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遼寧省盤錦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申海青落馬,網友們奔走相告,喜大普奔。按說,網絡上這麽大動靜,跟盤錦副市長的級別有點不配套,因為申局長三個月前跨省抓捕周筱贇律師的壯舉,讓他的落馬享受了超標待遇,跟傅政華、王立科的吸引眼球指數相當了。這也算仕途成功的標誌吧,在位時副廳級別,落馬時享受了副部級以上關注,玩完之際自己提拔了一下,哪怕栽了也得圖個響聲大不是。
很多網友拍手稱快,剛跨省抓捕律師,報應來得快!
這話很成問題。在社會元素周期表上,正義排位很靠前,雖然正義常遲到,人們也願癡癡等待這過了保質期的正義。對“遲到的正義”,西方律師認為“遲到的正義就不是正義”,中土律師則強調“正義會遲到卻不會缺席”,意思是別把過了保質期的麵包不當幹糧!西方人說過期的牛奶就不是牛奶,那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若是連遲到的正義都等不來,不更慘嘛。
正義習慣性地遲到曠課,人們就用“報應”概念作為正義青黃不接時的救荒用品。“報應”沒有具體的時間要求,隻是籠統的說“不是不報,時候不到”,好像是窖藏酒,年份不夠還影響口感。
當大家都盼著某某人遭報應時,就說明正義不在家,不知去哪瞎逛悠了,這就讓伺候正義的法治很難為情了。盤錦市申局長落馬,據他跨省抓捕周筱贇才三個月的時間,報應忒快了就不太符合報應長周期的特點了。若是報應,還輪不到抓捕周律師這事兒,畢竟還是免於起訴給無罪釋放了嘛。周筱贇是名人,受點迫害大家就都知道了,誰知還有多少被申海青迫害的人?等申海青被宣判時,就知道他是被多少冤孽報應的了。
如果大家都相信盤錦公安局長是因為跨省抓捕周筱贇遭報應了,當群眾痛恨某局長時,就盼著他跨省抓捕周筱贇好快遭報應,把他當釣魚的魚餌,都這麽念叨著,對周律師也不好吧。
我倒是覺著,申海青落馬是他自己以前違法犯罪的必然結果,他的前任姚喜雙,上司李文喜都落馬了,排排坐吃果果也該輪到申海青了。三個月前他悍然跨省抓捕周筱贇,說不定是想“圍魏救趙”解除自己被查的危機呢。申海青混跡官場多年,即使智商不高也該明白跨省抓捕名律師的輿論風險,他挺身犯險勇幹髒活,是在向誰表忠心吧?
或者是,本來就該查到他了,他走了一步跨省抓捕名律師的險棋,即使沒有把周律師最終定罪,但此時若查辦他,就有向社會輿論屈服的意味,官方丟不起那人呀!為了省市和警方的麵子,有可能暫時放他一馬。所以,申悍然跨省,可能是《三十六計》讀多了,反而害了自己。
所以,要把申海青的落馬歸功於法治而不是跨省抓捕的報應。
陰謀論和報應論有相似之處。卡爾·波普爾說:陰謀論認為社會中發生的一切壞事,像戰爭、失業、貧困,都是某些有權勢的集團直接設計的結果。陰謀論也是一種理性的自負,相信一小撮壞人能理性地設計出連環災難來,就像過去蘇聯人相信幾個計劃委員會的聰明人能理性設計出全社會的經濟運行和經濟繁榮一樣,如一種不可抗力。好人的陰謀能造出幸福連環套,引領人們走向美麗烏托邦;壞人的陰謀能使大家陷入苦難連環陷阱,這是一個硬幣的兩麵。
報應論源自理性與道義的自負,理性一旦判斷出對錯、功罪,道義就脫離了人的努力準備賞善懲惡了,如不可抗力一樣去完成報應。陰謀論和報應論的周期都足夠長,有時都超出人的經驗驗證,但卻能作為預期而影響當下的生活。
在國際上用陰謀論,有利於加強對抗“亡我之心”陰謀的凝聚力,在國內用報應論,有利於民眾忍耐眼前的不公和冤屈,把希望放在未來的報應周期上。對外用陰謀論,對內用報應論,可別弄反了哈。坊間有“對外不用胡錫進,對內不用張召忠”的說法,可見,內外之別的重要性。
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