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斯的電影《戲台》票房大獲全勝,讓喜歡陳老師的觀眾鬆了口氣。據說《戲台》的宣發費隻有區區四百萬,不到《長安的荔枝》的零頭,但宣發思路很有創意,有四兩撥千斤的杠杆效應。在《戲台》上映前,宣發主打一個悲情:陳佩斯因正直被打壓二十多年,跟庸俗的影視圈不兼容,最困難時包山種樹也拒絕同流合汙,但不忘初心,深耕話劇舞台十多年,眼看老百姓過得苦,就想著能用真正的喜劇讓老百姓笑。當年那個快樂活潑的陳二子被時光摩挲出了悲情包漿,升華成“為天地種樹,為生民請笑”的騎士了。這時代已經沒有了文化英雄,啟蒙猛士早成傳說,一個演員敢稱幹淨就接近聖潔了。經曆過八九十年代的人有一種深深的無力無奈感,對英雄聖賢的懷戀是心理剛需,環顧四周一片荒蕪,靠同行的襯托,曾經嬉皮笑臉的陳二子具備“出汙泥而不染”的要素,於是“世缺英雄,迫使二子悲壯”。這是喜劇史上的奇觀:觀眾懷著悲傷情緒走進影院看一部喜劇電影。
但影片能過審,陳佩斯老師能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說喜劇,與觀眾的悲情氛圍烘托形成一種奇特的喜劇效果。
好多觀眾還喊出“欠陳佩斯一張電影票”,這次要買票進影院看《戲台》,完成一次債務補償。這話以前都是說常看某明星的盜版光盤,覺著“欠某某一張電影票”要進影院看一場正版電影。觀眾應該並沒看過陳佩斯老師的盜版光盤,不像對蒼老師那麽愧疚,說“欠陳佩斯一張電影票”是為說新愁強負債。悲情之下又加上了虛擬債務杠杆,這片子想不火都難。
前戲做得很足,電影也說得過去,至少值那張票錢,觀眾沒有失望上當的反轉,皆大歡喜。對《戲台》的讚美和批評都很熱烈,把注意力集中到作品上才是對創作者的尊重。
《戲台》裏的洪大帥以強權、外行的霸道挑起了劇情衝突和發展,五慶戲班圍繞著洪大帥從屈服、妥協到反抗,最後孤注一擲唱響“戲比天大”的主旋律。絕大部分喜劇梗都是洪大帥以其獨特的霸道貢獻的,洪大帥是《戲台》當之無愧的喜劇之魂。據說,最高級的喜劇形式是“含淚的笑”,是喜中含悲,是把無價值的麵具撕破之後仍然熱愛生活並含淚前行。洪大帥強權在握予殺予生卻被戲班子演繹成了棒槌和笑料,何其悲也。洪大帥才是喜劇裏的淚點。
《戲台》裏情節很清楚,洪大帥不懂京劇,對名滿京城的名角金嘯天無感,甚至對金老板的名頭一無所知,自然更不懂票友的狂熱。洪大帥包場看戲隻是歡慶勝利,像是個聯歡晚會,與金老板、鳳老板的藝術水平和名氣沒一毛錢關係。這就像某大帥包場四大天王紅磡演唱會,出的是四大天王的價錢卻不必讓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出場,隨便安排幾個小廝胡唱一下就開心。戲班子錢不少掙,還不用派當紅名角登台,這種好事哪個戲班拒絕?何況,名角金嘯天抽大煙過量還昏在床上,洪大帥點名讓包子鋪的夥計“大嗓兒”唱,上哪找這種好事去!侯班主還兢兢業業地臨陣磨槍輔導“大嗓兒”,怕他唱岔到唐山落子上,他不明白洪大帥就是要聽唐山落子鄉音?洪大帥不懂也不喜歡京劇,侯班主卻把大帥往票友上培養,一心要拿出正宗京劇伺候大帥,媚眼愣要拋給瞎子看,這才是喜劇大梗呢。“大嗓兒”唱滑到唐山落子上時,侯班主痛心疾首以頭撞牆柱子,洪大帥卻情難自抑大聲喝彩,這戲是大帥包的場,出錢包場的滿意應該是戲班的最高宗旨吧,侯班主恁不懂事心痛起藝術來了?跟純外行棒槌飆正宗京劇,對藝術不尊重嘛。大帥包場想看大秧歌,戲班子非得給跳芭蕾,把大帥向高雅藝術上引導,這不閑的嘛。最後,金嘯天粉墨登場,跟戲班子同仇敵愾給不喜歡京戲的洪大帥硬唱一出正宗經典原汁原味的《霸王別姬》,好像氣死出錢包場的衣食父母是京劇的最高尊嚴似的。如果包場的不是手握生殺大權的洪大帥而是個有錢的土財主,就是要出金老板的價碼卻聽“大嗓兒”的落子腔,戲班子肯定鑼鼓鏗鏘嘻哈上演,賺了棒槌的錢還圖個樂子,何樂不為。
強扭的瓜不甜,硬要外行聽正宗京戲如強按牛頭飲水,洪大帥粗俗霸道老土,但出錢包場者有不喜歡的權力,你金嘯天再有名,大帥就是不喜歡,就喜歡“大嗓兒”唱落子,沒錯呀。追著外行洪大帥展示京劇國粹,滿腔悲憤地對牛彈琴倒是充滿喜劇要素。培養京劇票友要從娃娃抓起,洪大帥這麽把歲數了,侯班主就別費心培養了吧。
洪大帥得勝進京,花錢包場聽戲卻被戲班子強行啟蒙京劇之美,花錢受教育,戲班子找包場者的別扭,洪大帥成了被譏笑的對象。而且,洪大帥還貢獻出六姨太分別被真假霸王“壓腿”,洪大帥算是這部喜劇裏最冤的冤大頭。
洪大帥最搞笑的橋段是改戲,要求霸王別姬後不自殺,而是回到江東召集子弟兵東山再起,戰勝劉邦,逼劉邦上吊。戲班子不但捍衛京劇的尊嚴“老祖宗留下的玩意一個字也不能改”,更是跟大帥的曆史虛無主義做堅決的鬥爭,曆史真相不容篡改。其實,洪大帥天賦異稟,潛意識裏明白掌權者要控製過去,無師自通地領悟了喬治·奧維爾總結的專製秘訣:誰控製了現在誰就控製了過去,誰控製了過去誰就控製未來。洪大帥控製了京城的第一天就試著修改曆史,改戲讓霸王項羽東山再起就是控製過去的試探。想想六十年代寫《海瑞罷官》的作家和演《海瑞罷官》名角的遭遇,就知道改戲與控製過去多麽重要了。樣板戲更是被各路大帥改得七竅冒紫煙,曆史真相是抗日戰爭期間新四軍從來沒打進過常熟縣城,大帥一句話讓改戲“要打進去嘛”,於是十八個傷病員一下子好利索了,在戲台上翻著跟頭打進了常熟縣城,活捉了胡司令,這跟誰講理去呀。可見洪大帥鬧玩兒式的改戲不過是開了時代的先聲而已,以後的棒槌改戲蔚為大觀。
洪大帥還為戲劇文藝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他那句“唱戲不就是讓咱弟兄們高興嘛”,話糙理不糙,揭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文藝為政治服務的真諦。
總之,洪大帥是《戲台》的戲魂,其他都是跑龍套的。洪大帥以強權身份扮演了苦主角色,成了喜劇的思想之錨。
202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