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邑

中國新聞事業編年紀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連載】再訪廣島【89】

(2023-05-30 10:16:50) 下一個

再訪廣島

 

【德】麥考·帕默  著

郎倫友  譯

 

第十二章  第二節(C)

 

 

12.2.3 早期進入廣島的人中的癌症和白血病

 

   如果轟炸後留在城裏增加了癌症風險,那麽那些隻是在轟炸後進入該市的人中也應該觀察到一些增加的風險。情況確實如此。渡邊【152】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與後來進入該市的人相比,在轟炸後頭三天進入該市的人,患白血病的風險顯著增加。(表12.2)第四天至第七天之間進入的人與再往後進入的人相比,風險似乎仍然略微高些,但這種差異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

 

表12.2 早期進入廣島的人的白血病發病率

————————————————————————————

                                                 進入時間(天數)

                                      ———————————————————

                                       早於或等於3天       第4—7天     第8—14天

————————————————————————————

人數                             25,799                   11,001         7,326

————————————————————————————

病例數                             62                                9                     4

————————————————————————————

發病率/100000/年                 8.90                           3.03                 2.02

————————————————————————————

數據源自參考文獻【152】中的表21。轟炸後頭三天內進入的群組與其他任何一組之間的發病率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008)。對於第二組與第三組之間的差異,P = 0.24。

 

   同一個作者還報告了在轟炸後七天內進入廣島的人中甲狀腺癌發病率的增加,他們是1951年至1968年在廣島大學醫院外科確診的。【152,第519頁】該群組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與直接暴露的人相似。不過該早期進入者樣本中的病例總數很小(9),這就限製了該研究的統計效力。

   渡邊總結了日本另一項關於甲狀腺癌的研究,發現了相似的結果。此外他還報告說,支氣管癌在早期進入市裏的患者中也顯著增加,但與甲狀腺癌一樣,觀察到的病例總數很低。渡邊還調查了幾種其他器官的癌症,但在這方麵他沒有考慮早期進入市裏的人與直接暴露的人的區別。

   關於早期進入市裏的人癌症的一項最近的研究是由鬆浦等人【260】報告的。這項調查包括在轟炸後頭20天裏進入廣島市的近5萬名研究對象;其中有36 000人是在8月6日到8日之間進入該市的。作者們把“該市”確定為“離轟炸中心大約2公裏之內的區域”。圖12.7概括了他們的最重要結果。

 

圖12.7 直接暴露於廣島轟炸的研究對象與早期進入該市的人的癌症風險

Relative cancer risk:相對癌症風險;Direct:直接暴露;Entry:進入者;days:天數。

Male:男性;Female:女性。

數據源自鬆浦等人【260】中的表5。直接暴露的研究對象是按與轟炸中心的距離分組的;第五組包括8月6日至8日之間進入離轟炸中心2公裏之內的人。在每組之中,5個數值(95%置信區間)分別代表從1968年、1971年、1974年、1977年和1980年的1月1日開始的觀察期的死亡率。3天後的早期進入者風險為1.0。

 

   在討論這項研究的意義之前,關於它的方法,有一個詞是適宜的。作者們使用了考克斯比例風險模型,可以更直觀地稱之為風險因素模型:如果有多個決定因素影響風險,則假設每個決定因素都可以用一個常數風險因子表示,由全局數值擬合確定,然後將適合於某個個體的所有特定風險因子相乘,即可得出該個體的總體風險。例如,圖12.7中的數據就包括一些直接暴露在距轟炸中心2公裏以外的人,也包括在頭三天進入距轟炸中心2公裏範圍之內的人。這些研究對象的癌症風險將通過乘以兩個相應的風險因子來估計,這兩個因子都接近1.2。其他影響因素,如性別和年齡,可以通過其自身的風險因子來解釋和修正。

   鬆浦等人把重點放在了1968—1982年,因為那些年他們有完整的記錄。圖12.7顯示了從1968年1月到1980年1月的不同起始日期定義的五個亞群組中因癌症死亡的相對風險。對於每個群組來講,統計癌症死亡的觀察期從各自的起始日期開始,到1982年12月31日截止。他們對這些群組的定義如下:

 

   每個亞群組包括在定義的開始日期之前已經被確認為幸存者的研究對象,並排除了在此日期之前已經死亡或未被確認為幸存者的研究對象。例如,一名在1968年1月1日之前被確認為幸存者,並在1982年12月31日之前一直居住在廣島縣的人,被納入所有的亞群組。

 

   我們發現,轟炸時距轟炸中心1公裏之內的幸存者癌症的相對風險最高。雖然這是意料之中的,但令人意外的是女性的風險幾乎是男性的兩倍。鑒於在其他所有暴露的群組中,男女之間的風險相似,我想不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來說明在這個暴露群組中的巨大性別差異。

   我們肯定感興趣的群組——或者嚴格地說是風險因素——是在轟炸後頭三天內進入市裏的,在作者們報告的五個年份中,每群組都在1.2左右徘徊。對於大多數數據點,95%置信區間的下限略都低於1.0,這就意味著在相應的水平上,升高的風險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腳注10)要正確認識這一點,我們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1,在全部五個暴露群組中,觀察開始的越早,置信區間越小,因此持續得越長。這當然是意料之中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統計的癌症死亡人數會更多。如果在1968年之前的一段時間裏有合適的數據可用,早期進入市裏的人的風險增加也很可能具有統計學意義。

   2,鬆浦等人把早期進入市裏在距轟炸中心2公裏範圍內的所有幸存者都包括了。其他大多數關於早期進入市裏的人的研究,例如須藤【34】的,都采用的是較小的半徑;這裏使用的大半徑將會“稀釋”癌症的風險。

   3,對照組是那些在轟炸過去三天後進入市裏的人,可能是因為缺少一個根本沒有任何暴露史的對照組。如果有一個適當的對照組,早期進入市裏的人的癌症風險增量可能會更大。

   作者們報告說,在本研究可用的有限數據範圍內,當早期進入僅限於8月6日時,就達到了統計的顯著性;因為這一天進入市裏而增加的風險明顯高於隨後三天的風險。總的來講,我們同意鬆浦等人【260】的觀點。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廣島轟炸後不久,那些在距轟炸中心2公裏範圍內的人患癌症的風險中等,但肯定會增加。這與前麵在8.7一節討論的與急性輻射病相關的類似發現一致。為了解釋他們的研究結果,鬆浦等人認為,早期進入市裏的人暴露的是放射性塵埃或感生放射性:

 

   ------對由於攝入受到輻射汙染的食物和水而導致的內髒暴露的研究很少,------因此有必要決定性地確定進入市裏的人中死亡風險是否是由殘餘輻射引起的。

 

   在低劑量估計值(見12.2.2一節)的人群中以及在早期進入該市的人群中,癌症風險明顯上升。實際上,在轟炸後的一段時間內,該市存在一種致癌物質;但是基於前麵詳述的各種原因,我們堅持認為,這種物質就是硫芥,而不是放射性物質。

 

【腳注】

 

10:假設作者們給出的95%置信區間是雙側的,真實的相對風險高於或低於該區間的概率相等,那麽置信區間越過1.0的值意味著風險的向上偏差在P0.025時不顯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