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靜

行萬裏路,讀萬券書,淡泊塵緣,情係河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童年北碚雜憶-之三十告別北碚

(2025-10-10 23:04:49) 下一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92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裏號戰艦主甲板上舉行,這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此一巨大的喜訊傳到北碚,民眾奔走相告歡呼雀躍。艱辛抗戰8年終於迎來了苦盼中的最後勝利!

北碚的機關和人員開始陸續返回戰前駐地。但出川的交通運力有限,返鄉隊伍排得很長。

我們照常上課學習。不過班上同學在不斷減少。昨天還在一起學習的夥伴,今天就來告知馬上要走了,有的甚至沒來得及告別就突然走了。我們依依惜別,互相在各人的小本冊上留言紀念。1946年9月的一個秋日,終於輪到我隨父母也離開北碚。在此以前,大姐靜一隨複旦大學返遷到了上海,二姐靜言回到老家開封在一所中學就讀。

父母帶著我和妹妹靜川離別北碚乘汽車到達重慶,然後從朝天門碼頭坐上江輪奔向下遊。船過夔門後進入長江三峽。我手持中國地圖站在船頭甲板上仰望兩岸雄偉的高山、平看前方遠去的激流,心潮洶湧澎湃。

我想起了從幼兒到少年在北碚度過的那些日日夜夜,父母在艱難困苦中盡心盡力養育我,姐妹和師友們用愛心和關懷溫暖我,周圍社會的發展變化啟發和激勵著我。我看到底層百姓在戰爭環境和窮困生活中艱辛度日,看到知識精英們憑著良知和堅毅在文化科學教育領域勤奮耕耘,還看到一些有識之士肩負起救國救民的重任,在各自領域奮不顧身砥礪前行。特別是,一些和我父母有交集的名人們的事跡像星辰般閃耀在我年幼心靈的天空。他們是:河南大儒胡石清先生,中原煤礦公司董事長周樹聲先生,在中國文化研究上卓有成就的郭豫才先生,天府礦業公司總經理孫越崎先生,中國地質科學奠基人翁文灝先生,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散文大師梁實秋先生,北碚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盧作孚和盧子英兄弟,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晏陽初先生,學貫中西著述等身的林語堂先生,名揚海內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還有血戰日寇以身殉國的張自忠將軍。這些中華精英的名字已深深地銘記在我幼年的腦海中,成為我終身崇敬的楷模。

凝望著奔騰的江水,我在心中呼喚:別了,伴隨我童年歲月的北碚!別了,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別了,曾是大後方的四川!

在這駛向遠方的江輪之上,我默念著,無論迎接我的前途如何,少年的我將滿懷憧憬迎接那未來的時光,就像這滾滾長江水,一往無前奔向東方。

2025年10月11日完稿於悉尼濤靜軒

圖1,抗戰時期的北碚一瞥

圖2,四十年代的重慶朝天門碼頭

圖3,長江三峽夔門

圖4,長江三峽中的江輪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