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克實的抗戰史研究和事實評論

為受過國家教育的中國人寫作的內容。屬於在大陸不能發表,遭到封印的學術研究。內容都是有最可靠史料根據的事實。一般人並不易懂。
正文

2.1.5 從平型關戰役部署看林彪的口袋陣(平型關大捷的檔案史料研究)

(2020-02-23 15:45:28) 下一個

2.1.5  從平型關戰役部署看林彪的口袋陣

一  “主力部隊”, “後續部隊”,“增援部隊”之謬

在平型關大捷研究中,弄清三浦部隊(步兵第二十一旅團長三浦敏事少將)的出發時間、地點,行軍路線及到達平型關口的時刻是一個重要問題。國內對平型關大捷的一般解釋、介紹中並不提及國軍的平型關戰役的背景,去頭截尾,話題均從一一五師埋伏,殲敵作戰的9月25日開始。稱“25日拂曉,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一部及大批輜重車輛,沿靈丘至平型關公路西進。7時許,全部進入第一一五師之伏擊圈”,雲。此不完全的解說很容易使人誤解為八路軍一一五師在此截住的日軍,是赴平型關作戰途中的主力部隊。

其實殲敵為“第五師第二十一旅主力”說法曾是初期(1980年代前) “側重於宣傳”的平型關大捷解說,或研究的主流[1] 。直至上世紀80年代以後,也不乏這種說法。此後由於國軍在平型關前線作戰中的事實漸曉,日本方麵也公開了平型關戰役的作戰檔案,出版了戰記等,被殲滅的部隊是“後勤輜重隊”的事實逐漸被國內研究者所接受。結果“主力部隊”說逐漸演變為“後續部隊”,或“增援部隊”說。但至今,還見不到單獨的“輜重部隊”說。汽車,大車等輜重部隊至今也作為後續,或增援部隊的附屬部分被提及。其新說代表可見軍事科學院曆史研究部1994年版《中國抗日戰爭史》,稱 “25日7時許,日軍第五師第二十一旅後續部隊乘汽車100餘輛附輜重大車200餘輛全部進入了伏擊圈”[2]

以上的三種說法,即進入林彪一一五師口袋陣的日軍為“主力部隊”“後續部隊”“增援部隊”的說法實際上都不正確。錯誤發生的原因在論者的大部分並沒有從平型關戰役的角度上解釋平型關大捷,忽視了戰役中國軍全體的動向及日軍的作戰狀況與兵力調動部署。

平型關戰役全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9月22-24日。是4500名三浦部隊,分三路在內長城線平型關口至團城口一帶,與國軍第八十四師(高桂滋),七十三師(劉奉濱),獨立第八旅(孟憲吉)之間的攻防作戰。此階段可以說是日軍占上風。雖經曆百般苦戰,最終於24日夜擊敗高桂滋師,占領了3公裏的長城線和三角山,1930等主要高地。之後三浦部隊長下令進軍大營鎮。可是9月25日這一天,戰局發生了逆轉。淩晨開始,國軍集結優勢兵力全麵反攻。三浦部隊作戰失利,被分割包圍,後方交通亦被一一五師的小寨村大捷所切斷。至此戰役進入第二階段,即9月26日至28日間,日軍為打通補給線,救助在前線被包圍孤立的三浦部隊的救援作戰。9月28日午後救援作戰成功。之後戰役轉入日軍全麵反擊的第三階段(29-30日)。

日軍的兵力調動,是按此戰略部署進行的。第一階段日軍的主力,後續部隊調動始於9月22日午後,結束於24日傍晚。24日夜大規模總攻的開始,說明三浦部隊的兵力與作戰物資在9月25日八路軍的小寨村大捷以前,業已在平型關口附近集結完畢。

二  平型關戰役中日軍部隊的調動

按第二十一聯隊第三大隊豊田誌郎軍醫的日記,步兵第二十一聯隊第三大隊的第一梯隊(本部和第九,第十中隊),受命後於9月22日1500,分乘49輛卡車從靈丘縣出發,深夜抵達平型關口[3]。第二梯隊(第十一,十二中隊,大,小行李隊)步行出發,連夜行軍也於23日清晨進入平型關附近戰場。第十一聯隊第三中隊的《陣中日記》也記載,其所屬大隊,23日拂曉3時從靈丘出發,“午前7時30分”在長城線附近進入戰鬥[4]。從時間段推測,應是自動車第八十七中隊(中西學大尉)的第二次運輸。此外,第一大隊步兵炮小隊的第二分隊,也於22日1730從靈丘出發,在東河南鎮露營後,23日6時,與大隊大行李、機關槍弾薬小隊等通過喬溝本道,1630到達平型關口東北團城口[5]

