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代湘菜大師謝幕,留下“左宗棠雞”傳奇

(2021-03-23 00:14:08) 下一個
 

一代湘菜大師謝幕,留下“左宗棠雞”傳奇

來源:瀟湘晨報作者:伍婷婷編輯: 丁蓉時間:2016-12-10 09:22:25
 

 

 

  1980年彭長貴回長沙在蓉園跟石蔭祥的合影(右為彭長貴)。

 

 

  1945年,彭長貴、師玉昆、孔浩輝的合影(從左至右)。

 

 

  彭長貴(1918年-2016年),民國時期湘菜大師傅,師從國民政府第一行政院長譚延闓家廚曹藎臣(曹四爺)。“左宗棠雞”的創始人,代表菜品有“富貴火腿”、“彭家豆腐”等,在台灣被稱為“台灣湘菜祖師爺”。曾獲得“湘菜終身成就獎”。

 

 

 

 

 

  1980年,彭長貴在蓉園跟彭長貴合影留下的筆記。

 

 

  口述人:石柏林(石蔭祥之子)

 

 

  口述人:孔起鐵(孔浩輝之子)

 

  1945年的夏天,南京特別熱,彭長貴作為湘菜大師傅進入曲園酒家,他負責站爐子,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李宗仁等政要爭相請他主廚,就連蔣氏夫婦去廬山避暑也要他隨同,那時候的廚師彭長貴,像明星趕場,穿梭於政要名流之間。

  1949年,31歲的彭長貴麵臨去留抉擇,蔣介石夫婦記住了這位身高一米八的帥氣廚子,邀他一起去台灣,他沒多想,就跟著去了。未曾想31年後才踏回故土。這一圈,他又從台灣出發,創意湘菜,做出“左宗棠雞”和“紅煨羊掌”,還將“彭園”開到美國,連基辛格都成了常客。然而,再一個三十多年後,在2016年11月的最後一天,他去世了,帶著“湘菜終身成就獎”謝幕……

  記者伍婷婷

  2016年11月的最後一天,98歲的彭長貴在台灣因病去世。

  提及這位曾獲得“湘菜終身成就獎”的湘菜大師,很多人記住的是“左宗棠雞”“富貴火腿”“彭家豆腐”以及那個叫做“彭園”的湘菜館。

  從兒時學廚到背井離鄉,後榮歸故裏,再去往他方,似乎這些菜裏的油辣酸鹹都融入了他的人生軌跡,待到大家細品時,仿佛又看到了民國時期湘菜大師們的世界。

  12月3日,豔陽高照,走進長沙市詹王宮所在的街巷,詹王宮在重建中,那些小巷依舊錯綜,找不到彭長貴當年的居住之所,但這裏上了年紀的老人還記得這是“廚師”一條街,在民國時期出了彭長貴、孔浩輝、石蔭祥等湘菜大師傅。

  彭長貴學廚的版本坊間流傳頗多,可他好友孔浩輝的老伴,91歲的曾齡記得,彭長貴比孔浩輝大三歲,時常稱呼孔浩輝為“浩輝兄”。彭長貴12歲從長沙縣沙坪鄉來到長沙學廚,一開始在國際餐廳,後來遇到廚師周滿嗲,周滿嗲看著他聰明過人,不僅教他手藝還將女兒許配給他。之後,彭長貴又遇到了曾在譚延闓家中做家廚的曹藎臣(曹四爺),成為他的嫡傳弟子。“他20歲不到就出師了,後來又跟我父親一起搭檔站爐子(炒菜)。”孔浩輝的兒子孔起鐵說,父親13歲學廚師,因為爺爺是大師傅做過徐長興的廚師,所以父親學廚很有天賦,進入長沙有名的瀟湘酒家學廚,師從宋善齋。彭長貴出師後也來到瀟湘酒家做事,在此跟孔浩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其實我們就是鄰居,瀟湘酒家不是一般人能進去,他們倆都在裏邊說明已經是頂尖級的人物了。”一次偶然機會,蔣介石來南嶽開會宴請湘籍人士,時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鍵點名要瀟湘酒家的師傅,當時老板不在,就找到倪保生,倪保生就叫孔浩輝、何華坤、彭長貴去南嶽做菜。“他們都很年輕,倪保生是大師兄也隻有二十多一點。”孔起鐵曾聽父親說起這段,他們這次做的飯菜得到了蔣介石讚賞,還提議他們去南京辦湘菜館。

