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4)
佛經有雲:“譬如芭蕉,生實則枯,一切眾生身亦如是”。佛經又雲:“色界亦爾,雖複淨妙 以有身故,諸佛菩薩悉共舍之”,到《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意思就是說人的身體就如芭蕉一樣,都會枯萎死去,人在世上所遭受的苦難,都是因為有自己的肉身,如果沒有這個肉身,人就會很快樂了,“諸佛菩薩”為什麽很快樂,因為他們“共舍之(肉身)”。
古人以芭蕉為題材的詩詞國畫很多,作者往往把自己比作芭蕉,把在人間受到的愁苦失意等等情感用“雨打芭蕉”表達出來,如宋代胡仲弓寫的詩“為愛芭蕉綠葉濃,栽時傍竹引清風。近來怕聽愁人雨,斫盡簷前三四叢。”人生在世,誰也逃不過生老死別,受到周圍環境的逼迫煩惱,很多人沒有自暴自棄,因為在古代中國文人中有儒家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就如胡仲弓寫的這首詩,“雖然我象芭蕉被雨擊打發愁,但我還要學習竹子那種引清風的精神”,我們知道“竹”為四君子之一,已經人格化,因此此詩之意境不難理解。
畫家畫芭蕉也取此意,往往芭蕉和竹畫在一起,如果和石頭畫在一起,就表示要象石頭一樣堅強等等。
至於民間取芭蕉葉大,借以表達“家大業大”,不在文人畫討論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