即可得知,三浦部隊的進軍命令下達於9月22日午後2時。各部隊先後出發,先遣隊步兵乘車,後續隊,行李(輜重),炮隊則步行。在兵站自動車第八十七中隊的50輛以上卡車的往返運輸協助下,先後通過了小寨村,關溝村間的溝底道路(喬溝天險)到達長城線附近。第一線作戰部隊於23日晨在長城線進入戰鬥,後續行李隊,炮隊等也於23日晝間至傍晚到達前線。大部隊通過後24日晝間,道路基本被國軍獨立第八旅的一部封鎖。沒有到達前線的僅剩下了一些零星部隊。最後的一部分糧秣彈藥,是24日傍晚,在新莊淳中佐率領的第六兵站自動車本部第二中隊(矢島俊彥中尉)的協助運輸下到達關溝村的[6]

從以上的部隊調動部署可看到,9月25日,喬溝天險(本道)是不會有“作戰部隊”或“後續部隊”(即主力)通過的。若攻擊失利需要增援的話,“增援部隊”的主力也不是9月25日,而應是26日,戰役進入第二階段以後通過喬溝。所以,八路軍9月25日的伏擊截住了日軍的“作戰部隊”,“後續部隊”,或“增援部隊”主力的說法,均不符合事實。

三  林師的任務——打擊敵側背

9月25日若沒有主力部隊通過的話,林彪伏兵喬溝,小寨村的目的到底在何處?此點也必須從平型關戰役中,國軍的作戰部署來分析。23日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部署決戰計劃,致第十八集團軍朱(德)總司令電雲∶“我決殲滅平型關之敵。增加八團兵力,明拂曉可到。希電林師夾擊敵之側背”[7]

24日上午9時,傅作義,楊愛源(第六集團軍總司令),又與“一一五師之連絡代表共同商定於二十五日拂曉以第七十一師配合第一一五師攻擊團城口正麵之敵”。 “計劃以第七一師附新編步兵第二師為正麵主攻部隊,第八四師堅守原地,獨立第八旅以一部協同第七一師攻擊辛莊,第一一五師擔任敵後方蔡家峪,東河南的側背後牽製攻擊”[8]

 

 
  テキスト ボックス: 2-1圖7  9月24日傅作義部署的反攻計劃,左側為國軍各師,八路軍一一五師(右側)任務為攻擊敵側背

從以上命令內容可得知,林彪伏兵小寨村的理由並不是布口袋陣截擊從“靈丘方麵”來犯之敵主力,而是執行傅作義總司令的命令,配合前線國軍的總攻作戰,打擊敵“側背”。從傅作義的兩處命令中都可看到“夾擊”“攻擊”的詞眼。可看到傅作義期待林師的行動是主動“出擊”,即從側背攻擊關溝村,辛莊,東跑池據點之敵。可是林彪並沒有完全按傅作義的意圖行事。雖用兵一部(六八五團,楊得誌)到關溝村北山地設伏,做好了進擊辛莊準備[9],而主力和主要作戰目標卻放到交通線的喬溝。避免了有風險,消耗大的“出擊”敵側背,巧妙地將部署改變為在喬溝天險地段的“伏擊”。從夾擊,攻擊敵側背的命令主旨看,當然不能說這是對命令的違反。雖不能稱為敵“側”,但可說是敵“背”。

所以林彪期待進入其“口袋陣”的肥肉,並不是從靈丘方麵過來的“主力”,林彪已知道此日(9月25日)不會有任何赴前線的敵主力進入此地。期待的隻是萬一國軍在前線“獲捷”時,從關口前線方向退下來的殘敵。此意圖,從進入其口袋陣的日軍自動車隊繪製的作戰要圖中也可一目了然。林師的口袋口,並不是指向靈丘(北方),相反對著前線關溝村方向(南方)開啟。

2-1圖8  矢島中隊戰鬥詳報記錄的喬溝伏擊戰 左下方是關口前線

四 林彪的“智謀”

