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哥的"廢話"

聽音頻,一個北京人的閑聊,內容廣泛。
正文

(視頻)大巴靈頓宣言靠譜嗎?

(2020-10-16 09:53:01) 下一個

《大巴靈頓宣言》

作為傳染病流行病學家和公共衛生科學家,我們對現行的COVID-19政策對身心健康的破壞性影響表示嚴重關切,並建議采取一種我們稱之為重點保護的辦法。

我們來自左右兩邊和世界各地,我們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獻給了保護人民。目前的封鎖政策正在對短期和長期的公眾健康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其結果(僅舉幾例)包括兒童疫苗接種率降低、心血管疾病結果惡化、癌症篩查減少和精神健康惡化–導致未來幾年超額死亡率增加,而工人階級和社會年輕成員的負擔最重。讓學生輟學是一種嚴重的不公平。

在疫苗問世之前,繼續采取這些措施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而弱勢群體將受到更大的傷害。

幸運的是,我們對該病毒的認識在不斷加深。我們知道,年老體弱者感染COVID-19後死亡的幾率比年輕人高一千多倍。事實上,對於兒童來說,COVID-19的危險性要低於包括流感在內的許多其他危害。

隨著人口免疫力的增強,所有人–包括弱勢群體–被感染的風險就會下降。我們知道,所有人群最終都會達到群體免疫力–即新的感染率保持穩定–這可以通過疫苗來實現(但不依賴於)。因此,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社會危害,直到我們達到群體免疫力。

平衡達到群體免疫力的風險和利益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方法,是讓那些死亡風險最小的人正常生活,通過自然感染建立對病毒的免疫力,同時更好地保護那些風險最高的人。我們稱之為重點保護。

采取保護弱勢群體的措施,應該是公共衛生應對COVID-19的核心目標。例如,養老院應使用具有獲得性免疫力的工作人員,並經常對其他工作人員和所有來訪者進行PCR檢測。應盡量減少工作人員的輪換。居住在家中的退休人員應讓人將雜貨和其他必需品送到家中。在可能的情況下,他們應該在室外而不是室內與家人見麵。全麵而詳細的措施清單,包括針對多代家庭的方法,是可以實施的,而且完全在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範圍和能力之內。

不易受傷害的人應立即讓他們恢複正常生活。每個人都應實行簡單的衛生措施,如洗手和生病時不出門,以降低群體免疫門檻。學校和大學應開放麵授。應恢複體育等課外活動。低風險的年輕成年人應該正常工作,而不是在家工作。餐館和其他企業應開門營業。藝術、音樂、體育和其他文化活動應當恢複。風險較大的人如果願意,可以參加,而整個社會則可以享受已經建立起群體免疫力的人賦予弱勢群體的保護。

2020年10月4日,本宣言由以下人士在美國大巴靈頓撰寫並簽署:

Dr. Martin Kulldorff, professor of medicine at Harvard University, a biostatistician, and epidemiologist with expertise in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and vaccine safety evaluations.

Dr. Sunetra Gupta, professor at Oxford University, an epidemiologist with expertise in immunology, vaccine development,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r. Jay Bhattacharya, professor at 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a physician, epidemiologist, health economist, and public health policy expert focusing o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vulnerable population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