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學生苦綠捷久矣,據知情人透露:早就有家長反映發現孩子餐食裏有未熟的西紅柿、發綠的蛋羹、爛菜葉,大排硬得咬不動,孩子剩飯率超過70%,有人打12315投訴,有人找學校反映,還有人聯合起來要求更換供應商,可絲毫不能撼動綠捷。企查查信息顯示,2025年1月以來,該公司有101條中標記錄,僅8月份就有70條中標記錄,覆蓋20餘所學校。綠捷在投訴聲中逆風飛揚不斷壯大,漸漸成了上海學校餐的“龍頭企業”。
9月15日,上海市多區中小學學生家長反映,當天學生餐中的蝦仁炒蛋“有臭味”。9月18日晚,上海市教委發布通報表示協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介入,相關菜品留樣及原料已送上海市有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檢測結果是:對這批蝦進行各種包括沙門氏細菌在內的檢查,合格。沒有違規使用添加劑,也沒有腐敗變質,肉眼檢查也沒有發現雜質、黴變和蟲蛀。至於“有臭味”那是學生的嗅覺差異,不能作為變質的證據。
在輿情激憤之下史上最酷的公關文案橫空出世了,綠捷發布了兩句話“聲明”——對涉及此事的學生和家長表示誠摯的歉意,對有關部門采取的措施全麵接受全力配合。用語凝煉,節奏明快,信息量巨大,能感到聲明背後的大佬皺眉不悅,向大眾演示了啥叫氣場啥叫“力透紙背”。“聲明”第一句話有股強壓怒火的客氣,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對於涉及此事的學生和家長”致以誠摯的歉意,這歉意是精確定位給“涉事者”的,那些味覺好到能辨別出蝦仁有臭味的學生及家長心裏得“咯噔”一下吧,一不留神吃出蝦子臭味了就成了“涉事者”,綠捷的“誠摯歉意”更像是咬著牙槽的“問候”——對祖宗八代的親切問候。“聲明”第二句表達了對“有關部門”的臣服,要“全麵接受全力配合”。兩句話展示了一副陰陽臉,對“涉事”學生和家長不怒自威,對招標的官方不謀而合,吃綠捷供應餐飲的隻能不寒而栗了吧。
網民笑話西貝的公關策略很垃圾,各種回應撓不到G點,說得越多錯的越多,根本不該回應。看看綠捷的傲慢公關,西貝真是低到塵埃裏去了,綠捷是高高在上不怒自威,西貝是匍匐在下不打自招。都是搞餐飲的氣質差別咋那麽大呢?因為西貝是做市場的,得討好消費者,綠捷是做權力場的,靠甲方招標生存,消費者隻是“涉事方”不用討好,隻對有關部門全力配合就中。所以,北方的餐飲業西貝公司居然被上海學生家長向往,在食客們對西貝預製菜挑剔時,上海的“涉事者”們卻呼籲西貝預製菜走進校園取代綠捷。富足、文明的上海人居然渴望西貝進駐,讓吐槽西貝的消費者驟然有了“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何不食肉糜”的矯情,今夕何夕?
上海是東大文明的高地,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這就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為上海可以躲避權力的荼毒,再蠻橫的權力麵對不卑不亢的上海人也會自慚形穢,至少能網開一麵。上海人的這種隱形特權感被“鴛鴦火鍋”型封控打得粉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韭菜”,在鐵拳蹂躪下人人平等,包括上海人。當天水兒童吃鉛時,大家歎息西部邊遠地區人民的不幸,杭州餘杭的自來水開始噴糞,杭州人民與西部群眾跌落在同一地平線。當貧困地區的學生餐飲安全有隱患時,上海學生也感同身受臭味相投。給上海人製造痛苦才能體現平等,削高砍尖的追求逆向平等,實現了另類大同——在權力之下在倒黴麵前人人平等。上海學生吃得太好太安全就是製造對立,就是地域歧視,不利於安定團結。
生在上海的孩子都是投胎小能手,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了,前世修行多努力才能投胎到上海呀。據說寺廟裏許願來生時,明確投胎地在上海的要多加三百塊,佛祖都知道上海地角旺要坐地起價。所以,看不見的腳要平等踐踏要逆向平權,讓上海學生成為吃臭蝦仁的“涉事者”。
北方的消費者可以挑剔西貝的預製菜,可以調侃西貝的公關囧態,因為他們是市場的消費者;上海的學生和家長可以舉報綠捷的臭蝦仁,但卻被綠捷的公關文案漠視,因為他們麵對的是“統購統銷”的權力場,綠捷餐飲的直接客戶是教育局,最終買單者隻能算“涉事者”。讓學生和家長變成有選擇權的直接消費者,讓市場繞過權力壟斷者與消費者無縫對接才是解決學校餐飲的正道。讓綠捷這種登捷徑者老老實實走市場之路,讓“涉事者”成為直接消費者才能標本兼治。試問招標人,卻道海棠依舊,就該綠肥紅瘦?
據說綠捷是養豬首富劉永好控股的企業,養殖場主不敢混弄豬,必須讓豬吃好喝好長膘,豬不需要委托專家搞飼料招標。綠捷買學生餐絕對不如劉永好買豬飼料有責任心,對後者來說豬是老板的衣食父母,必須對豬盡忠盡孝才能獲利。對綠捷來說學生沒有豬權,招標方也從來不把學生當自家的豬,幹嘛讓他們吃好喝好?
如果不把午餐消費選擇權還給學生和家長,至少允許學生白繳費自己帶飯吃,算是繳營養稅滋潤教育當局行不?上海人有錢,每天繳十八元做投名狀,讓孩子免於招標午餐的荼毒,貌似雙贏哦。就算把養豬場飼料投喂模式引入校園,隻要明確學校的養殖主體地位,把學生當成自家的豬來投喂,肯定比目前這種姥姥不疼舅媽不愛的招標模式強。
202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