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邑

中國新聞事業編年紀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連載】再訪廣島【104】

(2023-09-24 08:21:20) 下一個

再訪廣島

 

【德】麥考·帕默  著

郎倫友  譯

 

第十四章  第一節

 

 

14.1 其目的並不是為了迫使日本投降

    傳統的史學認為,進行原子彈轟炸是為了產生震懾作用——拒絕投降的日本被這種方式所震懾而投降,這樣美國就用不著因入侵日本本土島嶼而遭受損失。我們不承認這個動機有兩條理由:
    1.這與本書的主題不相符。正如我們在13.3一節中所述,日本當局在轟炸和後果處理問題上積極合謀,因此他們不會對轟炸感到震驚。
    2.日本當局最遲從1944年開始就一直在尋找戰爭的出路。早在1945年初,美國領導人就完全了解了這一點。事實上,許多高層人士,如參謀長聯席會議和前總統赫伯特·胡佛,都請求杜魯門抓住這一機會,毫不拖延地實現和平。
    第二個理由並不是取決於轟炸的欺騙性質,因此一些主流曆史學家對此產生了爭論。阿爾佩羅維茨【299】給出了最透徹的論述;他的書比大多數同類著作都新近,也得益於有更多的解密文件。在這裏,我們僅引用了幾個說明性例證,大多數來自阿爾佩羅維茨的著作;對這些觀點仍然不信服的讀者,我們奉勸他們親自仔細研讀他的非常透徹的論述。

14.1.1 日本當局準備進行和平談判的跡象

    在太平洋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國情報部門都能夠破譯日本內部的通信內容;這一能力在美國海軍取得中途島戰役的勝利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是眾所周知的。1944年8月11日,陸軍部編輯了一份破譯電報內容的報告,其中包括以下說明:【299,第23頁】

     日本外務大臣重光已經指示駐莫斯科的佐藤大使探明俄羅斯是否願意協助實現和平談判。重光的指示雖然措辭謹慎,但顯然說明他考慮到了由俄羅斯發起日本與英美之間和平談判的行動。------如果他沒有至少同日本新內閣中一些重要成員進行磋商,幾乎不可能采取這樣的步驟。這是日本第一次主動直接向俄羅斯暗示,他們準備好了講和。

    報告中引用了重光給該大使的信件的如下內容:

    在太平洋地區,美國的攻勢正在變得凜冽。敵人已經闖入我國的領海,並以海上和空中的絕對優勢不斷接近我國本土,意在切斷我國的海上交通,摧毀我國的海岸設施。隨著德國軍事力量的削弱,這種情況將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這段引語意味著,重光給出的是日本軍方領導層對戰略形勢作出的現實的評估。後者常常被指責對文官政府隱瞞真實的事態,並阻撓任何和所有的和平努力。我們將不去詳細研究這種阻撓的程度,隻是提請注意,從1945年4月起,這種阻撓顯然已經停止。當時在帝國總司令部編製的規劃文件中包含有如下說明:【299,第116頁】

    大東亞戰爭現在已經到了需要挽救局勢的地步,光靠軍事戰略是遠遠不夠的。

    日本當局在繼續提議和談。海洋監視係統向國務院通報了日本政府與梵蒂岡之間的會談,期望教皇充當交戰各方之間的中介。通過日本駐瑞典、瑞士和蘇聯的外交使團,進一步擴大“和談觸角”。1945年3月,一個由海軍上將鈴木慣太郎領導的新政府在東京組成。美國海軍情報官員埃利斯·紮查裏亞斯上尉【310】早在1944年就準確地預料到了這一變化,並將其解讀為日本願意投降的信號。

14.1.2 赫伯特·胡佛推動和平談判努力的失敗

   曆史學家雅克·德勞內爾【311】稱,鈴木上將是美國前總統赫伯特·胡佛的私人朋友,鈴木政府成立後,胡佛立即與羅斯福和繼任杜魯門接洽,以促使進行和談;然而從這兩個人那裏沒有得到任何有價值的答複。胡佛在1945年5月遞交給杜魯門的備忘錄提出了以下觀點,指出與日本的談判在當時看來是有希望的,應該試試:【299,第43頁】

