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顏崑陽先生《蘇辛詞選釋》
東坡一生作詞流傳至今三百多首,稼軒一生作詞流傳下來六百多首,顏老師這本書選東坡詞二十八首,稼軒詞三十首。為什麼隻選這些詞,顏老師的解釋是:一是「好」詞;二是多麵地呈現蘇、辛詞的各種風格,不隻「豪放」而已。
我剛讀完這本書,義憤填胸,老天無眼,如此折磨兩位曠世詞人,但轉念一想,如果沒有那樣的磨礪,後人怎麼能讀到這麼好的詞?感覺顏老師選這些詞的別的目的沒有直接說,有些話想讓讀者自己去聯想。
我就試著去聯想一下,為了文學進步,顏老師一直倡導文學批評,甚至也鼓勵學生批評老師他自己。
顏老師詮釋最多的古代詩人和詞人有五個,他們是李商隱,蘇東坡,辛棄疾,李白,杜甫。這五個人有三個共同特點:一是「才大」;二是「士不遇」;三是筆耕不綴。稼軒有一句詞「不恨古人吾不見」,稼軒詮釋引用古人文字,顏老師這本書也是在詮釋古人,詮釋就是讀者與作者在「文本」中「互相遭遇」,我感覺顏老師也具有上邊的三個特點:一是「才大」;二是「士不遇」;三是筆耕不綴。
唐宋文士階層普遍受世人尊敬,文人學而優則仕,而當今推崇的是理工金融,時代變了,顏老師處在比蘇辛時代更加不利的人文環境,我聽過三遍顏老師的專題演講「我與我那個年代的傻孩子們」,老師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選擇了中文專業,並不畏辛苦研究了一生,說「蘇辛」是「豪放派」詞人,我覺得顏老師不但「豪放」,而且悲壯!
顏老師在追憶陳文華教授的詩中有這樣一句:「詩人不合逢今世」,我試著接下一句:「留得薪火傳後生」,感覺我接的不夠好,還是引用老師書中辛稼軒的一句詞吧:「白石岡頭曲岸西。一片閒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雖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但用於形容顏崑陽先生的治學精神,一點都不為過。
癸卯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