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這些新冠死亡患者,請不要說“屍檢”
這是一個“毫無懸念“的庚子年,民間一直流傳著庚子預言、庚子之災、庚子大坎的傳說。每當年份運行到庚子這一年,自然災害變多,突發事件頻頻,一些震動世界、影響安定的大事件也容易發生在這一年。因此,當曆史的年輪進入到2020庚子年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以防不勝防,多渠道的傳播方式讓全世界瞬間淪陷。
作為老百姓的我每天最關注的事情,就是查看國家衛健委公布的疫情實時動態,祈盼拐點的出現。可不幸的是:截止到2月15日08:55時,全國死亡人數又增加了143例,累計死亡人數到了1524例。揪心難過之餘,有一點卻真是如鯁在喉,必須說出來。
死亡是什麽?
就是一個沒有情感的中性詞,指生命的喪失!
特別是在今年的”庚子之疫“的每時每分都在更新的疫情實時動態圖表上,更是一個一個冰冷得不能再冰冷的數字了。可如果讓我們追根溯源,這些冷冰冰的數字代表的是1524個不幸的家庭,他們在這場巨大的災難裏失去了自己的親人。1524個數字在這些家庭裏轉換成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轉換成了一家家”白發人送黑發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人間悲劇。
而在失去親人悲痛不已的同時,更讓這些家屬難過的是,在一天前,同濟醫學院法醫學係的某位教授卻呼籲病理性屍檢新冠肺炎死亡患者,希望在病理學角度有所突破。
是的,他們是死亡了,他們本來是可以幸福地活著的,但是現在卻被病毒奪去了生命。由於死亡原因的特殊性,在他們生病被確診以後,他們就被隔離起來了,一直到生命的盡頭,沒有親人在身邊,沒有臨終關懷,更沒有靈堂裏的告別,何其“不幸”也!
現在死了的他們,可能會“更不幸”地被用於”病理性屍檢“。我們能不能就不用“屍檢”一詞了,換一個詞,比如說”遺體捐獻“,讓他們死得更體麵一些,讓他們死得更有尊嚴一些,讓我們活著的人對他們更尊重一些!
我知道,從非典到現在,從國外到國內,“屍檢”是醫學上一個專業術語,這位教授從純學術的角度這樣說,似乎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用通俗的話來解釋”病理性屍檢“,就是根據醫學研究的需要,想割哪兒就割哪兒,想切哪兒就切哪兒(此處略去100字)。這樣的提法對失去親人的家屬是不是太殘忍了!
是的,不可否認,我們麵對的是悲劇,但我們還是有感情的動物,他們是我們的同胞,他們是父母,他們是子女,他們不是冷冰冰的數字。
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那些認為我很矯情的網友們,請繞行!
附:相關新聞的鏈接
1,https://xw.qq.com/cmsid/20200214A0OCI400
發在公共論壇上,又不關閉評論(文學城給博主這個權利的),又不希望別人留下你不喜歡的評論,媽呀,好事都讓你給占了。
至於屍檢這回事,也不是有人故意要和死者遺體過不去,而是出於醫學目標,為了更好地對抗病毒,少死人的無奈之舉,而且家屬不同意就絕不強迫,昨天還看到報道有個專家說至今死人過千,但還沒對肺炎死者進行過病理解剖,呼籲盡快進行呢。
都是成年人了,不要這麽玻璃心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