    (a)一位曾經是反對軍國主義的元老鈴木被任命為首相;
    (b)日本人希望作為國家精神領袖的天皇得到保護的願望;
    (c)他們在(1905年)日俄戰爭後表現出的那種在俄羅斯全力以赴投入之前實現和平的情緒;
    (d)他們害怕徹底毀滅,現在他們肯定意識到了這是他們的命運。

    還有,1946年5月初,胡佛和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的談話在這方麵起到了啟發的作用。阿爾佩羅維茨引用了胡佛的日記:【299,第350f頁】

    我把1945年5月中旬寫給杜魯門的備忘錄告訴了麥克阿瑟,可以與日本實現和平,從而實現我們的主要目標。麥克阿瑟說,這是正確的,我們將會避免一切損失、避免動用原子彈和防止俄羅斯進入滿洲。

14.1.3 導致“原子彈”轟炸的原因是美國而不是日本的不投降

   杜魯門從羅斯福那裏繼承了“無條件投降”的方案。羅斯福最初於1943年在卡薩布蘭卡提出的無條件投降,他的這個聲明引起了廣泛的驚愕;許多人看到,這種缺乏靈活性的姿態隻能延長戰爭,軸心國別無選擇,隻能繼續進行筋疲力盡的戰鬥。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美國軍事領導人,特別是參謀長聯席會議,把裕仁天皇視為可以利用的人,認為他是唯一能夠確保其臣民在投降前後認可保持平靜的人。因此,保留裕仁不僅符合日本的利益,也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而且適當地擴大保障可能會使戰爭迅速結束。當杜魯門對他們不予理會時,參謀長聯席會議與英國的同僚進行聯係,請求丘吉爾與杜魯門商討這個問題。丘吉爾應承了,但沒有起作用。【299,第246f頁】
    在波茨坦最後通牒發表之前,杜魯門始終堅持要求無條件投降。該通牒是在廣島轟炸之前不到兩周發出的(據說是在杜魯門下令轟炸之後的一天)。在日本表示無條件投降後,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利用而不是占領廣島的務實方案到頭來理所當然地占了上風。
    這段簡短的概述可以足夠說明,不是日本,而是美國把戰爭拖長了。對於這一點,沒有人比哈裏·杜魯門本人總結得更“直截了當而又簡潔”的了:【299,第537頁】

   正是因為對日本的無條件投降的政策,廣島和長崎才被摧毀。

14.1.4 原子彈轟炸並不是為了使日本“保全麵子”

   日本早期和後來準備談判的證據還揭示了另一個說明性的神話——即原子彈轟炸是必要的,可以使日本人在投降時“保全麵子”,其意思就是,盡管向敵人投降在本質上是可恥的,但是屈服於“萬日之力”就不算是什麽恥辱。
   這種解釋把日本人描繪成了獨特的、缺乏理性的癡迷名聲的人——不,不是癡迷於名聲,而是癡迷於名聲的虛假的外表。因為對於勇敢的日本男人來講,還有比犧牲自己的女人與孩子更可恥的嗎?難道在一出憤世嫉俗、令人毛骨悚然的舞台劇中,隻是為了掩飾對失敗的責任嗎?
   不少日本高級官兵,其中包括陸軍大臣阿南將軍,在投降後舉行儀式自殺,作為個人未能保衛國家的懺悔。無論我們如何看待這些人在曆史上的角色,他們識別真假榮譽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良邑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兵團農工' 的評論 : 對譯文如有指教,歡迎開誠布公。
良邑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兵團農工' 的評論 : 對該書內容的評論最好發給作者的郵箱:mpalmer@heresy.is。作者歡迎評論,特別是反對意見。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廢話!

喪心病狂的支持侵略的畜生日本人該吃兩個蛋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