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邑

中國新聞事業編年紀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連載】再訪廣島【36】

(2023-01-04 08:09:37) 下一個

再訪廣島

 

【德】麥考·帕默  著

郎倫友  譯

 

第五章  第二節

 

5.2 信號的形狀與穩定性

 

   橋本研究的另一處錯誤是未能清楚地識別他們所展示的是自然樣品的輝光曲線而不是在校定過程中的一些輝光曲線。(腳注3)這些作者們認為自然樣品和校準樣品的信號形狀是相似的,但從來沒有對這點進行證明。在他們的圖6(本書複製為圖5.1A)中所顯示的信號被稱為是“一個樣品的典型輝光曲線”,這是暗示性的,但依然是模棱兩可的;所顯示的其他數據都被說成是來自實驗室的放射性。把一些自然的和校定的過程進行並列展示將對他們的情況大有幫助,不可思議的是,我們幻想的無所畏懼的同行評論家們竟沒有一個要求這樣做。

   另一個值得懷疑的地方是橋本所選取的溫度範圍裏假設的熱釋光信號的穩定性。圖5.1中的X軸是以時間為單位標注的,而加熱3分鍾溫度最終達到300℃的速度簡直是線性的,圖B中的兩個重疊峰值分別位於大約140攝氏度和180℃。給定發光峰值出現的溫度與放射性能量有關,也就是說,樣品中被俘獲的中子為了最終回到較低的能量狀態,必須超越能量閾值的頂點。這也轉化為在環境條件下的不同的穩定性;即使不對樣品進行加熱,隨著時間的推移,觸發的溫度越低,峰值下降得越迅速。

   橋本等人【80】的報告說,他們的低溫峰值(圖中用p表示)在實驗輻照過後40天消失了,但聲稱另一個峰值(q)應該是穩定的,壽命為67萬年。(腳注4)因此,他們用這個峰值的右半部分去量化他們所有樣品的輻射劑量。(參看圖5.1A)。然而一個壽命峰值的巨大差異僅僅才相隔40℃左右,這似乎是不可能的。的確,一個差異非常大的評估是由東村等人【79】提供的,他們報告說,在他們的暴露在原子彈輻射的樣品中,在180℃時沒有觀察到峰值,不過在用鈷60 進行實驗輻照後確實出現了峰值:

 

   過去由原子彈輻射產生的輝光曲線與現在用鈷60輻照產生的輝光曲線在形狀上是不同的。由鈷60輻照產生的輝光曲線顯示------在180℃左右時有一個明顯的峰值。相反,由原子彈輻射產生的輝光曲線的強度在低於180℃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於是,他們完全舍棄了180℃時的峰值,而隻評估溫度高許多的範圍裏(大於或等於330℃)所產生的信號,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十分謹慎地聲稱壽命“超過100年”。總之,在他們自己的暴露在原子彈中的樣品中沒有一個顯示出這個峰值,與早期研究【79】的觀測結果形成了鮮明對比,由橋本等人【80】報告的研究結果是無法令人相信的。

 

【腳注】

 

3:在一條相關的說明中,東村等人【79】根本沒有展示任何原始數據,考慮到他們研究的新奇性,這是很不正常的。

 

4:整個用指數表示的衰變壽命(這將是一個衰變過程的假設)被定義為原始信號衰減到剩餘1/ e(約0.37)的時間。所說的這個壽命的半衰期相當於46.4萬年,大致相當於連續四個冰河時代的周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