夢華錄》,食衣住行看活動的清明上河圖!

(2022-06-25 04:36:02) 下一個

《夢華錄》的評分降了,從8.8分降到了8.5分。

  從開播的一路高歌猛進,到如今依然熱度不減,《夢華錄》算是抗住了。

  當趙盼兒斜撐扁舟入畫時,觀眾們再一次體會到,原來所謂的江南水鄉風情看的從來不是景,而是人。

  劇中一眼望去,極致用心的服化道,女,柔美典雅;男,挺拔俊秀,都足夠吸眼球

  看了《夢華錄》之後,彷佛這一次終於不再想著穿越回大唐盛世,趙宋之景也令人心之神往。

  因為就如劇中所說:

  “東京真是,富貴迷人眼。”

  1、

  東京,也稱汴京、汴梁,成為大宋國都168年,曆經9帝。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世人總說大唐盛世,恢弘廣闊,但是也總有人更愛宋朝的淡雅幽靜,清淡祥和。

  所以說,宋朝最講究的就是文和雅。

  這一點在劇中服飾體現得最為明顯,女性角色的服飾雖不再是統一的仙氣飄飄裝,但是雅,依然是主基調。

  比如女主趙盼兒,一出場時的“鄉野村婦”打扮,雖是棉麻質地的裙衫,但是天青色的藍,絲毫不損其雅意。

  東京半遮麵時期,麵料中加入了部分紗質感,染上了一絲汴京的華貴,服裝顏色也更為豐富,是那種層層疊疊的煙籠感。

  縱觀女性角色的服飾,會發現青色占據了很大篇幅。

  這是一種雨過天晴雲破處的青色,出自宋代汝窯獨創的“釉色天青”,放在人物服飾上呈現出一種點到為止的克製美感。

  甚至據導演介紹,趙盼兒服裝上的繡紋則是根據哥窯獨有的紋片“葉脈紋”而來。

  劇中女性服裝最常見的是各階白色,看著淡淡的,實則有或薄或厚的質感。

  這種白可以追溯為同為宋朝五大官窯的定窯的牙白色,微微泛黃的溫潤雅白。

  用在服飾上著以淡粉、柳綠等配色,讓劇中趙盼兒們的嬌俏一覽無餘。

  而劇中男性角色的服飾,則多用沉穩之色,比如男主顧千帆最常穿的深色常服。

  這種幽深的藍色則可以視為取自鈞窯的“青綠”,配以編織繡、鎖針繡等,立體的花紋十分華貴,宋朝官二代的身份就立住了。

  就連陳曉自己都說,當初接這部劇,也有《夢華錄》服裝好看的功勞。

  2、

  除了服裝用心,劇中道具的另一大看點則是茶文化。

  茶在中國曆經了千年發展,發於唐,興於宋。

  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茶文化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文化現象。

  自唐朝時的陸羽煎茶再到北宋點茶,中國茶藝第一次出現了擊拂拉花的追求。

  趙盼兒的絕技——茶百戲,就是宋代點茶之妙筆。

  16集的鬥茶大家都看過了。

  趙盼兒就是用一手茶百戲在茶湯上描繪了一幅幽蘭圖,讓對手輸得心服口服。

  不過我們如今喝的茶和趙盼兒們喝的茶完全不同。

  首先是茶湯的顏色,在宋朝,“茶湯色澤是否鮮白,純白者為勝,青白、灰白、黃白為負”。

  茶湯顏色越白,說明製茶者烘焙手藝越好,蘇軾就有過詩句“想見新茶如潑乳”。

  像牛乳般潔白的茶湯,才是上品。

  而煮茶的過程,稱之為擊拂茶湯,在蔡襄先生的《茶錄》中,這樣講述其煮茶技巧:

  “先注湯,調令極勻,又添注之,環回擊拂。”

  看似步驟繁多,但一行一動中都蘊含著某種韻律,在鬥茶時,趙盼兒還來了一曲撲蝶舞。

  以舞會茶,更具雅意。

  所以,與其說宋人在飲茶,不如說他們在品一種淡雅的心境與情懷。

  3、

  然而宋朝的繁盛更在於這個朝代的市井煙火氣息。

  如果說大唐盛世給人的是萬邦來朝的霸主之威嚴,宋朝則是與民同樂的祥和。

  在中國古代曆朝,宋朝是最具“現代化建設”的時期。由於貿易的空前發展,宋朝老百姓的收入是曆朝最高。

  平時隻知大唐不夜城,而東京的夜生活才是真的豐富,皆因宋朝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通俗講就是居民區和商業區的地區劃分取消了,比如生活在唐朝的花木蘭買個東西要跑四條街,但宋朝的小孩出門打個醬油都不用走太遠。

  而且宋朝取消了宵禁,有了晚市,所以咱們顧大人才會問盼兒,你的大酒樓要不要開晚市呢?

  宋朝人的夜生活有多豐富呢?

  《東京夢華錄》這樣描寫汴京的夜生活繁華——

  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

  就連宋引章這位在江南的第一琵琶樂手在看到波斯人時都要感歎,原來東京這麽繁華。

  要知道引章絕對是見過世麵,看過富貴的。

  《宋稗類鈔》中曾記錄一位普通歌伎的收入,自己譜寫新曲,一天演七八場,瓦舍老板給她分成,有二十多貫。

  相當於日薪一萬五到兩萬人民幣左右,以宋引章的“樂壇地位”,她的酬勞絕對隻多不少。

  雖然很多人討伐《夢華錄》弱化了一些女性身份,但我們仍需要看到這部劇展示出來的女性可能性。

  宋朝的女子,並沒有古代刻板印象裏的職業限製。

  平民人家生了女兒,會讓她學手藝,從事各種行當。

  哪怕是做女工、玩把戲、打掃衛生、侍候人甚至做廚娘也可,隻要靠自己的雙手來掙得溫飽,就不比男兒差。

  比如趙盼兒可以正大光明開酒樓,而且是正店,不是腳店小茶肆,相當於咱們現在的五星級酒店了。

  在《清明上河圖》裏就出現了這樣一家正店,幾層高的酒樓規格,可見其繁華。

《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

  3、

  雖然五集以後的《夢華錄》和原著沒什麽關係了,但是誰都無法否認,比起市麵上多的是粗製濫造的無法入眼之劇,《夢華錄》是合格的。

  尤其在導演與編劇的指導下,融入現代女性視角,更容易與觀眾達成共情。

  比如麵對攀附權貴的渣男前男友,趙盼兒一句“永不為妾”是有點大女主那意思的。

  但是麵對心上人時,有流露出患得患失的小女兒神態,彷佛在看身邊小姐妹談戀愛的樣子。

  宋引章雖然是劇中最“招罵”的女性角色,但她才是劇中最有成長的人物。

  從一開始自視輕賤的樂伎身份,到看到名伎張好好的風光後想趟一趟這東京的迷人富貴,到最後終於接納自己。

  琵琶上的風骨二字,就是她對自己的認可。

  就連柳岩飾演的三娘,也終於在劇裏把男人扔下水,出了一口憋了經年的惡氣。

  這部劇當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當我們終於看到一些女演員、女導演、女編劇們開始傳遞女性美好時,也許應該更客觀去看待她們的努力。

  多一些鼓勵總好過過度苛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