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廣島
【德】麥考·帕默 著
郎倫友 譯
第三章 第二節
3.2 轟炸後不久采集的樣品中的銫和鈾
由於地球放射性塵埃富含放射性裂變產物,例如銫137,所以被保護起來的土壤樣品對於檢測單純的廣島轟炸落塵應該具有非常大的價值。關於土壤、岩石和屋頂瓦樣品的兩項研究資料1945年就在廣島本地保存起來了,直到幾十年後才從倉庫裏找出來,顯示了銫137很明顯但又很低的活性。【59,60】後來的研究實際上是對一係列樣品進行的複查,據報道這些樣品是著名核物理學家仁科芳雄在轟炸過後僅僅三天到廣島采集的。在采集這些樣品的過程中,活動範圍是很廣的。兩份從離爆炸中心最近的地方采集的樣品沒有檢測到銫137的活性。一份樣品是從錦鯉區獲取的,這個區離爆炸中心大約2千米,被認為是市區裏受放射性塵埃影響最嚴重的區域,測得的值是10.6mBq/g(毫巴/克);其他所有樣品的含量都少於1mBq/g 。
圖3.3 由四十萬等人檢測的仁科芳雄在1945年8月9日采集的一份樣品的γ-射線光譜
Counts per channel:每個頻道的計數;channel number:頻道編號
銫137的峰值是由放射性塵埃形成的;鉀40的峰值是自然背景的組成部分。
圖3.3顯示的是一份樣品的γ-射線光譜;由於檢測結果是在1996年公布的,自從那次轟炸,銫137已經衰變了大約2/3 。光譜中的大多數其他峰值,特別是鉀40的峰值,都是由自然背景的放射性形成的。關於這個背景,四十萬等人【60】寫道:
1950年,土壤樣品都被重新封裝在氣密的玻璃瓶裏。------現在在檢測過程中,將土壤樣品重新裝入塑料容器中------以排除玻璃瓶的鉀40背景 γ-射線。
讓我們暫時把這個問題放一放——那次轟炸三天後在該城采集的樣品中來自“小男孩”的塵埃的放射性,由於用玻璃瓶保存而變得不準確了。
仁科樣品還進行了鈾的同位素的分析。【61】在這項研究中,同位素鈾234與鈾238的比率是不同的,但都是接近1,同時鈾235的豐度同自然背景是一致的。因此這些沒有被地球的放射性塵埃汙染的土壤樣品很可能除了暴露在帶有放射性黑雨中,沒有暴露在別的雨中。(腳注6)除了銫137的水平非常低以及可以忽略或並不存在的鈾235外,炸彈的衍生物適合可檢測的一般模式。
【腳注】
6:醫師八屋美智子在她的日記中記載,8月6日至9日,全部都是晴天,陽光充足。【62】然而,在9日仁科采集樣品時,有些遺址看上去可能在那天之前被消防隊用水澆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