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檔留存
前日,在網上貼了一首小詩:《詠白蓮花》
婉靜白芙蓉,澹然開蓼汀。
淩波如洛女,照影似湘靈。
香遠微風細,神清碧水泠。
素懷誰識曉,玉立自亭亭。
一位網友跟帖雲:”好美的白蓮花。。隻是白蓮花這個詞快被網絡毀了。。。“
我回答說:“是的。這個時代,似乎以毀掉所有美好的東西而自鳴得意。可悲。網絡世界助長了此類自以為高明的懦弱者的肆無忌憚。他們似乎可以任意攻擊踐踏任何美好的東西而不需要負責任。不管他們,我依然讚美白蓮花!在白蓮花麵前,抹黑者不過顯露了自己的齷齪。”
網友oncewasthere兄讀後,寫了一篇犀利而深刻的文章,現轉貼於下,立檔留存,並致謝意。
由蒼茫兄的《詠白蓮花》想開去
作者:oncewasthere 於2025、8、8
今天,又被蒼茫兄的一首《詠白蓮花》美到了!更被他在跟帖中的一條評論感動,他說:
“這個時代,似乎以毀掉所有美好的東西而自鳴得意,可悲。
網絡世界助長了此類自以為高明的懦弱者的肆無忌憚。
他們似乎可以任意攻擊踐踏任何美好的東西而不需要負責任。
不管他們,我依然讚美白蓮花!
在白蓮花麵前,抹黑者不過顯露了自己的齷齪。”
蒼茫兄,說得太好了!
是的。在這個時代,似乎有人以毀掉一切美好的東西為樂,甚至以此為自己的“聰明”與“清醒”而自鳴得意。網絡世界,作為一麵巨大的回聲牆,在虛擬的遮蓋下,更是助長了這類自以為高明的懦弱者的肆無忌憚。鍵盤上,他們的指尖可以輕而易舉地發出尖刻的言辭,卻無需承擔任何現實中的責任與代價。
尤其可悲的是——連語言本身也在被糟蹋。許多本是溫暖、美麗、幹淨的詞,被硬生生拖進了網絡的泥淖。它們被隨意扭曲、反諷、汙化,成了譏笑、詆毀、陰陽怪氣的工具。“白蓮花”原該是詩裏、畫裏、佛經裏的一抹高潔,如今卻常常被用作嘲諷和攻擊的標簽。這種語言的淪落,本身就是一種暴力,一次對美的褻瀆。
這種人,往往以“看透”為名,行“抹黑”之實;他們自詡洞察世事,卻隻看見了汙濁的一麵。他們攻擊美好,不是因為美好有錯,而是因為美好本身讓他們感到自卑和不安。於是,他們急於用泥水潑向一朵潔白的花,以此來掩蓋自己腳下的淤泥。想起那位屍骨未寒被網暴跳樓地邵曉蓓醫生,一朵被汙濁的網絡泥石流吞噬的又一朵蓓蕾!
但是,香遠益清的白蓮花依然會盛開。她生長在泥淖之中,卻潔白無瑕,不因汙水而失色,不因流言而枯萎。“素懷誰識曉,玉立自亭亭”。
在白蓮花麵前,抹黑者反倒顯露了自己的卑劣——因為他們所能證明的,隻是自己與美好的距離。批評可以是建設性的,光明磊落置地有聲地,但惡意詆毀不過是泄憤的自我醜惡暴露。
網絡時代最可悲的,不是汙泥存在,而是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麻木地習慣了在泥中打滾,歡快地跳著蹦著將泥點子拌著口水甩濺得滿世界都是,哈,你瞧,大家身上都有,誰也別嫌誰。。。
仰望呢,早忘了!忘了泥中也有花開,更忘了語言本該是照亮人心的光,互相啟發的鑰匙。。。
非常感謝蒼茫兄。堅持著這份風骨,這份不流俗,四平八穩地坐在那裏,朗聲喝問:“衣冠何日變,禮樂幾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