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以哈戰爭不具備任何戰爭要素,既不像現代戰爭也不像古代戰爭,是一場貌似戰爭的交易,更像是經濟學交易模型。
軍事理論家常講現代戰爭就是打後勤,現代戰爭就是比火力比科技。這些在以哈戰爭中統統不存在,哈馬斯隻有地道,沒有後勤,連點燈的燃料都得指望以色列批準放行,火力對比差不多就是彈弓與機槍的差距,哈馬斯的高科技就是嬰兒炸彈衣。一場算不上戰爭的治安嚴打活動,卻打出戰爭的懸念,玩出了戰略的跌宕起伏感,真是戰爭史上的奇跡。
以色列軍隊勢如破竹,摧毀了哈馬斯的主要據點,正在挖地掘鼠清剿哈馬斯殘餘之際,卻接受了國際斡旋,宣布停火四天並釋放150名巴勒斯坦囚犯以換取50名人質,給哈馬斯骨幹逃逸、備戰的機會。軍評家認為以色列這時候停火是犯了兵家大忌,本來就不是正兒八經的戰爭,沒有兵家也沒有啥大忌,隻有大計。
哈馬斯好像是個狩獵部落,獵物是人,隻要手裏掌握著人質,一場戰爭就隻是交易成本。哈馬斯這次獵獲了247名人質,這麽單薄的人質資源已經讓全世界低聲下氣了,如果哪一天手氣好,一場圍獵獲取了上千名人質,還不得“挾人質以令地球”了?
哈馬斯融狩獵與交易於一爐,跨越了農耕文明、遊牧文明、商業文明直擊後現代的心髒,讓古老的交易模式煥發了青春。哈馬斯是計劃與市場結合的典範——消滅以色列是崇高的計劃,以人質換利益是暫時的交易。與大國對民營企業家的策略不謀而合。
哈馬斯圍繞著“抹掉以色列”這個驚天大計劃展開一係列市場運作,把“計劃指導下的市場經濟”發揮得淋漓盡致。首先要用恐怖襲擊刺激以色列對加沙地帶進行封鎖和隔離,激起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的對立,展示平民的慘狀吸引世界的同情、慈善和援助,製慘販慘比製毒販毒利潤更高,還合法且有爆烈美學價值。而且背後還有伊朗等國際勢力做甲方,會根據哈馬斯恐怖襲擊的“工程量”撥付工程款,一次恐襲就賺兩份錢,慈善捐款恐襲工程款。恐怖襲擊綁架的人質交易麵就更廣了,可以交換不成比例的大量巴勒斯坦囚犯,也可以換取巨額贖金,還可以簽署有利的協議,一魚多吃也不過如此吧。
這次交易額是50名人質,哈馬斯手裏還剩197名人質,下一步交易的主動權由哈馬斯控製。哈馬斯肯定會漫天要價,榨取人質的最高價值,以色列會賠個底兒掉。從哈馬斯角度看,以色列前段時間雷霆震怒的軍事行動,是一種討價還價行為,以色列的軍事打擊是對哈馬斯漫天要價的就地還錢。以色列心裏明白,有這247名人質,國際勢力是不會允許以軍蠻幹到底的,一定會阻止以軍的行動。以軍拿下加沙北部,清理醫院、學校下麵的哈馬斯隧道,最大限度地打壓了哈馬斯的人質要價,各方開始談判。
這就形成了市場激勵機製,刺激哈馬斯擴大人質生意。這次人質用完了,就得重新“采集”人質,世界人口這麽多,哈馬斯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質資源。不論以色列軍隊有多強大,總不能保護人類不被恐怖分子狩獵吧?再強大的軍隊也戰勝不了“人質狩獵者”。以色列要發奮工作還要勤儉節約,加強軍備,等待下一次人質交易……最後誰拖垮誰,誰能笑到最後,真不好說。
賣淫和綁票是最古老的生意,賣淫已經從賣身發展到賣藝賣德,走向德藝雙馨;綁票過程還是那麽古樸醇厚簡單粗暴,但哈馬斯已經把人質交易做成了大宗期貨交易。阿拉伯世界會不會出現類似“歐佩克”那樣的組織,控製哈馬斯的人質狩獵產量?如果文明世界拿哈馬斯沒轍,也許人質生意會在期貨市場上掛牌經營,創出“哈馬斯期貨指數”的名頭。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