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設想快樂生前的告別儀式

(2024-08-04 19:48:36) 下一個

設想快樂生前的告別儀式

最近2個月,大學群裏傳來噩耗,我的2位大班同學剛剛過60歲逝世,他們都是當年的全優生,現在稱為學霸,比我業務強,且年輕我7歲,主任醫生級別。還有俺年級學生會主席,當年江西高校100米冠軍也病故。這幾天海外文學城網站又爆出【美國西北講座教授吳瑛的意外去世】,令我震驚!才享年61歲,非常惋惜。

我入讀江醫前,曾經在江醫附屬醫院外科病房工作數年,聽慣了亡者至親摯愛的哭聲,那是人間訴說情感最悲慟的歌謠。由此,我從年輕時,幾乎理所當然的覺得,葬禮毫無必要,人走了,人死了,塵歸塵土歸土,瀟灑而行便可以,毋需任何儀式來勞頓和攪擾生者。其實一個人離開人世,葬禮什麽的排場是不重要的,所有安排都隻是為了安慰活著的人。

22年前,我曾經在北美大學寫了3篇文章,檔次低,隻能定位為,在實驗室打工晃蕩3年?對於資質非常平庸的我,我仰慕那些拿到OFFER,能做學術老板的成功者,視他們為稀有物種。進入實驗室搞科學?我不知天高地厚,猶如小縣城的學生報考清華北大985雙一流,牛津劍橋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的落榜生,鬧了個大笑話。

幸好,那個時候,我在打工之餘,在科研大樓,或在大超市遇見同命相連的國內來的落榜生—--老博士,超齡博士後,大家嘻嘻哈哈都顯得無所謂了,喂,哪兒食品在ON SALE, 哪兒有魚釣,落榜生一多了,大家反而誰都不難受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實驗數據結果,無論好壞,總得把日子開開心心地過好。

任何人於60歲以後已經身處“死亡區”範圍,不一定明天會死,意外和死亡不知道哪一個先來,但如果明天突然死去,誰也不必過於感到意外。但對於自己的至親,認識並有過影響的朋友,死亡難免有特別的哀傷的重量,特別緬懷的感觸。

吳教授英年早逝,引起網上熱議。2024年7月27日,華人生物學家在貴陽舉行的國際生命科學會議期間,袁鈞瑛教授主持對吳瑛教授的追思會,14位華人生物學家發言。

最後,我想“八卦”,據說,吳瑛奮力抗癌,她是科學聖徒,她素常隨意,灑脫幽默。我臆想,她本應該親自籌備了一場“快樂生前告別式”,廣邀科學界朋友和過去的學生弟子,撰寫悼文和發表演講,寫出說出對她的生平評價,和懷念感情。會場上,擺滿鮮花,她一身白衣,以“活死人“的身份笑著麵對親友。最後,卻仍忍不住哭了,但是,那是感動和不舍得的眼淚,遠遠超過悲傷。

記住”千古艱難唯一死“。且讓死亡以自然快樂的方式降臨,無謂張揚,不必做作,沉靜步入長夜,那便算了。我知道,地球是我客居之地,我的美好家鄉在基督永恒的新天新地。

2024年,8月4日於大多倫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憨大頭 回複 悄悄話 33年前,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教基礎醫學。一位農村來的學生說,他的叔叔伯伯在東莞中山發達了...,他說,“我的理想就是金錢美女”。馬列教研室一位老師對他說,應該是,“事業和愛情”。一句話就看你怎麽說,出國回國也是如此。
憨大頭 回複 悄悄話 我做博士後時,實驗長時間沒有苗頭,給導師發郵件:我屢戰屢敗。導師回複:你屢敗屢戰。還是導師曆害。將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結果,我實驗開始順利了,屢戰屢勝,發了一篇文章。學術就是:屢戰屢敗、或是屢敗屢戰,到屢戰屢勝的循環。謝謝我們的偉大語言藝術,博大精深。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很喜歡憨大頭寫的這篇文章,幽默中帶著對生死的思考。文字間透露著對人生的認知和對逝者的尊重,讀後讓人不僅感動,還能引起共鳴。希望憨大頭繼續寫出這樣有深度又有趣味的文章,讓讀者受益。
宏揚道德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好文章。
“我知道,地球是我客居之地,我的美好家鄉在基督永恒的新天新地”, 阿們!
曾參加過很多追思儀式,每次都與離世的弟兄姐妹的家人一同悲傷,一同感恩,也讓人深思,該怎樣度過人生的每一天。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您還活著,而且是開心快樂地活著,您就不是落榜生,不必仰慕任何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