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是基於一個“普通市民”在武漢封城期間對發生在身邊的一些事情的記錄。首先出現在作者的博客裏麵,後來被大量轉發引起網警和政府的注意,經過一番審查,有關方麵覺得文章內容太過於負麵,傳達大量不利於戰勝疫情元素,作者的博客出現一定的限製。
作者使用大量可能、估計、想象的場景、故事以及使用一些措辭將對為控製疫情不得而已采取的封城措施提出了大量的批評、抱怨,用自己的不滿情緒取代了政府的決策、老百姓期待以及全國人民的關心和支持。
領作者頗為得意的是這些斷斷續續的日記居然可以匯總成書而且很快傳到了國外,並以最快的速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發行,為此,作者也發了一筆小財。
這個作品一出現就引起多方麵的關注,有人說它反映了市民的心聲、老百姓的疾苦、政府的無能。對於這個過街老鼠般的作品我們沒有必要做過多的評價。我們來討論一下國外發行的這個作品到底在幫誰。
國家的強大有兩種方法,一個是我們一天天好起來,一個是敵人一天天爛下去。好起來比較容易理解,爛下去就有一些複雜。中國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確確實實是好起來,但一旦好到有可能會觸動一些人、一些國家、一些團體的利益,就可能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甚至是麻煩。比如最近一段時期發生在中美之間的貿易戰、關稅、實體名單、限製某些技術、產品出口,甚至出現幾個國家抱團對付中國現象。這就不由得讓我想起來那個關於筷子的故事:兩支筷子一長一短,使用什麽方法可以讓長筷子變短,最後的方法是把長筷子折斷,讓它變短。美國最近一個時期對付中國的方法就是想辦法把中國的長筷子折斷。
封城大家都知道是對國民經濟有極大的損傷,但又是控製疫情的最佳方法。早封城、早解封、早回複生產。晚封城很有可能使疫情無法得到控製,不封城結果無疑更恐怖。美國就是在封於不封之間猶豫。不封的原因非常簡單,一是大選,而且是最重要的;二是老百姓沒有存款,美國家庭馬上拿出來500美元的可能不足一半。他們的消費方式是借錢,這個星期花下個星期的錢,大部分業主都是采取一個月發工資兩次的方法。一個星期不工作馬上就沒有飯吃。
其實現在再看《方方日記》卻是扮演了一個折斷美國筷子的角色。既然發生在武漢封城事件有這麽多負麵作用,那我們(美國)幹嘛也要封呢?有美國人說,封是死,不封也是死,我寧願不封,我們要自由、我們要聚會、我們要海灘。不封的結果也許對經濟有利,但會出現更多的感染人數、更多的死亡人數。
中國人民向來善良,雖然被欺負、被侮辱、被看不起,但是關鍵時候我們給美國還是提供了口罩、防護服、呼吸機和檢測盒。盡管如此,美國政府、美國人民仍然對中國抱有成見,在美國總統和美國政府的煽動下,美國人民對中國甚至出現了仇恨。
《方法日記》在中國已經是過街老鼠,它不會成為社會的主流,但它可以影響美國老百姓的行動。既然中中國大家都不喜歡那就讓它去它應該去的地方。我們是希望《方方日記》來撅中國的筷子呢還是撅美國的筷子呢?
這些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盡情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