  那時有聰明的商人得知這一消息立馬在南京辦了曲園酒家,邀請湘菜大師傅們去站爐子。孔浩輝的自傳裏曾提及,1945年師玉昆邀請他去曲園酒家,同去的還有劉清溪、王保華、周福生、周迪吾、彭長貴和舒桂卿。各位師傅分工很細,有站爐子的(炒菜)、有站案板的(負責切菜)、有做白案的,孔、彭、舒就是站爐子的。他們的加入,讓曲園成了高級將領們的用餐請客常去之地。連宋美齡請將軍家屬們吃飯,也讓曲園派大師傅,孔浩輝和彭長貴因為在南嶽得到蔣介石讚賞,常有機會獲得這份差事。

  “父親和彭兩人長相在廚師界算出眾的,父親長得文秀,彭有一米八,很帥氣。”孔起鐵後來看父親的自述得知,因為手藝好,彭、孔兩人的名氣漸大,父親和彭長貴經常被人請去當廚師,就像明星一樣時常跑場子。到最後,蔣介石、李宗仁或宋子文家請客都是他倆掌廚。

  到1949年,蔣介石派翁文灝拿著兩張機票讓孔、彭二人去台灣。“我父親那時候婉拒了,他是長子,家中9姊妹,父母在不遠遊,而彭長貴則去了。”那時候孔浩輝送他,將身上僅有的9塊光洋全給了彭。

  像明星跑場子般被請去做飯菜

  因為個子高瘦,廚師界有人給彭長貴取外號“彭腸子”,在石柏林(石蔭祥之子)和孔起鐵的記憶中,父輩形容彭常說,“他是個聰明的人”。

  “我聽父親講,彭去台灣後一開始是給政要們當廚師,但那時環境不好,他就不想繼續這麽做下去。”可在台灣人生地不熟,怎麽單幹呢?正是一籌莫展之際,他發現台灣那邊的山羊蹄和羊腿中間的部分沒人吃都是丟掉,他覺得這裏邊可以做文章,於是撿了很多羊蹄子,拿回去研究。台灣盛產竹子,他靈機一動就想到用竹筒和羊蹄來搞創意,於是做出了竹筒紅煨羊腳(紅煨羊掌)。後來他開了一個小餐館,將這道菜作為招牌菜,沒想到前來吃飯的人排長隊,他因此也賺下了第一桶金。

  跟他同時期的那些湘菜大師傅回到長沙,有些進了機關企業食堂掌勺,有些大師傅則改了行。孔浩輝當時去了長沙營養餐廳幫廚,舒桂卿在長沙市花紗布廠做廚工。直到1956年,要抽調十名湘菜廚師去北京,那時人事局找不到湘菜大師傅,就從食堂裏選,由廚師們自己做菜自己打分評出高下。經過一番選拔,舒桂卿、孔浩輝、王保華等人去了北京。

  差不多同時期,1952年,彭長貴在台灣,梁序昭宴請美國海軍上將雷德福,要求彭在三天內菜色每天不重樣,為了換口味,彭長貴將雞肉切大塊,先炸成金黃焦狀再下醬汁佐料炒,沒想雷德福品嚐後居然很高興地問菜名,彭長貴一開始根本沒想過這道菜的名字,脫口而出“左宗棠雞”。他覺得自己是湖南人,做的又是湖南菜,左宗棠是湘軍將領且善戰,有“常勝將軍”一說,這道菜叫這個名有個好彩頭。誰知,後來這道菜頗受追捧,被譽為美國人眼中的“中餐第一菜”。甚至電視劇《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吃中餐時,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這道菜。

  而此後的“富貴火腿”“彭家豆腐”等菜也是彭長貴根據不同口味改良創意而成。他因此還獲得“台灣湘菜祖師爺”的稱號。

  “彭腸子”用紅煨羊掌賺第一桶金

  “回長沙給我家買了18寸的黑白電視”

  1980年,彭長貴得知母親去世,回到長沙省親,闊別31年後,他特別想念家鄉和故人。孔起鐵當時在部隊,他聽父親說,彭長貴下飛機後總在張望,像是找人,接機的人就問他找誰?他說,他有個好友叫孔浩輝,應該還在,他想見見他。可等工作人員找到孔浩輝後,孔直接說不認識彭長貴,後來工作人員一天裏來了三次做工作,他才肯鬆口願意見麵。“父親那時候是有顧慮的。”

  “他1980年回到長沙見我父親,他們關係要好,還留了照片。”石柏林翻出彭長貴和父親石蔭祥的合影,後麵寫下:“我倆闊別三十餘年之後,今朝相見,舉酒幹杯……”留言是1980年4月,他們在長沙蓉園相見,彭長貴稱石蔭祥為“蔭祥大兄”。

