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居齋

後疫時代應對人類麵臨的問題探索
個人資料
正文

【咬崖-竹】(憶昔五十三)

(2024-05-20 02:40:15) 下一個

【咬崖-竹】(憶昔五十三)

 

吾出身低微,喜歡竹。德性如是。

 

 

咬定青山不放鬆,紮根原在破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吾道可道,非常道,非道是道!

近日辦事,不在常道,和親近的人也非常論道。

緣由生死,吾不怕,誰怕誰啊~~~

由此,發來一篇舊文:

 


              邦妮和她的“臨終關懷”


“人總是要死的”毛爺爺說過。死總是非常痛苦的,想愉快地去死,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安樂死”卻是人人的希望,成為不很久前的新理念。

“安樂死”聽起來,“死”,這個令人不愉快的字眼。總令人不咋安樂。慈悲地幫助人離開痛苦的人生去“安樂死”, 而且要排除變相謀殺之嫌,避開複繁的法律,道德,科技,宗教等等問題,於是簡單人性的“臨終關懷”就應運而生了。

邦妮大約親手經辦了兩次“臨終關懷”,前年成功地安樂地送走了一個絕症的老人。

在在喧囂的金錢主宰一切,金球控製了藍色地球的時代,人無羞恥的暴露了最醜惡,最凶殘的人性時代,人性中仍然有最美美麗的一麵。我在這裏真正接觸到了。

邦妮是我少有的最真心朋友之一。我在國內爾戮我詐的商業環境中, 結識她的。

她在中國教英語10多年,從廈門到麗江,不計報酬,為中國朋友幹了不少好事。

她第一次見我,就自我介紹:“My name is Bonnie”馬上補加了洋腔“我叫邦妮,就是幫你”。

我們一起 試圖在國內, 組建一個愛護綠色環境的協會,培養一株綠心的小花。我們和美國,以及中國的一些朋友和青年學生一起,堅持不懈努力了五,六年。但在金錢“霾“了的國土上,雖不計報酬,需要時,還得掏自己腰包,其所效果實在是不被“安樂”。

她現在已經是超過70多歲的老美女,仍在狂熱地為此工作。

在認識她兩三年後。我才知道她已經是半條命。在廈門教英語時就患上喉癌,回到美國手術後,又不遠萬裏,來到中國,不遺餘力地熱心為中國人民服務。

她的一個英語學生告訴我,有一次邦妮抱著她大哭。問為啥,邦妮說“我是高興得哭......五年前我得了喉癌,手術後,醫生告訴我,如果五年內沒事,就不會再有事了......”

我那時才明白,為啥她不喜歡大開發後廈門,那裏有被汙染了的空氣;為啥她搬到了麗江,為啥她避開繁鬧的麗江古城,住在旁邊的涑河;為啥一直願意和我們一起,聲嘶力竭地宣揚熱愛“綠心”。

嗬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綠色自然環境,和與之相關的“綠心”。

大前年,我們組織在川農大宣講綠心,特邀請她支持,她從麗江飛到溫江,一路上拍下了霾的成長的”美麗”景色。,

 在她身後是藍天白雲,潔白的玉龍雪山,前麵漸漸出現一團褐色的東西,由點到球,到團,到雲,到一片厚厚的地毯般的汙染了的雲層,複蓋著了成都的上空......

她給我看了這些照片。我被震動不很大,因為我在北京的上空早已看見過這樣的畫麵。

這就是霾,環境之癌!

欲排除霾,做綠心之夢,在大環境破壞的土地上,是太難了。這個地方,就是以犧牲綠色環境來換取經濟起飛。四十年前本人參加重慶一次相關會議,就聽見過政府第一把手提出“先汙染後治理”的高論。

綠心這美麗的夢之艱難,導至邦妮不能在中國追這夢,她的簽證到期,回了美國。

人生如夢,大大小小的各種美夢伴隨著人們。邦妮追夢到中國,我在美麗的鼓浪嶼認識她時,她說:也許她前幾世是中國人,她和我有緣在追夢中相識。

我如一大群華夏子孫也是因為追夢,追到美國。

我的摯友瑟君,前南京工學院的高才,艱難的追夢到美國,完成了他美國學位的夢,不幸得惡症,幾年前,被申請安置到一家如同五星級度假賓館般的“安樂死”中心,臨終前我握住他手,安慰他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在瑟君的追悼會上,我代表來美國追夢的華夏朋友,作了演講,借了邦妮說的:我們都是有緣分的,一起來追夢,一起追到這裏。

想起來這個演講,還真是受了邦妮的影響:“臨終關懷”。

現在是拜金勢囂,在臨終的親人麵前一家人爭財產,勾心鬥角,反目為仇, 以致打打殺殺,頭破血流,為媒體提供吸引眼球的佐料。

近來一篇媒體相關 “安樂死”報道,一個工人掉進滾滾的泥漿裏,據說燙傷99% ,賺錢的大佬黑心地希望他被“安樂死”, 在泥漿中煮死了他!

邦妮回到美國北方一個美麗的莊園,那是她和好友大衛,以及另一個朋友合股的財產。

不久邦妮告訴我,大衛得了不治之症,因為身邊沒親人照顧,大衛自己也想放棄這痛苦的人生。

她和朋友們義務的正按大衛的意願。在高級醫療條件的保證下,對他施行臨終關懷。 她說我也和她一樣,都是綠心籌備會的主要人,她希望我能前往加入他們團隊,對大衛做些事。

我原是義不容辭,非常想去盡義務,去見識體驗這大慈大悲人性的閃光,由於諸多原因,我隻能在遙遠的南方為大衛祈禱。

在中國我們的綠心同仁們對這事也很感動,有個武漢檔次大學畢業的高才生田君,對這事也非常熱心,寄來一張意境深深的照片,我們炮製了一古詩,翻譯成英文,在大衛臨終前幾天發給了他們。

大衛最後是很安樂的仙逝,我們也為在他離開之際,為他獻上了華夏文化的一朵小花,

一年多後,又會是梅雨飛飛的時節,時下美國南方冬天雨淅淅,伴著冷雨敲擊玻璃窗的聲聲。

 

緣份是每一個生命的事。

 

2024/5/20

奧城憶昔記

 

(後記:此文係她20多年前文,昨天吾去了兩三年前為她飄逝,找到的清幽美麗的同一小廟,燒了香。事由待後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樹蛙瓦凹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再用文城平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