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在中國城買了一盒自熱的魚香肉絲炒飯。不用開水,不用火,不用電就可以吃上熱乎乎,香噴噴的炒飯,真是超乎想象。原以為方便麵都需要開水泡,或者用火煮,現在發覺這個思維缺乏想象力。今天買的自熱炒飯自帶一個發熱包,這個包含有氧化鈣,碳酸鈉等成分,按指令,澆一瓢涼水,蓋上蓋,它就開始自己發熱,開始熱飯。指令特別強調不要放熱水,否則熱力太強,危險!當我看到滾燙的蒸汽從出氣孔噴出時,很是興奮,化學反應了,反應了。
這很象年輕時在家看到的一個現象。往石灰裏澆一瓢涼水,石灰裏立馬冒出熱氣,腳踩進石灰裏也會燙傷。石灰,顧名思義,來自於石頭。所以我將前麵講的自熱炒飯命名為石頭炒飯。不用額外的燃料,用石頭就可以炒飯。燒石灰,來自農村的孩子,很熟悉。到河灘上撿一些管石,學名也許應該叫石灰石(不過這個名字很沒有想象力),我們叫它管石。到現在,我還有困難去區分其它石頭與管石。管石變成石灰,需要一個燒製的過程,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又所謂烈火焚燒若等閑。
我們老家的冬天是寒冷的,所以到了冬天,每一家都會生火爐烤火取暖。老家附近有好多個小煤窯,因此大部分時間,我們可以生一個煤炭火。煤炭火比柴火有好多優點,煤火可以燃一整天,而不需要太多煤炭。柴火要不停地添加木柴,需要很多木柴。煤火一天發燃一次即可,不需要反複點火,很方便。更重要的是,柴火沒辦法燒管。煤火則不一樣。我們的煤火設計得象一個小碉堡。在地上挖一個坑,坑上做一個木頭台子,人們可以圍繞台子坐而烤火,台子是用來放腳,人是坐在椅子上的。在木頭台子上,再用泥巴做一圈圓形圍框,這個泥巴圈就是每天築起煤炭碉堡的座基。圓圈裏放上一天烤火用的煤炭。別忘了,每天還有一個重要工作,燒管。管與煤炭夾雜在一起放在泥巴圈裏。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發火。不然房間裏會很冷,沒法待。在放煤炭和管之前,要先用木柴燒火,等火足夠大時,才能放煤炭和管,用柴火來引燃煤炭。當炭燒起來,變紅了,才能用煤灰和的炭泥巴把火封在裏麵,一圈圈的壘起來,築成一個小碉堡。碉堡裏麵由於密封,溫度很高,才能把管燒熟,才能做成石灰,成為一個重要的刷牆材料。當然這個碉堡不是完全密封的,否則火會熄滅。炭火的頂上會有幾個開放的口,便於火散發出來,釋放熱量溫暖冰涼的手腳。人不在時,口留少一些,但是至少一個口,讓火不滅。碉堡底下的地坑也有一個進氣門,可以扇風,幫助發火生火。柴火,沒有這麽密封,沒有這麽高的熱量,沒辦法燒管。當然現在,據說國內的柴火爐也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進,可以密封,也許也可以燒管了。這是後話,不是我在國內時候的樣子。過去總是讓人懷念。
國內技術創新發明很厲害。文章開始講的石頭炒飯也是四川川北涼粉集團發明的。並不象某些別有用心的西方人惡毒宣傳的中國人隻會偷技術。中國人自古聰明,勤勞勇敢,不在話下。
前麵講的都是純技術的東西。下麵講一點輕鬆的,兒童故事。前麵吃了炒飯,中國很多地方,有飯後喝湯的習慣。雖然美國人是飯前喝湯,你說這個世界能搞好嗎,那麽多不一樣,增加矛盾。好啦,矛盾放一邊,不管它。現在轉向石頭湯的故事。這是兒子小時候,我和他一起讀的故事。
一個小鎮子,不富裕。有一些人有米,有一些人有菜,有一些人有肉。他們沒有交流,所以吃起來,沒有味道。有一天,一位舉人推著一個車子來放糧。不好意思,本來是美國故事,我把他改成了中國口味,便於大家接受。小時候讀過陳州放糧,覺得故事很好。陳州,據說現在叫淮陽。過去都是私人的姓,家天下,多好。還有一個鄧州,現在還叫鄧州,這個跟我很親近。
好,閑話少說,繼續講故事。這個舉人推著一個大車子,上麵有火,火上有個大鍋,鍋裏有好多塊大石頭。他說,他會做石頭湯,味道很鮮美。大家信嗎?舉人說,大家看著,我是來放糧的,今天全鎮的人來喝湯都免費。於是,舉人開始生火,做湯。全鎮的人都來圍觀,都想來喝美味的石頭湯。大家看著,火起來了,湯開始冒氣,沸騰了,石頭也在湯裏沸騰。舉人還不時地用大鏟子抄動大石頭。過了一會兒,舉人說,張丹,這湯裏要是放上你們家的玉米,味道會更好。張丹說,好的。於是玉米加進去了,空氣中多了玉米香。舉人看了一下,說,李思,這湯裏放進你們家的胡蘿卜,會多一種口味。李思高興的把自家的胡蘿卜加進了大鍋裏,鍋裏嘶嘶地響著,不一會,胡蘿卜的香味飄進了人們的鼻子。湯的顏色更漂亮了。這時候,舉人又對王屠戶說,湯裏還需要一些羊骨頭,這樣才會更鮮美。王屠戶也毫不吝惜的往湯裏放了幾塊大的羊腿骨。過了十分鍾,石頭湯香氣大漲,全鎮都是石頭湯的香味。全鎮的人早都全到齊了。每人都有一碗湯,喝下去全身子暖暖的,臉上紅光滿麵。再後來,舉人走了。全鎮的人每年都盼望做石頭湯的人回來。
故事講完了,每個人都能吃上一碗自熱的石頭炒飯,喝上一碗石頭湯。生活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