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敢去影院看《南京照相館》,怕看到鬼子的暴行太憤怒心髒受不了,也怕看到照相館學徒冒死送出日寇暴行照片時隻尷尬不感動,因為事實真相是美國傳教士傳教士約翰·馬吉拍攝並由喬治.費奇冒死送出的膠片,跟藏到1946年才出現的“阿昌”加印的照片不是一碼事。本來該為美國義人馬吉和費奇感動的情節被中國人“阿昌”替換,這種感動就像哭錯了墳頭燒錯了香的事故,擱民間要被人笑話死的。
電影敘事可以虛構甚至誇張,比如抗日神劇裏的李雲龍獨立團消滅鬼子的數量接近華北日軍的總和,更不用提“手撕鬼子”“手榴彈擊落敵機”的神劇葷段子。拍南京大屠殺題材,也可以有虛構的故事《金陵十三釵》,陸川的《南京 南京》對國軍抵抗和軍事指揮的失誤不一定講得準確,但基本史實沒有失真。《南京照相館》講的是對曆史有重大影響的膠片事件,重大史實不容“虛構”更不能篡改。南京大屠殺的地點、施暴者能虛構嗎?如果不能把南京虛構成海參崴,把日軍虛構成俄軍,憑什麽把美國人馬吉和費奇虛構成中國人“阿昌”?
大屠殺的膠片送出南京傳播到世界是個不容虛構篡改的重大曆史事件,對日本軍國的打擊力度不亞於陳納德的飛虎隊。1938年3月,美國《生活》雜誌登出部分照片,在國際輿論上引起強烈反響,全世界文明國家都譴責日軍暴行並加大援助中國的力度,讓日本軍方顏麵掃地氣急敗壞陷入國際孤立。美國義人馬吉和費奇的壯舉對中國人民功德無量,迫於照片產生的國際輿論的壓力,日本軍方隻好嚴厲約束士兵的暴行,以後日軍在攻克武漢、長沙等城市時不敢重複南京大屠殺的暴行,從而減輕了淪陷區人民遭受的殺戮荼毒。從救人效果上看,馬吉、費奇的貢獻比辛德勒更高,而《南京照相館》打著“勿忘曆史”的幌子卻用偷梁換柱移花接木的手法把兩位義士的壯舉抹殺篡改了。如果電影《辛德勒名單》虛構成“趙德勒名單”,把他偽造成河北鄉鎮企業家,就鬧出國際笑話並被世人鄙視。南京大屠殺是國難,《南京照相館》如此忘恩負義偽造曆史就接近國恥了。日軍的仇記,美國義人的恩更不能忘記了,光天化日之下放映《南京照相館》是在炫耀忘恩負義的傳統“美德”嗎?
這部電影對內確實激發了愛國熱情和仇日情緒,對外卻有遞刀子的嫌疑。戰後八十年來,日本被麥克阿瑟改造成了現代文明國家,絕大多數日本人在反思戰爭,對日軍在二戰期間犯下的罪行感到羞恥。也有右翼極端分子拒絕認罪,否認“南京大屠殺”,叫囂“南京大屠殺”是編造的,照片資料是偽造的,這種言論在曆史鐵證麵前不堪一擊。但《南京照相館》上映後,日本極端右翼又能興風作浪了:屠殺照片是當地照相館學徒“阿昌”送出去的,引發了國際輿論關注,那馬吉拍攝費奇送出的膠片就是假的,因為國際上隻接到一份膠片,《南京照相館》在向日本右翼提供炮彈,暗示馬吉、費奇那份膠片不存在,那麽說南京大屠殺是編造的,照片是偽造的言論就更囂張了。在1946年之前日本軍方根本不知道“阿昌”加印的十六張照片,更沒有日軍攝影師剖腹自殺的情況,這影片不啻給日本極右翼雪中送炭,這樣明晃晃地遞刀子,《南京照相館》按的什麽心?影片有沒有日本右翼方麵的投資呀?1938年,費奇送出的照片公布後,日本軍方就堅持照片“係偽造”,《南京照相館》把馬吉和費奇偽造成“阿昌”,國際上傳播的照片的拍攝主體給更換了,拍攝內容也不一樣,影片是在向87年前日本軍方致敬嗎?這回旋鏢打在了誰的臉上?
在公有製國家,恩情和仇恨屬於國家調配的情緒資源,個人不能隨便挪用。當跟某國鬧情緒時就播放《上甘嶺》,套交情時就播《黃河絕戀》,領導很大度地讓全國人民咂著牙花子看著大美女寧靜跟某國飛行員親嘴;五十年代蘇俄是“老大哥”,恩情比山高,六十年代變成了“蘇修”,官媒曆數沙皇對中國的侵略、霸淩,仇恨比海深;現在一提江東六十四屯、海參崴就說不要糾結曆史舊賬,一提日本侵華就說銘記曆史不忘過去。對恩怨的靈活運用屬於國家的宏觀調控範圍,是政治動員的利器,個人情緒隻能在給定的大氛圍裏上下浮動,自選表情的空間很小。比如在2012年的反日大遊行中,群眾大多自覺地在劃定的情緒配額範圍內憤怒,西安蔡洋的情緒超越了指標,用U型鎖砸穿了日係車主的頭顱,被判刑九年。本來,允許群眾上街發泄一下憤怒是國家給的福利,情緒高漲的上限要止於砸日係車,車主腦袋不在配額裏。現在《南京照相館》也屬於表情放蕩擾亂了國家情緒配額,馬吉、費奇的貢獻早就得到了國家的承認,相關膠片收藏在檔案館,影片篡改曆史事實,嚴重幹擾了國家級敘事,編造的煽情嗑仿佛是給嚴肅的呱打進了Bug,導致國難敘事程序死機。這是個嚴肅的政治事故。
202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