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溪流

生活的溪流波連波,浪花裏飛出七彩歌,酸甜苦辣鹹都是寶,生命樹結滿生命果~~~
正文

柳翠井巷18號(一):阿慶嫂,洪雪飛,小毛

(2006-05-28 10:18:34) 下一個


前些日子看到報道,現代革命京劇《沙家浜》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由許晴扮演阿慶嫂。從劇照上看,許晴所扮的阿慶嫂非常俊俏。這讓我想起了京劇裏麵的阿慶嫂。從京劇《沙家浜》開始公演直到拍攝成電影,這中間有過三位扮演阿慶嫂的演員,她們分別是:趙燕俠、劉秀榮和洪雪飛。我要說的是第三位也是扮演阿慶嫂時間最長、公認演得最好的一位:洪雪飛。

在我 8 歲之前,洪雪飛家與我家比鄰而居。那時,我們家住在柳翠井巷 18 號。那是從前一個資本家的房產,分成前後兩院,連帶一個大花園。正房偏屋樓上樓下的,分給了 7 戶人家居住,其中三戶是在後院樓上。我家在中間,右邊一戶潘姓人家,左邊一戶洪姓人家,便是洪雪飛的家了。

洪家的房間比我家的大些,我依稀還記得房間的中央擺放著三張相當於 TWIN-SIZE 的淺色鐵床,床與床之間隔著床頭櫃,地板家具和玻璃總是擦得幹淨明亮。洪家有三個女兒,大女兒的名字不記得了,隻知道在海軍服役;二女兒叫洪銀飛,在上海工作,不常回家;小女兒就是洪雪飛。三個女兒的小名極其尋常,就叫大毛、二毛和小毛。小毛與大毛二毛是同母異父的姐妹。小毛的父親是安徽人,我一點印象也沒有,也許根本就沒有見過麵。洪家的常住人口似乎就是洪奶奶,我父母尊稱她為“洪師母”。洪奶奶慈眉善目,皮膚白晰,身材有些發福,頭發花白,戴著一副玳瑁邊的老花鏡,見人先微笑,說話是綿軟的上海話,總是“小囡小囡”地叫我,有時會摸一下我的腦袋,擰一把我的小臉。我自己嫡親的外婆和奶奶都早在我出生之前很多年就已經過世,比起右鄰的黑黑瘦瘦又裹著小腳的潘奶奶來,洪奶奶顯得慈祥可親,因此我經常跑到她的屋裏玩。她的三張床當中的兩張平常都空著,偶爾二毛會回家小住。大毛一家也回來過幾次,有一次回來後,她家的兒子就留下來住了一段時間。那男孩與我一般大,我們很能玩到一起。我還記得他剛來的時候穿的白襯衫和背帶西裝短褲,是個小帥哥哦!

說了半天該說說小毛了。下麵是古狗來的兩段話:

1 、洪雪飛( 1942-1994 ),女,京劇演員。 1958 年畢業於杭一中,在校期間即為文娛骨幹。後以主演現代京劇《沙家浜》中的阿慶嫂而聞名於世。

2 、洪雪飛, 1942 ( ? )生於上海,長在杭州, 1958 年考入北方昆曲劇院,師從韓世昌、白雲生、馬祥麟等。後又得姚傳薌、周傳瑛指授。學戲不久即以新編戲《晴雯》中的襲人脫穎而出。文革中改唱京劇,所演《沙家浜》拍成了彩色電影。 1979 年,北昆恢複建製後,重歸昆劇。

所以,小毛 1958 年從杭州一中(現杭州高級中學)考入北方昆曲劇院學戲的時候,離我出生還隔著幾年呢!我媽媽倒是看著她在杭一中念書的。我所知的小毛主要是洪奶奶嘴裏的小毛。關於小毛,洪奶奶常常是這樣開始的:“我滴格小毛啊——”,“我小毛有信來哉——”,然後就是小毛如何如何,她說的細節我是一點也不記得。隻記得突然有一天,大人們說,小毛回來了!我那時還在後花園裏與小夥伴瘋玩,我爸爸急急地跑來拉了我就走,我們來到樓下鄰居的家裏,他們家的屋子從前是正房堂屋,麵積最大,爸爸拉著我趕到時,裏裏外外已經是水泄不通了。爸爸還是老方一貼,一把提起我放在他的脖子上,就這樣,我終於越過人牆遠遠地看到了小毛。她穿著一件藍底白印花布的襯衫,一頭烏黑的齊耳短發,大大的眼睛,紅撲撲的臉蛋,正擺著手勢在演唱呢!那一瞬間的印象,從此就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裏了。她的形象在一個 6 歲小女孩眼裏就像天仙似的美麗動人!那天她唱的是什麽我記不得了,問媽媽,媽媽也不記得了,畢竟時間的流水淌得太遠了。根據古狗的資料,那時她應該已經開始扮演阿慶嫂了,因此那天她唱的可能就是《沙家浜》裏的某個唱段也未可知。晚上,媽媽牽著我的手,去了隔壁鄰居的家,近距離地接觸了日後大名鼎鼎的阿慶嫂。那幾天她家進進出出的人川流不息,都是同一院子或附近其他院子的鄰居慕名來看望的,當然也有她自己過去的同學朋友之類的。盡管那時她還未成大名,可是能考到北京去學戲的年輕漂亮女孩畢竟寥寥,因此難得回家一趟,動靜還是蠻大的。從我記事起直到我家搬走之間的年月裏,她好象就回來過這麽一次。北京到杭州,那時可不像現在這麽方便,坐飛機兩小時就到了,那是要花大錢坐一天一夜火車的。

