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廣島
【德】麥考·帕默 著
郎倫友 譯
第一章第二節
1.2 失蹤的鈾
投向廣島的炸彈(小男孩)據稱裝有總量約64千克的鈾,其中易裂變的鈾235同位素含量達80%;這相當於大約50千克的鈾235 。而且據說這50千克實際發生裂變的不到一千克。那麽其餘的49千克哪裏去了?(腳注6)
一些科學研究都曾尋找過這些鈾,但所找到的都達不到這個數。四十萬等人【6】進行過這方麵的研究,那些作者從一個在空襲中被掀掉屋頂的房子裏的石膏板上采集了樣品。這些樣品是轟炸後不久降下的臭名昭著的“黑雨”的汙漬。有關的石膏板如圖1.2所示。
圖1.2 帶有黑色條紋的石膏板(照片源自【6】)。圓圈標明采集樣品的位置。樣品3——那個產生同位素數量最多的樣品(見正文)——這個位置不是在板的表麵,而是在板的上沿。
他們用質譜法對黑雨留下的痕跡進行了鈾含量的分析,根據原子量分析出化學元素和它們的同位素。因為鈾在自然界裏有較高的豐度,(腳注7)如果是這樣,樣品中被檢測出來的鈾有多少是自然背景的,有多少來自炸彈就成了問題。由於自然鈾中鈾238的含量超過99%,可以說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在那些樣品中,同位素鈾235/鈾238的比值越大,就說明炸彈中鈾的成分越大。
答案如何?
在檢測的這些樣品中,大部分同位素的這個比值都與自然鈾的比值相差很小,表明炸彈中衍生的鈾的數量微乎其微。用一個從這塊石膏板上部采集的樣品檢測到的最高比值,與從未被居民清掃過的房屋石膏板表麵采集的樣品進行比較。這兩個樣品檢測到的比值是0.88% vs.0.72%——這說明這些樣品中的全部鈾隻有0.2%是由那顆炸彈帶來的。
這個數值的確低得出乎意料,然而事實上就是這麽低。有人可能懷疑這些樣品所含有的鈾會不會全是炸彈衍生的鈾。難道那些黑色條紋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樣——跟黑雨根本沒有關係嗎?對此可以指出兩點。首先,質量光譜分析法是高度準確的——鈾同位素的比值不會因為計算上的原因偶然出現高偏差。
其次,除了鈾235,作者們還在同一批樣品中發現了少量的放射性的銫137,這種同位素是原子裂變的主要生成物之一。它的放射性半衰期比鈾235和鈾238短許多——隻有30年。如此短暫使它不能在自然界裏存在,因此銫是人工核裂變的信號標誌。
如果你覺得以上兩個觀點不足以說明問題,請注意四十萬等人報告【6】的數字——炸彈產生的鈾的數量僅僅是自然鈾的0.2%——這是我可以找到的關於廣島放射性塵埃的所有研究報告中最高的數值。因此,如果我們認為這個數值太低是無效的,那麽我們就必須拒絕所有其他的研究結果,我們就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在放射性塵埃中有鈾235。
我們可以斷定,1945年8月6日,有鈾235和銫137落到了廣島。然而,在塵埃中鈾235的含量非常低,非常不符合宣稱的核爆炸的說法。事實上,通過對公開的科學數據的更深入的分析,這個問題將在第三章裏得到徹底解決。現在,讓我們回到目擊者關於這起事件本身的證言。當然,那些關於一場異常猛烈的轟炸的戲劇性的描述將會說明這個問題,難道還要為石膏板上的汙漬費腦筋嗎?
【腳注】
6, 有的人能夠發現炸彈中鈾的準確含量以及它的同位素的富集程度的些許差別,但幾乎沒有人得到政府或國際相關機構的認可。
7, 由於鈾235在鈾礦中的自然豐度隻有約0.72%——其餘的大部分是鈾238——能製備出這麽多鈾235不是鈾本身的能力。在3.5一節裏,我們將討論這項技術在當時的不可能性;不過現在暫且把這個問題放在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