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蛙》詩與照
《詠蛙》是唐代詩人楊收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題為“詠蛙”,但詩中未提蛙字,連用四個典故,頗具新意。
原文
詠蛙
兔邊分玉樹,龍底耀銅儀。
會當同鼓吹,不複問官私。
詞句注釋
1.蛙:這裏指蟾蜍。
2.兔:指月中的玉兔,傳說月中有玉兔搗藥,因此玉兔也作月亮的代稱。
3.玉樹:仙樹,這裏指月中桂樹。
4.“龍底”句:是指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儀器用銅製成,內設機關,外置八龍,每個龍嘴裏含著一粒銅丸,龍嘴下各蹲一隻張口向上的銅蛤蟆,若哪個方向發生地震,那個方向的龍就吐出銅丸,落進銅蛤蟆口中。
5.“會當”句:此句用的是南北朝時期的隱士
孔稚珪的典故,孔稚矽不喜與人交際,聽任住宅院內雜草叢生,蛙聲亂鳴。別人取笑他太邋遢,他卻說:“青蛙自由地叫來叫去,我把它們的叫聲當成兩部鼓吹,還有什麽能比這更好聽呢?”
6.“不複”句:此句用的是晉惠帝
司馬衷的“名言”,晉惠帝智力低下,是個白癡皇帝,有一次在洛陽禦苑華林園中閑逛,聽到青蛙的叫聲,便問左右侍從:“這些青蛙是為官家叫喚呢,還是為私人叫喚呢?”侍從難以答複這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便順勢哄騙他說:“一半是為官家叫,一半是為私人叫。”
白話譯文
在月宮,蟾蜍和白兔分列於桂樹的兩旁;在地上,蟾蜍又顯耀於地動儀龍嘴的底下。
天上的、地上的蟾蜍一同嗚叫起來,那就無須再問它們是官家的還是私人的了。
作者簡介
楊收,字藏之,同州馮翊(今陝西大荔)人,又一說為江蘇蘇州人,十三歲即能文能詩,時人稱為“神童”。會昌元年(841年)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時
楊玄價兄弟掌機務,招來方鎮賄賂,屢有請托,收不能盡從,玄價以為異己,從中加害,楊收遂被罷相,流放驩州(今屬越南),賜死。後昭雪。
【照片攝於安大略省萬錦市 Berczy Cr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