再後來就是在電影《沙家浜》裏見到她了。最早是媽媽帶我去看,後來學校組織去看,反反複複地看了好幾遍。收音機裏每天放來放去就是幾個樣板戲,因此天天都可以聽到她的演唱。直到如今,我都能一人三角一字不差半調不走地把《智鬥》唱下來。我最喜歡阿慶嫂在唱完“有什麽周詳不周詳” 這一句,把殘茶一甩的動作和之後的一個亮相,瀟灑,幹練,氣度不凡。

我家後來搬到了東太平巷稍稍大一點的房子,離柳翠井巷並不太遠,還回去看望過洪奶奶幾次。每次路過洪奶奶工作的地方——中山中路靠近惠興路(文革時叫“為民路”)口的一家裁縫鋪,都要從玻璃門外向裏麵張望一下,看看洪奶奶在不在。常常就能看見她老花鏡掛在鼻梁下麵頭低低的在踩縫紉機。幸虧很多年後小毛意外亡故時老太太已經不在人世,不然白發送黑發,不知會有多淒慘呢!



下麵轉貼一則古狗來的有關阿慶嫂和洪雪飛的報道:

洪雪飛是被作為當時重點培養、並以扮演阿慶嫂而嶄露頭角的青年演員,無論從個人資曆、還是舞台表演經驗來說,當然在趙燕俠、劉秀榮等人之下,但是,由於她本人刻苦好學,再加上昆曲和京劇本來就是一脈相承,借用到北京京劇團。隨後,北京京劇團由“團”改“院”,由此而來的洪雪飛,她的阿慶嫂的扮妝甫一亮相,再加上與其特有的高亢嗓音相配合,也完全得到了江青和劇組人員的認可和讚同。所以,後來在 5 年之後,該劇被拍成彩色戲曲藝術片,全國的廣大觀眾是通過反複放映的電影,來認識和熟悉洪雪飛的阿慶嫂的。洪雪飛把阿慶嫂那種幹練、潑辣、充滿智慧、巧於周旋的“春來茶館”的老板娘,表演得出神入化,爐火純青,其精湛的演技,自然是贏得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喝彩。

步入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八個樣板戲”消失了十幾年又重新“抬頭”之後,《沙家浜》因其熟悉的劇情故事,經過百煉成鋼已膾炙人口,被冠之為“紅色經典”之一,以原本現代京劇的形式,再次喚起了許多人們的深情回憶,並以劇中諸多傳唱不衰的著名唱段,深受當今觀眾的喜愛和歡迎。洪雪飛作為一名因阿慶嫂一角名揚天下而走近中國百姓萬戶千家的著名戲曲演員,也應邀頻頻出現在各種文藝演出中,她的一曲原汁原味的“智鬥”,不知是翻來覆去演唱了多少次,癡迷的廣大觀眾是百聽不厭,津津樂道。不幸的是,洪雪飛在1994914日的那一天,應邀到新疆邊遠的克拉瑪依油田去演出的時候,突遭路途翻車,洪雪飛被拋出車外,送往醫院不治而過世,當時年僅50歲(應為52歲,博主更正)。一時間,全國各大新聞宣傳媒體紛紛進行重點報道,幾乎是所有的標題都千篇一律的冠之為“阿慶嫂”洪雪飛的介紹字樣,以喚起更多的人們對這個在特殊年代裏家喻戶曉的著名戲曲演員的一種深切惋惜和懷念之情。

後來,洪雪飛的家人將新疆克拉瑪依油田補發的撫恤金全部捐獻出來,聯合北京劇協設立了“洪雪飛專項基金獎”,專門用於獎勵不斷湧現出來的優秀青年昆曲演員。這便是當年的《沙家浜》在時隔近 40 年之後,圍繞著台前幕後所發生的一件令人關注的事情。可惜一代名伶意外故去,但是,她的阿慶嫂形象,卻永久地在兩代觀眾心目中,留下了一道永遠也難以抹掉的深深印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