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溪流

生活的溪流波連波,浪花裏飛出七彩歌,酸甜苦辣鹹都是寶,生命樹結滿生命果~~~
正文

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國感恩節晚餐

(2006-11-25 23:12:30) 下一個


自打來美國,還從未在家自己過感恩節。今年一再謝絕了朋友的邀請,堅持要過一個自己的感恩節,一個不吃火雞的感恩節!

不吃火雞吃什麽呢?——“叫花童雞”!

“叫花童雞”是一道傳統杭州名菜。關於這道菜,有一個追根溯源的傳說:很早以前,一個乞丐流落他鄉,饑寒交迫,病倒在地,夥伴們為了救他,架起篝火讓他取暖,又設法弄來一隻雞,但無炊具。有人撈起旁邊塘泥把雞包起來,投入篝火中烘烤,後來敲開泥團,不僅雞毛隨之脫落,雞肉也鮮嫩噴香。杭州的菜館後來效其法,並稱之為“叫花童雞”。

當然菜館裏製作的“叫花童雞”比當初乞丐們做的要講究得多! 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越雞、紹酒、西湖荷葉,加上各種調味品。先在雞腹中填滿佐料,然後用荷葉及箬殼包紮,再在外邊裹上一層用紹興酒腳、鹽水調和的酒壇泥,放在炭火中煨燒三四小時。到顧客食用時,整個泥團拿到餐桌上當著客人的麵拆開。由於它是經密封燒烤的,保持了雞的原汁原味,泥團中的名酒的香醇氣味,經火烤後沁入雞肉,一股清香在桌麵上撲鼻而來,更增添了情趣。

就如我前麵介紹的西湖醋魚一樣,在美國自己做這道“叫花童雞”,材料上的限製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沒有越雞,越雞皮薄肉嫩,味道鮮美;二是搞不到酒壇泥。但是革命者(革雞之命者)是不能被一點點困難而嚇倒的!^O^ …… 條件不夠就因地製宜吧,我們這兒的小童雞也是非常飽滿大方清純可愛的!不過我忘了拍包裝的照片了,從露西家偷了一張,反正是一模一樣的童雞,露西姐看見了別砸俺啊,這不是資源共享嘛:D~~~


另外呢,酒壇泥雖然沒有,荷葉是有的;炭火雖然沒有,烤箱是有的;要密封烘烤嗎,咱就用錫箔紙嚴嚴實實包緊嘍!

言歸正傳(見下圖)。


1、預醃:小童雞一隻,洗淨,吸幹水;取條理盆一隻,放入五香粉10克,紹酒3大勺,醬油2大勺,白糖2小勺,鹽2小勺,混勻,將雞放入醃半小時,中間翻動2、3次,使調料均勻滲入雞體內。

2、炒輔料:原菜譜所用輔料是肉末和大蔥。我想呢,雞本身就比較鮮,還是放一些能吸油吃鮮的蔬菜進去,讓雞和菜相得益彰,豈不好?所以,我用了一些冬瓜(切小條),鮮花菇(切薄)和蔥段蔥結,起油鍋爆炒一下,調好味,塞入預醃好的雞腹內。

3、4、縫合:將雞腹和雞脖子處的開口用線縫合起來,防止烘烤的時候汁液流出。

然後用一大張荷葉(事先用熱水泡軟)將縫好的雞包裹起來,紮緊:


荷葉外麵用手抹一層紹酒,再包裹一層錫箔紙,盡量包裹嚴密。也用線紮緊:


包的時候要記得將雞腹朝上,最後放入烤箱的時候也要雞腹朝上,以免湯汁流出。

放入烤箱的時候,把雞放在一個三角蒸架上,下麵再接一個烤盤,烤的時候總會有一些汁液流出的,接著會比較幹淨。

350度,1.5小時。

打開:


烤得非常透,所以要非常小心地將雞拆去包裝,搬到盆子裏。荷葉和錫箔紙裏會有一些湯汁,非常寶貴,要小心收集了,澆在雞身上。拆線很簡單,因為從裏到外都很酥,輕輕一扯線頭,線連帶少許雞皮就一塊下來了。

看看烤好裝盆的“叫花童雞”:


這些都是開吃之前照的,一旦開吃就顧不得拍照啦!瞧瞧這樣子,還是夠饞人的吧?色、香、味俱全,我感覺比火雞強多了,肚子裏麵的菜也很鮮呢!


(本人作品,轉貼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