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毅他們海歸

(2022-06-30 20:06:53) 下一個

阿毅78年落榜重點大學,隻能屈尊在"紅城"家門口念二本,他是有很深985情節的。為什麽很多牛叉單位重視學霸,必須要求第一學曆是985、TOP2,第一學曆重要嗎?當然重要,這是貴族血緣。當然,通過努力,阿毅在國外華麗轉身拿到了教授職位,證明自己才華毋庸置疑。

那些像阿毅一樣成功的華人科學家為什麽不留在科研條件優越的國外,自由發展自己的科學天才,去拿若貝爾獎?老實說,他們的論文是在實驗中辛辛苦苦,經曆一個一個失敗挫折熬出來的,我們不得不佩服,但他們的學術再難攀高峰,國外處於這樣的生活無憂的學者太多。阿毅他們的名字,僅限於範圍極其狹窄學術行業,所謂影響力止步於同行之間。我曾經在加國某大學係主任門下打工,他是本土小白,那些通曉英語語境的學者有自己圈圈,除業務之外,他們之間有各種社交娛樂活動和話題,是學術的主流,掌握學術資源的話語權。第一代華人是外來戶,隻能說,專業英語過關,在社交方麵,由於語境能力限製,和文化背景差異,他們,包括老印,都難融入主流文化。因此,無形中有文化休克感。這裏要說明,就是生在國外的,受過高等教育的第二代亞裔,也有這樣的感受。有的人性格張揚,耐不住寂寞,在國外說話沒市場,幾乎是自我冷藏。所以隻能自我解放回國,比在國外滋潤得多。

不少人是出口轉內銷後才成功。他們喜歡國內熱鬧的場景,場內場外,黑壓壓,水泄不通。這種場麵在國外是完全不可能的,他們拿著哲學家的腔調,透過四隻眼的鏡片,深邃而冷酷地盯視著看他們的人。其實,若是在海外,根本沒有他們說廢話的地方。他們在國內有發言的環境,在海外有嗎?

精明人會撈,最諳熟利用機會,就看你會不會利用。不但要會利用,還要會裝。裝出氣質、穿上唐裝,仿佛魯迅精神附體,裝出深度、裝出知識分子獨立精神、裝出思想、爭取做到嘩眾取寵,才有影響力。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