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日回國探望大姐病重及處理喪事,並因照看家庭房產原因專程去了我大姐有房產的200間小區。心裏感觸良多。囉嗦如下。
我大姐於1985年前後進入西安東郊某大廠某車間工人,直至2014年退休。曾經那工廠挺輝煌,有萬名職工,有軍品有研究所。她經人介紹於1988年跟在軍品研究所工作的我前姐夫結婚。因工廠巨大,代辦各種社會功能。但也因工廠人員巨多,幹部工人都按步驟等待分配福利房。故我大姐結婚頭幾年,租住廠區附近農民房,就是那種三間兩層,樓梯明在外麵,院子有個公用水龍頭的,廁所公用的那種房子。期間,某冬日我大姐從結冰的戶外樓梯上摔傷了腳踝,由姐夫送回娘家養傷幾月。。。
後來,我記不得是那年,總的是92/93年後,我大姐姐夫分到工廠後麵一個叫“200間街坊”平房區裏的一間母子房。那平房區,跟軍營似的,長方正正一排排分隔建設紅磚平頂的聯排平房二十多排,每排十間左右。進去戶門,是黑的,原來這房子原沒有上下水,早期住戶接來上水,順手搭建一間棚戶把一間房變成一間半,前半間有水龍頭,放灶具櫥櫃自行車。。。我手頭沒了那時照片。有張近日我從公交車站走進附近城中村路口的。也有張那200間小區現在蓋起的六棟20幾層高層住宅的照片。那裏現在住著863戶,基本戶型是112平米三室一廳或128平米三室一廳。
我咋去的呢?
我一大早從城中坐公交車去的。那是一路車的終點站。過去是,現在也是。(過去我從南郊坐公車從頭坐到尾,下車再步行十分鍾左右-進入東小寨村村門,步行經過農民房改建的二層三層沿街房,鑽個小巷子就到了200間平房小區-我意思是當時覺得當工人住的還不如城中村農民,他們會用自有資金推倒房子建二層三層房,自住一層,二樓分三戶出租給工廠工人小家庭)。從公車終點站步行去小區時,我先是辨了一下方向-近十幾年沒來過這街區了。終點站是電力職工醫院。(醫院還在那裏,我一前同事媳婦生產在那裏)。往前走,就得問路了。因東小寨村門口已大變樣,現在是一條六七十米寬的大路,中間有二三十米寬的“幸福林帶”-是市府給東郊人民造福的綠化帶(裏麵有遊樂設施/飯館/咖啡廳等,就是沒見人)。那村口邊上就是那大廠的某個附設學校,再往南就是大廠廠區了。
我步行走過村路,寬度約五六米,長度大約一公裏,路一邊是西安東站(火車貨運專用線-我過去在外貿做物流時,有時在此處倉庫提貨)的長長院牆,偶爾有平頂房是免費公廁,或是收費澡堂子,或是入口,院內是火車軌道。路另一邊是鱗次櫛比的三層民房,一個個挨著建的。一般一層總是鋪麵,如削筋麵飯館/四川小飯館/水泥鋪等,不見多少生意,估計就是服務周圍街區的租房戶。
轉到一個小通道時,我打量一眼,看有平房區沒?豁然看見幾棟赭石色的高層居民樓房。
小激動一下!這就是我在我姐嘴裏聽說了很多年,很多年因地處於熱電廠管道之上,並處於地裂斷裂帶之上,被規劃局卡住,多年想拆建一直到我出國的2013年都沒動靜的200間街坊小區。今日,此時,屹立在我眼前了。雖說我聽聞它佇立起來的願景已經多年了,麻木了,覺得建與不建都沒關係了的六棟高層們,如今呈現在我眼前了。我不知,在此地局促平房內居住多年,盼望多年的我的大姐,當初會是多麽經常地來建設工地“巡視”,在高層建好分到鑰匙時是多麽開心快樂!一輩子服務一家國企大廠,終於在快退休年紀時擁有了自己工廠的集資建設的平價公寓。
苦菜花兒!苦菜花兒開了!
不感慨了!隨後我又走出東小寨村那大幾百米村路,想找廠裏物業辦。我又來到十四街坊水電購買處。我本意是查看大姐水電費記錄情況,人家問我要電卡我沒有就不給辦。另被告知200間小區自有收水電辦公室,此處不辦。我回到大路口,找了個“摩的”蹦蹦。那摩托騎手也沒帶頭盔,也沒頭盔給我,車子也沒有個帶框架的擋風的框子(西安滿街都是電動摩托車,都帶那大框子擋風,最不濟,也有一個大棉簾子在車前部擋風)。這車沒有任何附設裝備,我也急著辦事不計較,一路風馳電掣,順著“幸福林帶”,拐進大廠中間巷道。這路邊,一會是機械分廠,一會兒是實驗小學(我意會出我外甥女就讀過這間小學,也就讀的是長辦附屬初中高中,直至上大學。這一帶街區,都是她們無比熟悉的成長地界),隨後時買菜的流動攤販,最後拐了一拐,還到一個居民院大門口,也是有看門的,有大鐵杆子的擋車的開關。。。騎手一轉,我就來到六棟高層前。我要求到後部平房,似乎是物業。其實不是,我讓司機等我“交個物業費就回”。我來到位於第四棟大樓一層有個窗口的物業辦。遞過我大姐身份證副件和房號,物業幫我查了欠費情況。我才知大姐房子出租物業水費電費卡都在租戶手裏,由租戶交。但確認了大姐公寓確切門牌號,達成了目標,我就跨上那個巨冷的摩托車到地鐵站了。於是回程回老公寓,心裏帶著對200間小區街坊的種種印象。
這街區是西安某大廠的員工家屬區,滄桑巨變,是個人史/廠史/國史。
僅以此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