  但這次兩位晚輩都沒見到彭長貴,隻是聽父親們提起。他的歸來除了見老朋友外,最主要的是省親,沙坪那時並沒電燈,政府得知他歸來,立了26根電線杆,把電引到村裏。

  孔浩輝從湘江賓館退休後隻有58歲,那時候他的住房享受廳級待遇,住在營盤街144號,孔起鐵記得他退伍後,彭長貴又來了長沙,還去了他家,“那時華天賓館最好,有14寸黑白電視,他到我家掃視了一番,說了一句話,大概意思是我父親沒混好,連電視都沒有。”他在僑匯商店給孔浩輝家買了個18寸的黑白電視。“我見到他是在湘江賓館,我負責舞廳管理,他本來住華天的,得知我在湘江賓館就住到這裏。”孔起鐵提及他們第一次見麵很特別,他經理找到他說918客房的客人要見他,去了之後,彭長貴直接喊“賢侄”,“我隻在照片上見過他,很多故事都是聽父輩說的,他喊我時我還錯愕了,後來他說他跟我父親是好友,兩人在南京的時候還打過水仗。”孔起鐵沒聽懂“打水仗”是什麽意思,這時候彭長貴“哈哈”大笑,“我們在南京打牌,我沒錢從你父親口袋裏拿,他沒錢了從我口袋裏拿,就是我倆關係好。”說著,他把手上的金戒指摘下,硬是塞到孔起鐵手裏。

  彭長貴得知孔浩輝被南門口的雙燕酒家高薪聘請站爐子,他又去找孔浩輝,那次孔做了煙熏筍絲、拌香椿等給他吃,雙方頗為高興。

  竹筒概念帶回長沙,開了家“彭園”

  石柏林記得自己三四歲時經常去周滿嗲家裏玩,父輩們時常也去周滿嗲家聚會,切磋廚藝,“我父親好像是管事的。”他記得“彭伯伯”跟父親是完全相反的性格,他父親石蔭祥老實,有點文化,排菜排得好,脾氣很好,那時候廚師界流傳一句順口溜,說的就是他父親,“一不嫖,二不賭,三不煙,四不酒。”他和彭能成為好友也有點特別。

  彭長貴回長沙後,要宴請當時的大師傅們,他找到孔浩輝,孔找到石蔭祥,說是要擺幾桌。孔浩輝本以為自己要站爐子,可彭長貴到了後沒見到孔浩輝,一聽是他站爐子,他立馬不高興了,“那時候他跟我父親還有石蔭祥他們好多年沒見麵了,就不肯讓我父親炒菜,我父親就讓胡紹元站爐子。”孔起鐵說父親說這頓飯大家吃得很開心,飯菜做得不錯。

  可能在幾次聚會中,彭長貴講了他創新的幾道菜,如竹筒紅煨羊掌、竹節鴿盅等,後來長沙也掀起了一股“竹筒”風,如竹筒粉蒸肉、竹筒雞等等。彭長貴當時還邀請這些湘菜大師傅們一起去美國辦餐館,“當時大家有考慮打算去,可2年後還沒批下來也就不了了之。”

  1983年,彭長貴兒子彭崇立在八一路長城賓館辦了一家“彭園湘菜館”,由他兒子站爐子,“開張那天我父親也去了,彭崇立一直住在農村,跟我們要好,喊我父親‘孔叔叔’,還時常提土雞蛋給我們,後來在我父親的介紹下,他跟麓園賓館的何永貴學廚。”孔起鐵感歎道,彭園辦了五六年,因彭崇立得了肝癌去世停了。那時,彭長貴在嶽麓山下還建了一棟房子,取名“福安居”。

  後來,彭長貴不常回長沙,2010年“湘菜產業促進周”給“湘菜泰鬥”彭長貴、鍾武雄、孔浩輝、石蔭祥(因去世沒有領獎)頒發“湘菜終身成就獎”,也是他兒子彭鐵成代領。不過他一直跟長沙這邊的朋友有通信,孔起鐵記得,他去德國做廚師期間,彭給他寫過四封信,“我後來在信裏說去台灣當廚師,他給我父親回了一封信,後來父親還批評了我。”孔起鐵記得彭長貴給晚輩寫信是用鋼筆,給父輩寫信都是用毛筆,因為孔浩輝沒什麽文化,回信困難,常常彭寫了三封信他才回一封,最後信件也斷了。但是保持用毛筆寫信給他同時代的大師傅,或許也是他對同時代老人的一份小心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