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清明上河圖]而想起(1)

(2007-04-10 21:33:55) 下一個

外電報導,從沒有離開過北京的國寶文物[清明上河圖],會在香港回歸十周年時到香港展覽.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孤陋寡聞,總覺得現在鮮有人提及,北宋其實是盛世?是不是因為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因[陳橋兵變]而上台,不值得鼓勁關係?

在[維基百科}裏就有這麽一段話:

"北宋向來被後世史家稱為「中國史上最偉大時代」,其原因乃其時國內不論在經濟和文化都有明顯進步,遠超前朝: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正式被發明,改良了書籍印刷的技術,對後世文化有推動作用。
火藥被首次應用於軍事。
重文輕武政策大力提拔文人,使文人得到自由發展的空間,其中較著名的文人有王安石、範仲淹、蘇洵、蘇軾、蘇轍、司馬光、歐陽修等人,他們擅於寫詞,並達到極高水平,與唐詩成為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瑰寶。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通過描繪汴京的風物,使近六百人躍然紙上,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不朽的佳作。圖晝中顯現出北宋年間經濟和商業發達的景象,故有人人認為宋朝已出現了最初的資本主義萌芽。
北宋文人沈括撰寫《夢溪筆談》,乃中國史上著名的科學著作之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5%AE%8B

北宋是中國文化趨於成熟而很富創造力的時期,經學,史學,哲學十分發達;詞,文,書,畫都有很大的發展.
而科舉製度已逐漸完善;官學及私人書院都很興盛.

北宋中期的多位學者,為我們留下許多珍貴的精神財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