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75)
——讀《人到中年,警惕任何異性靠近》
偶然讀到一篇網絡文章,題為《人到中年,警惕任何異性靠近》。起初以為不過是某種雞湯或警句,未料竟讀得沉默許久。作者以一則突如其來的微信紅包為引,講述中年人在關係靠近、情緒波動、網絡惡評與女性身份認同等方麵的所思所感。語調克製,內容誠懇,尤其那份“被擾後的警覺”與“受傷後的清醒”,令人久久難忘。這篇文字,不僅寫給女性,也寫給所有曾在關係中感到困惑、在世界中努力維持自我完整的人。
文章開頭,一則看似隨意的紅包,喚醒了作者對“被打擾”的敏感與警覺。人到中年,人與人之間的靠近,不再隻憑好感,而是要辨別是否值得投入。不輕易回應,並非冷漠,而是學會了守護時間與情緒的尊嚴。
真正觸動我的,是她談到網絡惡評的那一段。那些帶著戾氣的評論,讓她沉默了幾日。她沒有偽裝堅強,而是坦然承認受傷。這份坦白最打動人——在這個誰都可以評判誰的時代,許多人已習慣以惡語試探他人底線,而非真正表達觀點。
那些惡語,無非是情緒的嘔吐,是一些人無法麵對自身苦楚時的本能反應。真正的清醒,是看穿而不跟隨,是在風暴中自持,而非陷入他人設下的混亂。
網絡的良莠不齊幾乎成了常態,惡意常有,而理解與共鳴卻稀缺。與誌同道合者交流已成一種奢望;若能遇見,應當珍惜;若未遇見,也無需失望——因為這個世界本就不均勻,如同陽光不會平均灑在每個角落。
她也談到“被愛”的執念,尤其是中年女性在關係中的自我犧牲。她沒有激烈否定,而是溫和指出:沒人愛你,反而是最大的自由。這種自由,並非孤絕,而是從外部期待中抽身而出,回到自我。
這些年慢慢明白:無需所有人理解,無需所有關係都維係,更無需把自己送進別人的情緒黑洞裏。
人到中年才懂得,真正的奢侈,不是物質的炫耀,也不是光環的耀眼,而是悄悄珍藏的——幾頁不被打斷的閱讀,一個屬於自己的靜默周末,以及看著孩子笑得出神的那一刻。
——
【淺語浮生】係列
說幾句溫語,渡一程浮生。
淺語如水,意在無聲。
其實,不管是柔和地化解,還是正麵頂回去,說到底都隻是動作。最重要的是——動作之後,你有沒有掉進他人情緒設下的圈套。如果沒有,那你就贏了。
節日快樂,願兄心定如常,筆下常青。:)
那些寫畫下的風景,也許是我的記憶,卻原來也照亮了你走過的路。
感謝你來,也謝謝你看見!
回想當初,因為疫情居家辦公,才終於有了時間靜下心來畫畫、寫博。起初動筆,隻是想為畫作添點氛圍,結果一寫才發現,提筆忘字,語句生疏。想想也不奇怪,畢竟二十多年沒用中文寫作,能把意思說清楚就不錯了,更別提什麽思想表達了。
文學城真是個寶藏之地,才情洋溢,高手如雲。讀大家的好帖,學到很多,尤其是如何用文字捕捉細膩的感受,也由此慢慢開始琢磨、練習。而這一路走來,真正讓這裏充滿溫度和活力的,是像你這樣真誠分享、用心交流的網友。思想的碰撞,語言的打磨,對我們這些旅居海外的人而言,是重新連接文化根脈最直接、最快捷,也最珍貴的方式。
從你的留言中也看得出,你本就才思敏捷、文采斐然。何不也動手寫寫博文?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起用筆記錄生活的點滴美好,涵養心性,分享人生風景。:)
才發現您就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博文“水鄉晨霧“的作者,當時讀完後很喜歡,但沒來得有時間好好寫點感想,今天一並“還債.“. :)
林子的文字和繪畫,仿佛古代江南才子在世,用文人畫來抒發心意和誌向:
“這幅畫,不隻是風景的寫照,更像是一麵鏡子。水汽輕拂,浮動著一絲若有若無的香氣。那是自然與人情交織出的柔光,是日常生活最安靜、最柔軟的部分。”
能在文學城裏讀到這些真正有才的好文,滋潤心田,擴展視野,更加體會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很讚!
想當初吸引我到文學城來的幾個理由,首當其衝的是它獨特的中文表達方式,連新聞標題都如同高屋建瓴的對聯,引人入勝。提醒我們這些在英文/外文世界裏打滾的海外華人中文的美妙,特別是它在描寫情感和意境方麵的獨特魅力。
所以,當我看到那些“以惡語試探他人底線,而非真正表達觀點“的操作時,還是忍不住也要“表達一番“:) 看到其他網友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思想的火花四濺,實為一樁幸事,也是一種用中文思辨和表達能力的磨練。
感謝林子在炎炎夏日提供的蔭庇,用你的睿智和才華展現什麽是曆經風雨,過盡千帆中年人的內蘊和修養 。
感謝你一直默默支持!感覺像是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有空一定去你那兒‘串門’,看看你那的小天地有啥好玩的:)
大讚睿智,犀利的好文。“那些惡語,無非是情緒的嘔吐,是一些人無法麵對自身苦楚時的本能反應。真正的清醒,是看穿而不跟隨,是在風暴中自持,而非陷入他人設下的混亂。”
欣賞林子的好文。
林子好文!
Your loyalty and vibe say it all—nothing beats owning your own strength and sticking with your favorite 'rude' guy!
關鍵在於回擊後,能否穩住情緒,不被幹擾,保持內心從容;
還是幹脆置之不理,視作空氣,專注做自己該做的事?
確實,接球要貼地而行,雙臂迎球、順勢卸力,讓球路更遠。。。
體育看似粗獷,細品卻盡顯智慧!
讚林子好文!
靠近你的,非傻即壞,這是逃不了的。兩種都夠你喝一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