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627)
2022 (1671)
2023 (1795)
郭沫若在我國文學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在考古學和甲骨文研究方麵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郭沫若的書法造詣也相當不凡,其書法更是被世人譽為“郭體”,也有人認為郭沫若的書法堪比蘇東坡。
2015年6月18日,郭沫若寫的2個字“建設”更是被拍出了1610萬元,讓人驚歎不已。
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曆史悠久,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甲骨文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我國最早成體係的文字,出土的甲骨文同樣表現出了其美感,從書法的角度審視,甲骨文已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個基本要素,“甲骨書法”在現今一些書法愛好者中依然十分流行。
但要說開創書法先河之人,還是秦朝丞相李斯,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建立秦朝,所實施的一係列措施,皆是出自李斯的建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了李斯“書同文,車同軌”的建議,李斯便在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化,小篆由此出現。
小篆的製定是我國首次有係統的將文字的書體標準化的過程,並且因為其字體優美,頗有古風古韻,曆來受各朝以及現代書法家所青睞,李斯的文學和文字的造詣也頗受後人追捧,近代大文豪魯迅曾稱李斯為“書法筆祖”。
而我國書法藝術的繁榮期,則是從東漢開始,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漢代辭賦家揚雄,我國首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著名書法家崔瑗撰寫的《草書勢》。
在我國史上東晉時期書法家王羲之飽腹盛名,有“書聖”之稱,其《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蘇軾則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書、畫等方麵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宋四家”之一,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在《山穀集》中稱:“其書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蘇)為第一。”
再回到郭沫若的書法成就,郭沫若在十幾歲時便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練習書法,並且在書法上也有自己的8字要訣,即:回鋒轉向,逆入平出。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
行草是介於行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和書法風格,大約在東漢末年便已經產生,蘇軾曾寫有詩《郭熙畫秋山平遠》:“為君紙尾作行草,烱如嵩洛浮秋光。”
雖然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花了70餘年的時間去探索與實踐,即使工作方麵再繁忙,也會進行更為豐富的書法創作,不過郭沫若的書法造詣在青年時期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並且郭沫若的書法作品數量也非常多,從不吝嗇自己的筆墨。
但在多元化的今天,除了專門研究書法的愛好者外,其他大部分人對書法的了解知之甚少,無法鑒賞出其美感,甚至鬧出了不少的笑話,也就不難理解郭沫若的兩字憑啥能賣出1610萬天價,有專家看後也是直言:“確實值啊。(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