    林彪的確可稱“足智多謀”。這樣的用兵部署不僅能避開主動出擊敵側背,和正規軍接戰的風險,若國軍在前線得勝的話,又可在絕對有利的地形掩護下,避免犧牲便宜地撿到一些戰利品(堵擊敗殘兵)。當然,若國軍在前線失利的話責任在彼,此時也不會有人責難林師的口袋網落空。若“打”(有自投羅網者)肯定有便宜沾,若“不打”(口袋網撲空),也不會受到損失,責難。此舉比主動“出擊敵側背”風險要小得多。這既是林彪的智謀所在。

結果,和林彪預想中的一樣。0915從關口前線方向過來的是為了運輸援兵前往靈丘的空車部隊,人數不多(約300餘名),又沒有重機槍,火炮等重武器。在天險地形中自投羅網成為林師口袋網中的第一塊肥肉。遺憾的是林師並沒有像預料中那樣穩穩地收住口袋口,吃掉這塊肉,經曆了近4個小時的苦戰後,又將其大半放回了出發地的關溝村(參照下節)。

    在此必須了解的還有一點,即這塊肥肉絕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前線國軍努力奮戰取勝的結果。國軍部隊在關口附近的拚死抵抗,使日軍死傷增大,彈藥大量消耗,出現不得不返回靈丘方向求援的必要。若三浦部隊在關口前線的攻堅戰順利,沒有出現大量傷亡和被包圍的困境,在關溝村待機的兩個自動車中隊,當然不會返回靈丘接援兵,而是在此時(25日午前)轉用於進軍大營鎮的部隊運輸手段。所以可以說林師在喬溝能堵截到兩個自動車中隊,實際是國軍前線奮勇作戰的結果,背景是平型關戰役第一階段的國軍反擊。 9月25日閻錫山致蔣介石密電稱:

進攻平型關之敵自漾日經我痛擊後,複增兵以圖再逞,遂決調重兵出擊,連結八路軍林師包抄該敵。有日拂曉,我出擊部隊正前進之際,敵主力向我團城口河北高軍陣地猛攻,經我郭師迎頭痛擊,激戰至午,將敵右翼擊潰。林師及七十三師一部向敵左側背挺進,占領蔡家峪,將平型關通靈丘之汽車路截斷,敵機械部隊及重兵器均不能退走,已獲敵汽車五十餘輛,均滿載軍用品[10]

   這裏也可證明林師伏擊戰成功的理由,是前線國軍的“重兵出擊”,林師配合此戰截斷後方道路的結果,使前線“敵機械部隊”不能(向靈丘方麵)退走。所以才能繳獲從前線退走的50輛汽車。此第一手資料的電文,也可佐證國軍的作戰意圖和日軍汽車隊的行進方向。

所以,若在公平的角度上研究戰史,應避免隻提平型關大捷,抹煞平型關戰役的方法,或為了突出林師功績,稱25日平型關戰場上國軍高桂滋師大敗,郭宗汾師按兵不動,或打開缺口縱敵逃竄,僅八路軍林師自己獨立奮戰,單獨大捷的說法[11]。平型關戰役是一個有機的協同整體,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亦是國民黨第二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同裝,同餉,當然有接受指揮的義務。9月25日一一五師的小寨村大捷,是國軍將領傅作義平型關戰役指揮的結果,也是國軍全體“平型關戰役”的一部分。隻有從此角度,才能正確分析,掌握一一五師的行動、企圖。評價其地位、作用。

 

[1] 楊奎鬆《關於平型關戰鬥的史實重建問題》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第一期(上),22頁。

[2] 軍事科學院曆史研究部著《中國抗日戰爭史》(中卷)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39-40頁。

[3] 歩二一會『濱田聯隊史』、1973年、106頁。

[4]「歩兵第十一聯隊第3中隊陣中日誌」JACAR:C11111177200,696頁。 

[5] 「陣中日誌 歩兵第十一連隊第1大隊砲小隊」JACAR:C11111178600,1302頁。

[6] 沢田久一編『宇都宮輜重史』1973年、164頁。

[7] 《第二戰區平型關會戰紀要及經過(1937年9、10月)》-----原件藏於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全宗號:七八七,案卷號:7276.

[8] 《平型關會戰講稿》中華民國第34年,陸軍大學校印,10頁。

[9] 六八五團《平型關戰鬥詳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16冊,第40-44頁。有關何時出擊,戰報並沒有記述。

[10] 《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中國第二檔案館編,鳳凰出版社,2005年,531頁。

[11] 參考郭汝槐,黃玉章編《中國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作戰記》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 418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